APP下载

体味“根”的香韵

2016-01-16陈靓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字理魅力部件

陈靓

作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汉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小学阶段学习和发展之“根”,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感悟汉字的魅力,体味“根”之香韵,既是识字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识字的最终目标。

一、 寻“根”闻香:觅寻汉字魅力的起源

1. 字理闻香。历史悠久的汉字,历经祖先们智慧的创造与完善,成为优美的表意文字,其“根”之背后,是值得探寻的“字理之香”。

“字理识字”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追根溯源地讲清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师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汉字知识,把字理知识和文本阅读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建立起儿童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对汉字的心理认同感。如,教学《世界多美呀》一课时,其中“美”字的字形是汉字书写上的难点。可以运用字理解析:“古人大多喜欢用兽角作装饰物来打扮自己。你瞧,‘美字多像一个古代人,把羊角戴在自己的头上呀,他们觉得这样很美。”浅显生动的语言,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知晓字义,记住字形,更让汉字灵动地活跃于课堂之中,彰显出自己的魅力。再如,教学《春到梅花山》一课,在生字“休”的理解上,可以通过展示字源解析:“把‘休字分开看,咱们都认识这两部分,古人用一个人靠在树木下的样子来表示休息的意思。”

“字理识字”仿佛带着儿童,经历一次汉字的寻根之旅,将一个个方块字,化作一个个动听的小故事,一幅幅朴素的画。在儿童求知天性的激发下,去接受汉字字理的熏陶,感悟字理馨香。

2. 字根闻香。古人造字多用象形造字法。同时,象形字也是汉字这个庞大家族的“根”。我们祖先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巧妙叠加,创造出新字。近代,字根理论常常运用于快速识字教学中,教师以一字为根,儿童通过自己的观察、辨认、识读、思考,调动生活经验,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汉字或词语。在发散的思维火花中,碰撞出汉字原始的魅力。如,教学苏教版一下《识字4》,以学生熟悉又亲近的常用字“也”为字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不需要教师过多解析,学生也能轻松意会:“也”与三点水搭配,表示与水有关;与单人旁搭配,则表示人;与提土旁搭配,表示与土地相关;与马搭配“奔驰”,即快的意思。整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识字,在学生初闻“字根之香”后,我更希望此香能弥散在他们幼小的心房,因此布置课后作业,自主寻找类似“也”字的字根,仿照课文编成口诀,制作成识字小卡片。然而,当看到同学们交上的作业时,惊喜不绝。附几则所编作品:

青:有水就干净,有日天气好,有目看得见,有言懂礼貌。

丁:有口声音响,有目眼不离,有火亮堂堂,有金使劲钻。

少:有水却很干,有口要生气,有手照着写,有火把菜烧。

包:有手靠紧紧,有火轰隆隆,有足想逃走,有口大声喊。

二、 探“根”识香:探索汉字魅力的呈现

1. 音韵识香。汉字一字一音,四声平仄,阴阳上去,造就了汉字独特的音韵美。把常用字词,围绕着一定的中心和故事情节,编成句式整齐、合辙押韵、通俗有趣、短小精悍的韵文,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如,苏教版一上《识字2》,采用词串的形式,围绕着小学生每天早晨的生活常规这一中心内容,编成琅琅上口的一组韵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押韵,培养语感。然而,这是教科书给我们的现成“韵语”。笔者认为,凭借韵语识字更需要在教师机动灵活的引导下,穿插体现在日常识字中,芬芳汉字的“音韵之香”。一上《练习5》中,“学用字词句”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意在使学生认识一些表示姓氏的汉字,丰富自己语言的积累。在实际教学中,我将书上原本的问答形式,变更成直接体现姓氏的三字韵语排列,将班级学生的姓氏一一展列,学生朗读起来更加富有激情。韵语形式代替问答形式,不仅增强了汉字的韵感,而且有的放矢,直指“多识字”的目标。

可见,教者长此以往在日常识字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韵语小文,使学生乐于接受这类韵语的陶冶,让儿童在韵语识字中更加切实嗅闻到汉字的“音韵之香”。

2. 形义识香。方块汉字也具有结构的层次性,表现为:笔画组成了部件,部件构成了整字,因此,部件成了构字的基本单位。在识字教学中,可以抓住某一个学生已经熟悉的部件,通过“加部件”“减部件”“换部件”“拆部件”等方法,来展现汉字多变的形义之美。同时,还能起到辨析字形的作用。如,教学一下《识字1》中生字“春”,许多同学会在书写“春”字时,将下面的“日”字旁错书成“目”,又或者将“春”的上半部分与“看”字上半部分混淆。我引导同学们通过分析部件,将“春”字分解成“三”“人”“日”,继而记住“春天天气好,三人晒日光”。再如,教学“渴”与“喝”字时,许多同学易混淆使用两个字。同理,我引导同学们思考辨析三点水和口字旁,这两个部件各代表什么意思,继而引出“口渴找水,张口喝水”。

