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2016-01-15王翔宇
王翔宇
摘 要: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道德教育是重点工作,而在道德教育中,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无疑是重点中的重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是大学生形成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顺利走向社会,成为有用人才。大学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对大学生道德内化能力以及道德外化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181-02
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主要包含着对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道德接受效果,进而影响着高校德育发展。具体来说: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提升人格水平;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成为一名有用人才。
谈到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培养的意义,冯达成认为,“思想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实践中的互动,把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需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影响着我们的道德教育效果。因此,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在整个高校德育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深远重大的意义:对于高校来说,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有利于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体现着社会和谐思想,能够增加政治认同感,提高大学生的人格水平并且引导大学生产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高校道德教育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批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青年。道德教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内化的阶段:高校教育者把社会准则、道德规范和思想观念灌输给大学生,大学生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有选择的接受这些影响,并转化为个体意识和动机。第二阶段是外化的阶段:高校教育者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促使大学生把个体意识和动机转化为个人行为习惯和表现。第三个阶段是创新的阶段:高校教育者对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表现进行跟踪,形成反馈,通过反复比较并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是由三体一要素组成,三体就是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环境;一要素则是指教育媒介。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就是以培养独立思考并选择现有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为起点,以尊重人的主体特性为根本要求,以提升人的道德内化能力为核心部分,以完善人的主体人格为最终目标。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符合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方针,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直接影响着接受效果,它是高校德育工作成功与否的衡量尺度。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
二、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加快,高校教育不能仅仅进行专业知识讲解,还应培养一大批有能力的青年人,应该注重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经常说,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么何为人才?我认为人才就是个人在自己领域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同时具备着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的人。大学生综合能力是指大学生走向社会所需要的能力,主要包含着:自我学习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主主动学习的能力。大学学习与初高中的学习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到了已经成年的年纪,成为大学生后,首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师为主的学习方法以及依赖学习等问题,应该自觉主动地汲取知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也可以说是自我定位能力,一定要明白自己内心,知道自己想要的事情,客观的看待自身,给自己找准位置。自我调节能力:人生总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要学会自己调节,可以通过听音乐,找人诉说等方式进行适当调节,不要让挫折打败自己。自我控制能力:学会掌控自身情绪,冷静淡定的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自我应变能力: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多变的社会,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是一种保障。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要使用多种方式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前文中以提到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包含着道德认知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它们都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前提条件
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直接体现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上,而大学生综合素质主要包含着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高校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第二环节就是大学生把已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外化到自身的行为表现上,而行为表现体现了道德的素养。如果高校注重对高校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重视内化能力、外化能力和创新能力三部分的教育,那么就可以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试想一个接受集体主义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学生,他在平时生活中,也会是一个热爱集体,为集体考虑的人。所以说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在道德教育中,德育接受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健全的人格,那么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必定能提升大学生人格水平。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为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供了前提条件;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必要因素。
四、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展开深入探讨。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社会主义价值观包含着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概括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共同理想。”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旨在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对大学生个人以及整个社会都有重大影响。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当今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大多被赋予了“颓废的一代” “自私的一代”,然而对于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养成对国家、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大学生通过对道德接受,可以产生正确的行为习惯,正确的习惯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符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
五、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与社会生活融合的基本保证
德育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美好德行并且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本身又具有着社会化和生活性的特点。对于高校来说,四年的大学教育,最终是为了给社会输送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对于大学生来说,四年的大学生活,最终目的是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管是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高校的角度来看,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回归社会,回到生活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进入火箭式飞快发展时期,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泡沫经济;恢复高考以来,普通高校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而社会需要却有些减少,现在产生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就业难: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99万人,2014年更是达到722万人次,通过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大城市统计数据来看,就业率只有30%。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经济形势,高校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正确的价值原则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协调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关系,使大学生对自身和他人以至于对整个都有一个适当的认知,在充分认识自我和社会的基础上,把自己所学所积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选择自己的生活,并在社会中,把自身已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转化为行为习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大学生更全面发展,使大学生更加适应社会所需。总之,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融入到社会这个大集体中。
简而言之,随着越来越多道德问题和现象的出现,高校把道德教育工作放在高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高校对大学生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高校而言,它有利于完善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丰富高校道德教育工作内容,为高校培养社会有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它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冯达成.关于思想道德教育接受问题的思考[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3(S2).
[2]章岳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探求,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