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农村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质性研究

2016-01-15张慧珍

关键词:质性研究

张慧珍

摘要:青海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我国人口相对较少、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省份之一,笔者选择互助县某小学四年级的30名学生做问卷调查,而后选择了较为典型的两名同学作为本论文质性研究的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农村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及矫正的途径,最终为儿童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与借鉴。

关键词: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质性研究

第一部分引言

青海省在全国范围内是属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省份,而且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没有接受正规的培训,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再者由于中国城乡间的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作为孩子就不得不由长辈或其他亲属来代管,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感觉统合能力失调。他们理应健康的成长天空应该由谁来补救呢?他们的未来又该是怎样的命运?

第二部分研究实施过程

2.1材料的选取

2.1.1研究对象的选取

从青海省互助县某小学选取四年级学生30名,收集统计学资料,在做统计分析后,选取两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为质性研究对象。

2.1.2研究方法的使用

2.1.2.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使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对家长进行统一指导语随堂填写,进行统计分析。

2.1.2.2访谈法

采用个别访谈法对两名孩子的老师和家长进行相关信息访谈,做简单的记录,时间约一小时。

2.1.2.3现场观察(听课)

现场观察了两名孩子在上课和下课后的表现,做简单的记录,为研究结论提供依据。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分析

3.1统计结果分析

3.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年龄在9—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0.3岁,男生17名,占总人数的56.7%,女生13名,占总数的43.3%。本次调查共发放30份问卷,回收30份,回收率100%,所有数据统计都采用SPSS13.0forWindows软件完成。

3.1.2问卷结果

通过统计结果分析,存在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共3人,占总人数的10%,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共2人,占6.7%。30名儿童在各项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比率分别为:前庭功能失调占13.3%(4人),触觉过分防御占13.3%(4人),本体感不佳的占20%(6人),学习能力不足的占26.7%(8人),大年龄特殊问题的占23.3%(7人),30名儿童的各项感觉统合失调的总分平均为33.01±2.13,30名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的情况见表一:

3.2关于研究对象的简介

3.2.1背景介绍

3.2.1.1李月的基本情况

经统计结果分析,李月在各分项的Z分数值分别为:前庭功能失调为-1.86,触觉过分防御及情绪不稳为-1.51,本体感不佳为-1.17,学习能力不足为-1.68,大年龄特殊问题为-1.08,属于重度感觉统合失调。

李月,女,十岁,家里有爷爷、奶奶、妈妈、爸爸共五口人,爸爸是后父,常年在格尔木打工,很少回家,从小就是母亲一人来照顾她。

3.2.1.2王军的基本情况

王军在感觉统合失调各分项的Z分数值分别为:前庭功能失调为-1.53,触觉过分防御及情绪不稳为-1.83,本体感不佳为-1.38,学习能力不足为-1.41,大年龄特殊问题为-1.66,也是属于重度感觉统合失调儿童。

王军,男,十岁,家里有爸爸、妈妈、两个姐姐和他共五口人,王军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在农村男尊女卑的思想下王军就成了家里唯一的重点保护对象,现在都已经十岁了,却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3.2.2他们所经历的不利因素分析

3.2.2.1母亲分娩时的不利因素

由于在农村封建迷信思想严重,而且人们的文化水平过低,致使他们完全没有对孕妇进行特别照顾的意识,只是认为女人生孩子是天经地义,所以在小月的母亲怀孕期间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

王军的母亲由于家中的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所以母亲一直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们知道,母亲在怀孕期间如果心理压力过大、心情不好等都会对胎儿造成不良的后果。虽然我们不能说这就是导致小月和王军表现感觉统合失调的必然因素,但母亲在怀孕时的这一系列不利因素是孩子患病的重要因素。

3.2.2.2父母教育方式的误区

小月母亲也是初中毕业,但由于母亲的不幸的生活经历,继而对小月的教育非常严格,由于母亲的唠叨,小月在听觉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拒绝听别人说话,使小月在上学期间形成老师们不解的行为:就是看上去小月听课很认真,但又好像没听进去一样,经常忘记带东西或忘了作业,学习成绩跟不上。

王军由于在家里特殊的地位,使他没有与人谦让或与人分享的意识,在学校欺负其他同学,在家里脾气也很暴躁,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会顾及他人的反对,这一切都是父母的过分关心造成的。其次,王军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不一致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3.2.2.3家庭结构与家庭氛围的影响

小月的家庭是一个重组家庭,在他父亲没有去世之前,家里总是充满暴力,后父来到他们家以后,虽然生活比较和谐,但是父亲常年不在家,让她缺少应有的父爱,没有机会和父母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这对年幼的小月来说,没有了安全感的来源,导致在上学期间不会与别人很好的交流与沟通。

在王军的家庭里,由于父亲与母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经常争吵,孩子在与别人的互动中也是多了一份暴力。这对孩子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提倡家庭的和谐教育,避免对孩子造成影响的一切不正确的方式。

第四部分结论

4.1农村儿童也是感觉统合失调的高危人群。

在我省农村由于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孩子们成了留守儿童,长此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缺少父母的爱抚,这也是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出现的重要原因。

4.2家庭环境作为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于父母的教育方式。

(1)李月是一名农村儿童,由于她的出生与成长经历的不利,她成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比较典型的案例。

李月生活在典型的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母亲在关注女儿智育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忽略了教育方法,也是小月失调症的主要原因。

(2)王军的成长环境与父母的教育方法是他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原因。

王军的家庭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家庭,家人过分的溺爱、父母之间不协调的教育方式都是他表现失调的主要原因。

