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殿军:习惯决定命运,中学影响一生

2016-01-15金小单

现代家长 2016年1期
关键词:精英素质中学

金小单

【王殿军简介】

1960年9月生于陕西。1982年1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7月在北京大学数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8月至1999年7月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博士后。1999年8月至2006年12月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副教授、教授,先后担任过数学系研究生工作组组长,党委副书记、书记。2007年1月起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王殿军先生是一位数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数学教授,现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北京市优秀教师,对基础教育以及家庭教育有深入的研究。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他。

杰出人才素质最全

记者(以下简称记):王校长,清华附中向来是以培养精英为宗旨的,而我国的基础教育偏重普及教育,请问,两者有矛盾吗?

王殿军(以下简称王):不矛盾。大家知道,精英人才对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有一个说法是: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精英来统治的。也就是说,精英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水平。我认为,精英应该从中学开始培养,而且培养精英应该是中学,尤其是名校的明确定位。这样的定位与国家普及教育的方针不矛盾,因为精英毕竟是少数,我国庞大的教育资源更多还是放在普及教育上。

记:那么,精英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王:精英,也叫杰出人才。精英的培养过程非常复杂,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培养过程就会前功尽弃。但是,即便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问题,也不能保证精英苗子能成为精英。要培养出真正的精英,首先要承认孩子们的智能是有差异的,精英一定要具有某种天赋和巨大的潜能,如果孩子不是这块料,想成为精英就很难。正如钱学森先生的质疑,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认为根本原因是现在的学校培养孩子的方式是一样的,当然很难培养出杰出人才。其次,精英的成长与环境有紧密的联系,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对精英的影响都很大。再次,精英要从小养成优良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学校是培养精英的主渠道,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为大学精英教育奠基,如果在中学阶段就想培养杰出人才,我觉得还是比较困难的,但中学对精英的成长再重要不过,所以我常说,习惯决定命运,中学影响一生。

记:精英都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王:精英之所以成为精英,就是素质优良,超过大多数人。至于素质的种类,我想是无穷多的,比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思想品质等,还有适应各行各业的潜能,所谓“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正是这个道理。不过,学术界公认的精英素质至少应该包括以下7种:1.高远的理想,也就是说,精英必须有追求卓越的强烈愿望;2.高尚的品格;3.出众的才能;4.坚忍的意志;5.创新的精神,杰出人才总是有与众不同的地方、独特的地方;6.求异的思想,不能人家说什么自己就说什么,当然不是说专门标新立异,而是精英总会有一些独到的见解;7.批判的精神,精英不能相信一切,总是用自己的思想去触动一些东西。

记:精英给人的印象是个性张扬。

王:个性张扬没有什么不好啊!中学是培养人才苗子的地方,是为未来杰出人才培养和发展奠基的地方,绝不能忽略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也就是说,我所提倡的精英教育是建立在综合素质培养这个基础上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尊重孩子之间的差异,发展特长,张扬个性。中国的孩子和西方国家的一些孩子比较,总是唯唯诺诺,特别谦虚,不敢出头,没有冒险精神,这是中国孩子的一个通病。遇到有挑战性的事,西方的孩子们说,没什么,我试试。中国的孩子说,我不行,你来吧。中国的独生子女普遍被家长溺爱,这不敢做,那不敢做,这有危险,那有危险,许多中学连稍微有一点危险性的体育课都不敢开,怕孩子受伤,这样下去会耽误一代孩子。

记:在培养精英苗子的过程中,恐怕不能忽视兴趣的作用吧?

王:没错!很多例子证明,孩子只有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才会走得更远,最终取得显著成绩的可能性也更大。1995年,杨振宁先生访问清华附中时讲了一句话:“对一个人来讲,他未来事业的成就有多大,取决于他在小时候能不能很早就确立自己的偏好。”他所说的偏好,其实就是兴趣、爱好、特长。杨振宁先生上中学的时候,因为读了两本课外读物,对宇宙和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兴趣一直伴随着他,激励他用一生的时间来研究物理学的理论和奥妙。所以,最终他成了这个领域的大师,获得了诺贝尔奖。我们都知道兴趣有多么重要,特长需要呵护和培养。

应试素质也是素质

记: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都有无限潜能待挖掘,那么可不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精英苗子,都可以成为未来的精英?

王:这是最理想的中学教育,但现实就是现实,大多数孩子终其一生也找不到最适合自己的社会定位,更谈不上取得卓越的成就。这些年来,清华附中在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发现、保护、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教育探索和实践,希望我们取得的经验对同行有借鉴意义。

记:那我们就回到现实,谈一些具体问题。请问,您认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各有哪些利弊?