通过部件的分析,方块字仿佛成了同学们手中的积木,他们纷纷乐于搭建自己的汉字积木。部件的变换,又使儿童插上魔术的翅膀,在辨析部件中区分字形,在改换部件中识得新字,感受汉字的百变面孔。如此,让儿童无拘无束地游历于教者慧心组建的这一弥漫“形义之香”的汉字王国。

3. 释义识香。在识字教学中,教师时常感到困惑,低年级学生有限的识字量,无法表达出纷繁复杂的汉字意义。于是,出现许多错用同音字的现象,究其缘由,在于低年级学生很少从字形上判别字义,并加以运用。在教学二上《识字2》中生字时,遇到了两个同偏旁的字“神”和“礼”,因此,笔者理所当然地将两个字放在一起教学,但本课并不要求掌握“示”字旁,作为课外小知识的一点补充,我解释了“礻”在古代是“示”的变体,形似一张古代祭祀时的贡桌,即为祭天之义,凡以此为义的字,多与鬼神、祭祀等宗教活动有关。而在之后的一次练习中,令我收获了偶然的惊喜。一道选字填空题中:“驻”与“祝”,两个字皆未学过,然而,在“祝福”“停驻”的填空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将“祝”字填选正确。

实践也证明,向学生渗透部件意义,鼓励他们用敏锐的观察力去大胆“见形思义”。当同学们获得这样的“小成功”后,识字情趣高涨,更着迷于主动判别生字的字义。如,“宀”的字与住所有关,“页”的字与脑袋有关,“饣”的字与食物有关……久而久之,上升成一种快速理解文字的能力。以识一个,带一串,发挥出儿童的识字潜能,在兴趣的驱使下,班上学生充满智慧的小脑袋,正不遗余力地探索、领悟汉字之“义香”。

三、 琢“根”品香:雕琢汉字魅力的变式

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惯例,先正音,再分析字形、笔顺,最后组词运用,必然会框限了汉字的魅力。在教学中,教者应该以多元化的手段,塑造出汉字的“立体感”,给予儿童除音、形、义之外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1. 读字品香。汉字作为一种语素文字,可以单独地被看作一个词,自由使用,灵活搭配。因此,“字”也应同“词”一样,同等享有朗读的权利。如,教学生字“轻”与“重”的时候,正音不仅仅是强调“ing”“ong”后鼻音,还应该引导学生读出“轻”“重”的不同感情色彩,启发学生从音量的高低,音色的浑柔,发音的快慢等各个方面来读好这两个字。实践中,学生很快能体会到:“轻”字应用稍低的音量,稍缓的语速读出飘浮感;而“重”字则要读出低沉短促之感。再如,“哭”和“笑”字,应分别读得深沉、轻快。

通过读字来发展语言,陶冶情操,培养最基础的语感。但需要明确,不是所有的汉字都适合以读来品,教者应该在实际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汉字来读出兴味,丰富学生对汉字——这一表象符号背后的情感体验,使儿童生发对汉字魅力的倾慕。

2. 互动品香。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各自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在识字课堂上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将带给汉字魅力以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同学们的情感体验,在互动中开展各类识字小游戏。如,相互交流认识的广告牌、建筑物、品牌名,寻找生活中的错别字、家庭实物贴等等。笔者在一上时曾带领学生,制作班级的环境名卡,贴在教室各个角落。如,“图书角、卫生角、讲台、开关、电风扇、黑板”等等。实践发现,初入学的他们,对于这些生字很快就不再陌生,原因正是调动了学校生活的经验,在互动游戏中轻松识字,将汉字魅力润物无声地植入学生幼小的心田。

汉字,古老而精深,历久而弥新,作为语文教师,要带领儿童觅寻汉字起源的悠远意趣,并且结合汉字的特性,各有侧重地探索汉字音形义等多方面的妙趣,用多元化的手段,激发兴趣,让儿童真正喜欢识字,主动识字,做幸福的“品香人”,感悟中华汉字无穷无尽之魅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科利华小学)

猜你喜欢

字理魅力部件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东方欲晓》的魅力
基于Siemens NX和Sinumerik的铣头部件再制造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部件拆分与对外汉字部件教学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水轮机过流部件改造与节能增效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小学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