4.3我们在教育改革的同时,应该大力提倡对家长的教育,以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4.4改革现在的幼儿教育及小学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增加一系列有助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游戏和活动。

第五部分建议

5.1改变封建的思想观念,重视心理的健康对儿童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这反面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在人们头脑中应该有一种意识,那就是怀孕的妇女更应该加以保护。

(2)在家长教育孩子适应保持平等的态度,做到男女平等。

(3)家长一定要树立正确理念,应该帮助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5.2家长要持合理的教育观念,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

在孩子出生后尽量保证和父母在一起,多做些有针对性的游戏,在农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孩子有足够的空间去接触刺激物,而且尽量让她在自然的摸爬滚打中慢慢成长,其次,家长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孩子的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5.3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中增添有利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游戏和教育项目

我们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制定合理的训练项目,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单独训练,二者相互结合促进儿童的健康合理发展。可以在学校教育中实施的集体

训练项目比如:平衡台、滑板、蹦蹦床、独脚椅、平衡木等。3

3感觉统合训练指导手册.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内部资料)

参考文献:

[1] Ayres A J.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orders. Los Angels: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1972. 258-259.

[2] Ayres A J. “Improving Academic Scores Through Sensory Integration.” J Lear Disabil, 1972, 5: 336-343.

[3] Ottenbacher  K,  ShortMA. 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a review of theory and treatment. Ad Develop Behav Pediatr,1985,6:287-329.

[4] Mary Vezie B. Sensory integration: a foundation for learning. Academic Therapy, 1975, 3:345-354.

[5] Robert A. Cummins: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ayres′factor analyses reappraised. J Lear Disabil, 1991, 24:160-168.

[6] Ayres AJ. Sensory integration therapy. In: Ayres AJ, ed.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the child. Los Angeles: 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1979. 135-156.

[7] Ayres A J.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the vestibular system. Learning Disabilities,1978,11:30-41

[8] Ottenbacher K, Short MA. 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A review of theory and treatment. Advance in Development and Behavior Pediatrics, 1985,6:287-329

[9] Ottenbacher K, ShortMA. 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a review of theory and treatment. Ad Develop Behav Pediatr,1985,6:287-329.

[10] Robert A. Cummins: sensory integration and learning disabilities: ayres′factor analyses reappraised. J Lear Disabil, 1991, 24:160-168.

[11] 郑信雄:《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台湾远流出版社, 1991年7月版。

[12] 陈文德.学习困难儿童指导手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11.

[13] 任桂英,王玉凤.儿童感觉统合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 ,8 4 :186.

[14] 任桂英,王玉凤.北京市区 1994 名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 ,9 2 :70.

[15] 王文瑞,李秀莲.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 行为医学科学,1998 ,7 4 :140.

[16] 王文瑞,李瑞军.呼市地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 ,13 4 :223.

[17] 李新成.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适应不良.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 ,2 :46.

[18] 王芙蓉. 感觉统合——幼儿教育的新视角. 学前教育研究,2000 ,2 :18.

[19] 任桂英,王玉风,顾伯美,等.北京市城区儿童行为问题与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7,11:34-36.

[20] 黄悦勤,刘宝花,王燕玲,等,北京市城区3-6岁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现况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61-63.

[21] 李新成.感觉统合失常与学习适应不良.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2:46-48

[22] 何及,路英智,刘同顺,等主编.精神病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2000:842~843.

[23] 王芙蓉.家庭背景与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  (3):1702172.

[24] 谢随民 ,吴效普 ,越海英.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24:5082 - 5083

[25] 吴汉荣 ,卢珊 ,蒙衡等.幼儿感觉统合失调与气质类型关系的探讨. 中国妇幼保健 ,2004 ,11:106 - 107

[26] 王晓笳 ,胡珍玉 ,徐银儿等. 6 —12 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影响因素的对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4:251 - 252

[27] 彭幼清 ,袁芳兰.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因素的影响及防治.护理学杂志 ,2004 ,23:65 – 66

[28] 刘振中.婴幼儿感觉统合教训[J].学前教育文荟,1998.1(总第15期)

[29] Vargas Sadako, Gregory Camille. A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on sensory integration treatment, Am J Occupat Thera, 1999, 53:189-198

[30] Jane CS, Teresa B. The effects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with sensory integration emphasis on preschool-age children with autism. Am J Occupat Thera, 1999,53:489-497.

[31] Stratton J, Gailfus D. A new approach to substance abuses treatment.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ADHD. J Subs Abuse Treat, 1998,15:89-94.

[32] Barbara LK, Winnie D. Collaborative consultation: the efficacy of remedial and compensatory interventions in school contexts. Am J Occupat Theram, 1996, 50: 709-717.

[33] 任桂英,王玉凤.儿童感觉统合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 ,9 2 :74.

[34] 田万生,任庆霞. 感觉统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 ,13 3 :161.

[35] 单大卯.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指导手册[R].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专家组鉴定资料.

[36] 任桂英.感觉统合治疗481例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6:353-355

[37] 周运清.0-7岁智力开发理论基础[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38] 单大卯.儿童感觉统合训练指导手册[R].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专家组鉴定资料.

[39] 陈向明,《在行动中学做质的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0] 陈向明,林小英《如何成为质的研究者—质的研究方法的教与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1] 赵亚菇. 感觉统合失调及其临床意义[J ]。

[42]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3] 感觉统合训练指导手册.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内部资料)

猜你喜欢

质性研究
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质性研究
关于高职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的质性研究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沙盘游戏疗法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质性研究
女性视角的幼儿园教师研究
青年女性对军人形象认知的质性研究
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质性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训效果评估构想
关于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课程改革的若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