王:为什么一定要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分开呢?两者是水火不相容的敌人吗?作为一名中学校长,我从来不回避谈高考,我认为中学应该努力让学生提高高考成绩,这是无可厚非的。应试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应试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考试,都需要学生具备应试素质。学生考出了好成绩,其中反映的东西太多了,不仅仅是知识掌握得牢,方法用得好,公式写得对,还要有健康的身体、过硬的心理素质。许多试题学生平常都会做,但一进考场全忘了,心理素质怎么样?这难道不是素质问题吗?反之,解题规范、有序、高效,短时间之内把这个题解出来了,短时间内要迅速地对信息进行搜集、整合、处理,最后还要得到正确结果,这样的应试能力难道不重要吗?科研中、生活中遇到难题不也是需要这种素质吗?所以,大家不要把应试教育看成十恶不赦的坏东西,何况,没有应试教育,没有高考,我们的教育只会更糟糕。

记:现在的问题是,高考的标杆效应使得中小学生以及家长片面地追求分数,压制孩子的个性和特长,阻碍孩子综合素质的完善。

王:只强调高考成绩是绝对错误的,只重视应试素质而忽视其他素质的培养更是误人子弟。高考成绩这把尺子无法量出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一个学校培养的人才和另一个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简简单单地用高考成绩去评判,因为分数是一维的,学生高考成绩的背后还有他的综合能力,内容包罗万象。好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能够考出好的成绩,在其他方面的修养和素质也非常高,这样的孩子将来走进大学、走进社会,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有些学校单纯地追求成绩,不发展孩子其他的素质,那么将来孩子就是以再高的分考到再好的大学,未来的前途也是渺茫的。

如何具备领袖气质

记:现在许多中学都提出要培养学生的领袖气质。请问,清华附中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王:清华附中有一个规范化的“领袖训练营”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的领袖气质。这里要澄清一下,所谓“领袖”,指的不是国家领导人,而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上面说过了,中学应该有这方面的追求。

记:“领袖训练营”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设置了哪些课程?

王:培养目标包括学生的公民意识、创新精神、领袖气质等。课程设置丰富多彩,不是常规地坐在教室里听讲座。我是第一期“领袖训练营”的营长,第一堂课我讲的是勇气、创造力、竞争与合作、兴趣等,孩子们听得还挺过瘾。每一堂课结束,老师都会让孩子们写感想。有一名学生写道:“在那里,在那时,梦想被照得透亮。”我认为,中学要造就精英人才非常难,但是造就孩子具有成为精英人才的梦想就足够了。我们就是要做这样的教育工作者,让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梦想。在“领袖训练营”活动中,我们邀请不同领域的领军人物来与孩子们交流,比如邀请李开复先生来讲《成长中的十个启发》。这个举措非常好,孩子很欢迎,都说要成为“世界人”,要具有全球观。孩子在说什么?不是在喊口号,而是在谈视野和责任。只有孩子们谈出他们的感想,我们才知道我们的活动是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有意义、有效果。另外,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全球视野,我们邀请国外专家给学生们开讲座,与学生们交流,完了之后学生们就会写一些感受、反思。邀请哈佛大学等国外中学的学生来我校进行交流也是活动之一。这些只是“领袖训练营”活动的一部分,更多的活动,如参加全国领导力大赛、组织模拟联合国大会等,媒体都有报道,这里就不赘述了。

我们在课程体系方面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一定程度上体现丰富性、层次性、选择性和针对性。另外,在课程具体内容的设置上,着力体现综合性、迁延性、生活性。我们的课程有时候太枯燥,让学生觉得离现实生活太远,而许多国外学校选的例子就是选自于现实生活。所以,我们在这一点上差距很大。清华附中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当然还很不够。

家长应该信任学校

记:基础教育强调家校结合,您觉得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家长和学校应该各自扮演什么角色?

王:孩子的成长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而教育环境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目前来看,大部分有效的教育时间,孩子还是在学校度过的,剩下的是家庭,但是不要忘了,现在假期很多,清明、五一、十一、中秋等,学校都放假,加上寒假、暑假和周末,孩子在家待的时间也很长,所以家校合作非常重要。我曾经也是中学生的家长,我觉得做一个好家长,第一点要充分信任学校。学校是专门、专业的教育机构,老师是专职的教育者,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比较准确,所以家长首先要从心理上相信学校,相信老师。当然,不能因为相信学校就不管孩子了,家长要做的是密切观察自己的孩子,及时与老师沟通。学校毕竟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组织,无法保证兼顾到每一个孩子。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因材施教,但是也不能对每个学生都单独辅导。如果孩子一切很正常,家长觉得他很阳光,很快乐,学习也很自觉,这个时候就不用管,但如果他不是太自觉,有时候回来以后情绪不太对,这个时候你要及时跟老师沟通。

记:中学阶段,大致与孩子们的青春期重合,这个阶段孩子容易逆反,令家长们很烦恼。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王: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后半段和高中前半段,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青春期的苦闷,在家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有时候还故意顶撞父母。遇到这种情况,我认为家长可以缓一缓,不要逼孩子说话,如果能有意识地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有事多跟老师联系,与老师联手,双管齐下地帮助孩子,那就最好了。

最后提醒家长朋友们,不要试图自己去教育孩子,因为您的精力有限,对教育的了解也有限,在了解孩子的心理方面也没有老师有经验,您应该甘当配角,一方面信任学校和老师,另一方面要加强联系,努力配合老师的工作。这便是我对家长定位的认识。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精英素质中学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金融精英速成指南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有笑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