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国金融业发展战略分析
2016-01-15林全杰
林全杰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资源优势互补方面提供了新的合作契机,同时也给我国金融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针对“一带一路”战略中金融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提出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战略措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金融业;机遇;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3.081
2000多年前的中国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的古代文明如丝绸、冶铁、瓷器、农桑耕作等商品和技术传播到了中西亚、东南亚、非洲、欧洲等世界各地,极大提高和改善了当地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近期,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大调整、大转型的格局时代,中国也开始进行资产规模、经济结构等调整,对外经济战略开始从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型,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中国《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一带一路”战略,其实这也是中国谋求对外经济新战略,进行资本输出的重要渠道。
作为大手笔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无论在地缘政治还是经济层面的影响,乃至中国在世界上的布局,其影响都是深远的,它覆盖了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将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资源与优势互补方面提供新的合作契机,特别是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等产能过剩行业将进行重组和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将会进一步加快发展,势必导致金融需求大量增加,从而给正翘首以盼的国内金融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给中国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施展拳脚的大好机会。金融业正面临一个更为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为金融业在新常态下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1 “一带一路”金融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1 有利于促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投融资需求增加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不仅包括修路建桥,还包括油气管道、输电网、跨境光缆等的建设。因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化,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多数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是发展中经济欠发达国家,中国与这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相对薄弱,多数是通而不畅,且沿线建设条件复杂,难度大,这无疑会促使一大批战略性大项目诞生,包括跨境高速路网、输电网、通信光缆、油气管道、工业园区等,资金需求量巨大,这会给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带来大量业务资源。据亚洲开发银行估算,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的10年内将需要8万亿美元资金,平均每年需求大约8000亿美元。据此,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需求将出现井喷式增长,金融业将迎来巨大发展契机。目前,许多银行都在摩拳擦掌寻求多种跨境融资方式。
1.2 人民币跨境业务需求将会增加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及沿线国家自贸区谈判的开展,投资和贸易壁垒将进一步消除,贸易投资将更加便利,中国资本、人员走出去的速度将会不断加快。无论是贸易还是对外投资,都需要金融服务体系作为支撑。2014年,中国对外资本输出首次超过资本输入,预计中国每年对外投资将会超过1200亿美元,每年出国旅游的人数将会超过1.2亿人次,这些因素将会导致人民币跨境贷款、结售汇算、结算等业务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随着跨境客户延伸金融服务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境内外的使用范围。同时为解决“一带一路”中贸易、服务结算货币的不统一问题,也需要把人民币上升为“一带一路”地区中的主要结算货币,从而促进沿线国家贸易结算的互通性、公平性和便利性。
1.3 金融风险业务需求将会增加
“一带一路”战略在提供大量投资机会的同时,但也要注意到战略实施中存在着极大的投资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差异较大,且比较复杂,同时又是大国利益的交汇区,在经贸合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政治经济法律等不确定性风险。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管理与资金融通机制,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基础设施投资将成为未来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方向,这将为大型保险金融集团走出去,服务实体经济,拓展保险资金境外运用的范围和形式,提高保险资金使用效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1.4 有利于金融机构自身谋求国际化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沿线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得深化金融合作被放到重要的战略地位,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推动双边经贸和金融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与沿线国家在金融合作方面尚存在很大空间。需要我国银行业加强与沿线国家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开展跨地区金融业务合作,构建优势互补机制。面对对外贸易投资金融需求多元化,国内大型银行应进一步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建立海外金融网络体系,扩大金融合作覆盖面,着力提升在能源、基础设施、农业、消费、民生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提高服务全球客户的能力。
2 “一带一路”金融业发展战略措施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保险、银行等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机遇。一方面,要采取宽松的相关金融管制政策,提高金融业的跨境服务能力,护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沿线重点国家的利益诉求和项目信息,制定相关策略,引导和支持金融业战略发展。
第一,充分利用丝路基金、亚投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支持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联通,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并促使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亚投行作为亚洲量身定制的政府主导多边金融机构,应按照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规则在“一带一路”行动规划以及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下来选择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第二,加快推进人民币业务国际化。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扩大人民币交换范围和规模,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促使人民币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货币和金融支撑作用。随着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对接,可考虑选择在上海自贸区或前海设立离岸证券交易场所,吸引“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在中国境内上市,发行人民币债券,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充分发挥人民币资本市场的作用,形成沿线国家经济利益和中国国家经济捆绑,以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国际战略。
第三,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金融互动,在“投出去”和“融进来”利益共享中加强金融合作,创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加强金融项目研究与国际合作,对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建筑、高铁、核电、涉外农业等一些基础设施和重点合作领域要重点加强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要在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国际经营水平和抗风险的能力。
第四,逐步建立“一带一路”区域监管合作机制。建立区域性金融风险防范系统,对各类金融风险进行分析、监测和预警,发现、排除各类风险隐患,促使金融安全稳健运行;加强交流合作机制,协调各方行动,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等。这需要沿线国家的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当局沟通互动,加强政策协调性和监管一致性。
第五,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之中尽快融入制度性安排的保险机制。保险公司要加强产品开发设计,积极谋划在装备出口、营运责任等基础设施中的投资机会,鼓励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战略新兴产业相关出口企业在国内投保出口货运险,降低或减免保险公司的国际化业务税收,放宽保险公司业务短期盈利要求,促使更多的国内保险资源投向“一带一路”建设。鼓励银保联动,进行信息共享、业务互动,探索银保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银保作用,为对外投资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险金融服务。
第六,加快国际金融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金融工作经验、国际化金融视角、全球化资本运作意识的国际金融人才梯队。特别是要加强培养发展中国家金融人才,宣传中国的金融发展观,减少沿线国家的金融战略障碍,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国际化人才战略。
参考文献:
[1]易诚.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金融合作[J].甘肃金融,2014(4).
[2]陈楠平.“一带一路”:中国外交新观念[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5).
[3]周励.解读丝绸之路经济带[J].西部大开发,2014(4).
[4]罗茜.“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42).
[5]刘思玢.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下的开发性金融[J].中国市场,2015(30).
[6]田惠敏,田天,曾琬云.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