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2016-01-15王红琳
王红琳
摘 要: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可谓是一把双刃剑,与时俱进地做好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的研究,利用、管理好网络,让它为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好地服务,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以阐述学风建设内涵开始,进而分析了网络时代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原因——网瘾的形成原因,最终提出了网络时代推进学风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学风建设;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85-0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网络以其丰富性、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多媒体性很快融入了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当今的高校大学生,可以说是网络时代的“土著居民”,网络已经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否认网络能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他们提供极大的便利,但网络同时又是一个诱惑源,让大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从而产生很多负面影响。
一、学风建设的内涵
要探讨网络对学风建设的影响,首先应搞清何为学风。学风,从广义来讲是指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体现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风貌的主要标志,是学生群体在治学上心理和行为的综合表现。从狭义来讲是指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能够体现大学生对学习的认识,是否具有坚强的学习意志,是大学生学习能力素质的综合表现。通过良好的学风环境的感染与熏陶,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意志品质等都会产生良性变化,并反作用于自身,对更好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做好学风建设的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情况的调查
为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利用的情况,笔者于2014年10月开始对学校某学院在校四个年级的学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他们对网络的利用情况展开了调查。
(一)学生电子设备拥有率统计
笔者随机从2011-2014级学生中各抽出一个班级,对拥有的电子设备情况做了调查与统计。全院2011-2014级学生拥有手机率为100%,在学校拥有笔记本电脑率为68.4%,拥有平板电脑学生的比率为24.9%。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以及电子类产品的普及,大学生拥有一台电子设备已经并不稀奇,学生拥有电子产品的比率不断升高,有的学生甚至拥有不止一台设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三者皆备。通过侧面了解,攀比之风在学生当中也日渐盛行,以智能手机为例,我们发现除拥有率在不断提高外,学生手机的更新频率也很高,同时手机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据很多任课老师反映,不少学生在上课时利用手机上网,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习以及课堂纪律。
(二)上网主要目的和上网时间分配的调查
根据调查显示,学生在上网过程中使用过学习功能的占总数的53.7%;使用过新闻查看功能的占总数的87.4%;使用过游戏、聊天、看电影、听音乐功能的占总数的96.3%。换言之,共有46.3%的学生在上网过程中从未使用过学习方面的功能。而另一项调查显示,平均每名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长大约3.3小时,而其中上网学习的平均时长仅为0.8小时。
(三)大学生课余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拥有较多的课余时间,高校教育也鼓励学生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投身到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在针对学生如何利用课余时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经常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为33%,学习课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为11%,确立学习目标并努力完成的占22%,通过上网打发时间的为34%。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学生中利用网络来打发时间的比例明显较大。
通过上述三项调查不难发现,目前学生对网络的利用越来越频繁和广泛,但上网用于学习的时间和人数却很少,网络现已成为大多数学生眼中的游戏娱乐的工具。
三、大学生身陷网瘾漩涡的原因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网络时代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们往往不能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学习,而是误入歧途深陷网瘾漩涡,严重影响了自己和他人正常的学习。那么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大学生身陷网瘾漩涡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自我学习能力较低
不论课程改革进行的怎样如火如荼,高考作为学生奋斗的终极目标是仍然不能避免的问题。在中小学阶段,教育模式以填鸭式的灌输为主,重分数轻能力,学生的任务就是死记书本知识,目标是考上大学。为了这一目标,家长和教师严格监督学生学习,却忽视了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步入大学之后,失去了升学的压力和教师、家长的严格看管,很多大学生在松口气的想法下失去了奋斗目标,失去了老师手把手地指引,很多学生也不知道该怎么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受“及格万岁”的影响,上大学只为了那么一纸文凭,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学生“惰性”的温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大学生感到迷茫,自主学习能力的欠缺使得大学生无法很好地完成对大学学习生活的过渡。于是,一部分同学由于迷茫与空虚,开始通过网络聊天和游戏来填补自己,这不仅对个人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周围的同学。
(二)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让学生迷失自我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让网络变得无处不在,使用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获取网络信息简直易如反掌,网络自然而然地对大学生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作为继印刷、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介,在制度与监管上十分欠缺,网络上充斥的暴力文化、色情文化、灰色文化、腐朽文化以及各种虚假不良信息等充斥着大学生的视线。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观念还比较淡薄,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很容易在良莠不齐的信息面前迷失自我,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从而阻碍高校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与建设。
(三)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传统课堂作为高等院校传统的第一课堂,虽然位于教书育人阵地的最前沿,却普遍缺乏吸引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的专业水平、兴趣特长、性格特点等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部分教师照本宣科,所讲内容陈旧老套,不够新颖;有些教师则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更有部分教师忽视教学的形象性、鲜活性,忽视学生的需求,内容枯燥、乏味、单调,缺少变化。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样的课堂自然也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放下书本、拿起手机,甚至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网络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等教学资源唾手可得,大学生打开网页就可以学习到全国各地名家、名师的课程,甚至是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很大的自由性,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这对传统课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四、在网络时代下推进学风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宣传教育,强化课堂纪律
1.加强宣传教育,打造文明网络环境。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学风建设带来的巨大冲击需要靠教师的教育与引导来缓冲,例如,以开展主题班团会、文明修身沙龙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净化课堂;通过开展书画比赛、网络三行小诗作品大赛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文明、理性地使用手机,自觉做到上课不开手机、不玩手机;同时,要积极营造文明课堂氛围,通过微信、微博、QQ群等新媒体宣传上课玩手机的危害,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逐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
2.强化课堂纪律。学生工作者不仅要做好宣传,更要经常深入学生课堂了解学生听课情况,严惩上课玩手机的行为;倡导建立“课堂手机保管制度”,上课前让学生自觉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放在“手机袋”中统一保管,防止一些自律性差的学生上课期间玩手机;建立重点学生监管机制,加强对手机依赖和网络成瘾学生的监督管理,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改正不良习惯,合理使用手机,将注意力和兴趣点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深化与任课老师的沟通,征求任课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双管齐下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打造良好学风。
(二)广开思路,营造绿色健康的校园学习氛围
1.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尤其是对大学生有吸引力的名家名师来校举办学术讲座,让学生感受大师的风范和学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在学术方面的兴趣;诚邀著名企业家、社会精英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报告,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尽早发现自己的不足,有的放矢地提升自身能力。积极开展学术竞赛活动,在合作与竞争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定期组织专业老师为大学生进行考研辅导、就业指导、发展咨询等多项服务,尽早地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目的,提升学习动力。
2.着力开展校园文化精品活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学生工作者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被颠覆,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覆盖的广阔性努力打造精品文化活动,助力良好学风的建设。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以“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载体开阔学生视野,为他们提高更高更大的平台。另外,要拓宽学校网络平台,在网上为大学生提供精品课程、名师讲座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与知识结构,营造浓郁的学习环境。在校园网站开辟“学风建设专题”,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优秀成果和典型事迹,营造绿色健康的校园学习氛围。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用更新更广阔的思路做好高校学风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孙青.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由、危害与防治[J].理论观察,2006(3).
[2]刘金芳,王蔚.网络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2).
[3]徐艳,闫利华.网络时代大学生学风状况调查与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
[4]熊建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2).
[5]梁玉珍.网络时代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4).
[6]周利秋.网络文化视域下高校学风建设效应分析[J].职业技术,201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