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英明 與時俱進 跨行開創新天地
2016-01-15黃聰
黃聰
房地產開發、私募股權投資、醫療設備、養老中心、植物工廠、文創產業園、網路推廣與代運營、國際網路貿易、商務中心、LED光電與燈飾製造、汽車零件製造……上述名詞不是簡單毫無意義的列舉,而是龍泰興集團實實在在發展的產業,集團事業範圍如此之廣,所涉及產業又幾乎毫無關係,這背後的故事,且聽集團董事長盧英明先生娓娓道來。
敢為人先 搭上房車成長契機
盧英明身上有著台灣人典型的敢闖能拚的精神。1972年,27歲的盧英明就隨同哥哥們一起北上創業,創立了龍泰興集團,一開始主要是以房車零件為主要產品。
房車,這個在當時的台灣還是一個比較新穎的名詞,到現在也僅僅只有20餘年的發展歷史。房車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規劃,要有場所、電力和水資源供應。美國由於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別大,居民有遷移去避暑過冬或者旅遊的需求,催生了房車產業的發展,因此企業主要是跟美國汽車廠家合作,通過美國產商將零部件賣給汽車製造商。
上個世紀80~90年代,正是台灣經濟上升最快的時期,隨著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在基本生存需求之外,開始重視精神方面的享受,房車產業也漸漸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勢頭。「在台灣經濟的早期成長階段,只要肯努力就可以慢慢往上爬。台灣當時各個產業都有很大的空間和市場,失業率很低,只要你肯動腦筋和挖掘市場,都是有機會的。」盧英明表示,近幾年的大陸,也邁出了發展房車產業的步伐。
雖然搭上了房車成長契機,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吸引客戶,在保質保量的同時,盧英明表示:「那時候我們在這個行業中是很專業的,不懂的我們會去現場考察拜訪弄清楚;如果客戶有什麼問題,我們也可以及時應對。當然我們的員工也是盡心盡力,下達的要求指令都會去完成。」這樣的服務精神加上高品質的產品,使盧英明贏得了客戶的信賴,企業專心做這方面的產業,跟合作的客戶也建立起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到現在基本上都不用去拓寬客戶市場群體,「一個產品專案做得最長的是40幾年。」盧英明自豪道。
轉戰大陸 從零開始
但跟大多數的台商的經歷一樣,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逐漸不堪台灣製造成本的盧英明選擇轉戰大陸。「就像早期美國企業的工廠轉到台灣去是一樣的道理,不這樣做,成本競爭是很難的。」盧英明說道。
「我們是1992年~1993年來到深圳的,剛開始在大陸發展,跟台灣的發展模式是一樣,也是相當艱難的。」盧英明回憶道,「要建造廠房,要找零配件供應商,有些原料還得從台灣進口,甚至要自己人工搬運,扛一百多公斤的原料到工廠來。」由於那時候盧英明還沒有加入台商協會,很多困難就只能自己摸索解決。
之所以選擇將大陸的第一站落址深圳,盧英明則表示當時曾經在全大陸做過調研,覺得「深圳是比較新的一個地方,發展比較快」。事實證明盧英明的選擇是正確的,公司員工從早期的幾百人發展到現在接近3000人的規模,營業額超過5000萬美元。而隨著大陸的製造成本提高,盧英明並沒有跟隨其他台商將產業外流,「有的去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等。我現在還是留在深圳這邊,也有些在東莞,以研發和內貿為主。」
如果說從台灣到大陸,是盧英明迫於台灣勞力成本的無奈之舉,那麼在大陸辛勤耕耘,打開內銷市場,則更多地帶有主動出擊、轉型升級的意味。
對於盧英明來說,汽車零件製造產業是本業,但是這些汽車零部件的製造,得根據客戶廠家的需求去做,沒有自由設計的權力,更無法形成自己的品牌。為了長遠發展,在守住本業的同時,盧英明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產業。
順應時勢 打造功能燈飾品牌
龍泰興集團的很多產業以投資為主,盧英明透露,「做品牌的只是節能護眼(燈飾)方面。」
燈的發展史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見證。伴隨著經濟與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對燈的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當人們環境保護的意識逐步提高,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已經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存目標,政府乃至企業也開始參與到節能減排的隊伍中來,其中,使用LED燈具就是其中最容易實現、效果最好的節能方法之一。
由此可見,龍泰興集團開拓燈飾產業,也是順應時勢、與時俱進的大膽舉措,「最早是從白熾燈開始做起的,慢慢演變成日光燈,石英燈泡,到現在的LED。」盧英明介紹道。
除了節能環保功能,人們也開始注意日常用品的健康隱患,護眼燈飾產業應運而生。集團旗下負責LED與高級工作燈飾製造業務的永曜電機看凖商機,跟國外的技術合作,發展製造台燈、落地燈等保護眼睛的燈飾,推出「愛德華醫生護眼燈」等品牌燈飾。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市面上一般的護眼燈飾也不過是百元人民幣左右,而愛德華醫生護眼燈卻定價千元,市場能接受這樣的高價麼?記者的疑惑,盧英明給予了詳細解答:銷售確實是沒那麼容易,但是主要還是以做品質取勝,結合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將燈光的強度色差、色溫等都能調到適合不同年齡階層舒服使用,也會結合使用時間長短會自動調整亮度等智能的方式去幫助客戶保護眼睛。「生產初期的市場反饋還是很不錯的。」盧英明笑道,「現在剛開始成長,主要就是通過網路銷售渠道內銷。」
獨特的人才戰略開拓新藍海
除了汽車零件製造、LED光電與燈飾製造,龍泰興集團旗下還有其他九個產業,包括商務中心、國際網路貿易、網路推廣與代運營、文創產業園、植物工廠、養老中心、醫療設備、私募股權投資和房地產開發等,讓人不禁好奇,發展這麼多看似毫不相關的產業,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考慮?
盧英明並沒有直接回答記者的問題,而是話鋒一轉,「我們做企業是有我們的職業道德的,比如像員工,我們會去考慮員工的職業規劃。」他解釋道,龍泰興集團非常注重對員工的能力提升。員工發展到一定程度,除了升職、得到公司股份獎勵之外,當所在行業已經不足以發揮員工的才能時,會被調到其他行業發展,集團甚至會「投資員工,讓他自己去發展」。
正是因為龍泰興集團對員工職業發展的大膽嘗試,鼓勵員工企業內部創業,才有了足夠的人才儲備和底氣去延伸更多的有發展潛力的新行業。而不同行業的投資,集團會視投資金額來設定發展目標,也會視行業的發展前景去選擇投資的規模。對此,盧英明如數家珍:「房地產投資這一塊選擇在美國、印度、新加坡等其他國家;私募股權就是投資證券公司;醫療設備跟LED有一點掛鉤,主要是在台灣研究一些醫療儀器;養老中心計畫是在大陸發展建設;植物工廠純粹屬於投資,發展一種價值理念,譬如占地面積不大的一片土地,通過發展層高去擴大種植面積,結合植物需要的養分營養去合理分配種植品種,運用完全環保科學的種植方式,種植有機蔬菜;文創產業規模暫時還沒做起來;商務中心就是不同行業和企業一同合作的辦公中心……」
自1972年創立以來,龍泰興集團將近半個世紀的發展,盧英明從未停止轉型升級的腳步,敢為人先、與時俱進是他的標籤。也許就是憑著這種危機意識、前瞻意識和創新意識,龍泰興集團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競爭洪流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