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 金融創新 投資增長 窗口升級
2016-01-15余曉文
余曉文
面臨下行壓力的大陸經濟,處於新舊動能的轉換階段,作為改革高地,上海自貿區正在通過一系列改革創新,推動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集聚。
金融創新
2015年10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深化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試點,為服務實體經濟積累經驗。
會議確定,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範圍內和已有經驗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程度,對已經實施的自由貿易賬戶拓展功能;研究啟動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拓寬境外人民幣投資回流管道;支持依法設立境外股權投資基金等。完善金融資產交易規則和機制,創新金融監管,探索本外幣一體化監管體系,加強跨部門、跨行業、跨市場金融業務監管協調,強化系統性風險預警、防範和化解。
會議要求抓緊制定相關操作方案。而據官方人士披露,上海自貿區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聯動的方案,內容在50條左右;這份擬定中的金融改革方案,至少內含5大看點:
1. 在人民幣資本專案可兌換先行先試方面,針對自由貿易(FT)賬戶的人民幣業務,監管部門已經進行了兩輪評估。下一步,要爭取盡早放開外幣業務,最終實現本外幣一體化的自由貿易賬戶體系。路徑也很清晰:最初將允許企業在一定限額內進行本外幣的自由兌換,後續這一額度將逐步擴大,最終實現資本專案的可兌換。
2. 在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方面,以證券投資為例,通過這一試點,以後中國的個人投資者要投資境外市場,就不必繞道銀行和基金等相關理財產品了。上海自貿區的個人境外投資試點,可能以這樣的方式展開:給一個額度,上海自貿區內的居民,可以先到境外進行投資。這一境外投資,包括移民投資、房地產投資、證券投資,以及實業投資等。
3.在進一步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要實現貿易、金融投資、實業投資並重。比如,允許外國企業到上海自貿區發行人民幣債券,用於區內和境外業務的拓展。同時,爭取發債資金的一定額度,可以用於在大陸的其他城市開展業務。
4.在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內對外開放方面,未來,上海還將爭取設立兩至三家具有業務特色和獨特商業模式的民營銀行。此外,也可以探索讓民營機構設立金融租賃公司,以及參與非銀行金融機構。
對外來說,合資證券公司中,外資持股比例(目前上限是49%)及內資股東資質,也可能在上海自貿區有所突破。在打造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方面,原油期貨爭取在年內上市,並推出新的品種;黃金國際板,鉑金、白銀的後續品種也在準備當中。
5. 新金改方案還將為上海自貿區5大板塊提供分類金融支持。其中,陸家嘴金融片區是主戰場。在建成全球人民幣在岸金融中心的同時,嘗試借助自貿區,在陸家嘴片區佈局一些離岸業務。
投資增長
截至2015年9月28日,中國企業通過上海自貿區累計對外投資184億美元,其中2015年投資額同比增長2倍,累計對外投資專案607個,成為大陸對外投資增長最為迅猛的地區之一。
上海自貿區成立後,在大陸率先實施境外投資備案管理,將原來需要耗費數月的多部門、多流程審批手續,簡化為「一表申請」,企業在3個工作日內就能拿到備案證書。目前,備案範圍已經覆蓋至整個浦東新區。
此外,融資便利也是上海自貿區在跨境投資領域的另一大優勢。
2015年2月,上海自貿區公佈改革細則,借助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體系,企業和金融機構可以自主從境外融入資金,融資規模從資本的一倍擴大到兩倍,融資幣種從本幣擴展到外幣,這大大降低了「走出去」企業的融資成本。
而且,一名銀行併購人士介紹,上海地區銀行可以直接發放外幣貸款至境外買方,這點省去了內保外貸、記憶體外貸業務的複雜手續,以及開立保函所涉及到的手續費,企業融資成本降低,使得境內企業以更低成本開展境外投資業務。與此同時,企業獲得對外投資備案證書後,可以去銀行辦理外匯登記,之後直接購匯、資金出境,大大提高了投資效率。
諸多改革新舉措的實施,使上海自貿區的境外投資管理服務進入了3.0時代。據了解,上海自貿區目前正在打造境外投資全生命週期服務體系,打造企業境外投資保障體系,以及更加完善的境外投資政策支持體系。
窗口升級
隨著更多監管部門的加入,上海自貿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便利性正在升級,並計畫年底推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2.0版。
近日,上海元初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漏,過去企業申報時需要進行兩次錄入,現在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只需一次性錄入或導入,大大降低了人工預錄的錯誤率,還可以線上查看貨物通關狀態,同時提供貨主同步即時查詢。
這名負責人算了一筆賬:過去該公司相關部門擁有3台海關PC終端機和2台國檢PC終端機,有9名員工負責相關工作,半年完成18000單;現在的情況是,通過Web網頁單一窗口,只需要一台PC,員工減少到6名,半年完成單量還多了1000單。
改變緣於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上線運行。所謂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指的是貿易和運輸相關各方在單一登記點遞交滿足全部進口、出口和轉運相關監管規定的標準資料和單證的一項措施。「單一窗口」可以滿足海關、檢驗檢疫、海事等監管部門對貨物申報和資訊共享的需求,企業則只需對一個平台一次性遞交全部申報資訊和相關材料。「報關和報檢分別有40多個欄目,而其中30多個是共享的資訊,通過單一窗口,就不需要重複填寫。」該負責人表示。
2014年6月,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在上海自貿區率先破題。儘管當時只有一般貿易進口貨物的申報與結果回饋、船舶出口岸聯網核放兩個試點專案,但這開啟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一年過後,上海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進23個專案,已全部覆蓋單一窗口建設方案的6個功能板塊(貨物進出口申報、運輸工具申報、支付結算、企業資質、貿易許可和資訊查詢),涉及4家口岸查驗單位和13家新增單位,確立基本建成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1.0版的目標。
目前,上海口岸已有超過600家企業在「單一窗口」辦理相關業務。需要指出的是,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許多功能,還沒有完全落地。據了解,上海自貿區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2.0版建設方案正在研究制定。
在上海美國商會近期一次關於上海自貿區貿易環境滿意度的調查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建設成為企業最關心的改革領域之一。其中,76%和87%的受訪企業分別表示,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通關作業無紙化都有利於企業在上海的經營發展。
一名權威人士此前透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2.0將在年底推出。上海希望能吸納更多監管單位進駐,未來希望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推向長三角,乃至整個長江經濟帶。
按國務院2015年4月在《關於改進口岸工作支持外貿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的目標,即2015年底在沿海口岸、2017年在全大陸所有口岸建成「單一窗口」,加快推廣上海自貿區「單一窗口」的建設試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