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富国穷》的历史比较及文化透视

2016-01-15李俏

李俏

摘 要:《国富国穷》是一本研究国家经济发展差异的宏大著述,本书围绕“为什么有些国家穷,为什么有些国家富”这一主题展开研究,跳出了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以“世界史”的眼光从各国的制度、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进行观察和透视,从一个独到的角度重新解释现象,或挑战旧有的解释,通过寻找新的证据,对资料和证据进行重新的组织和解读,质疑原先的解释,提出新的解释,有助于读者转换思维的角度,启发读者从多角度认识问题。

关键词:国富国穷;历史比较;文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6;D81;D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035-03

《国富国穷》从历史情景出发,采用散文漫谈式的语言风格考察大国崛起和衰落的交互更替。作者戴维·S·兰德斯是国际知名的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从教于哈佛大学,他从历史学者的眼光,持理性态度,避开单纯的经济学分析和经济理论框架。在写作方法上,他采用比较分析的分析框架和工具,具体运用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将地理、历史、宗教、技术革命等因素置于不同国家行为体中,通过对不同因素进行比对、研究,并追溯历史源流,期望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国家富,有些国家穷。尽管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亚当·斯密和马克斯·韦伯也曾提出,但是在这本著作中,兰德斯的写作手法更加独特,着重从文化的视角加以分析和考察,重视情景,主要采用了纵向的历史脉络,顺延时间对各大国的起落做一梳理;同时,横向对不同国家或洲际进行文化分析和比较,探究各大国盛衰的内在原因和历史规律。

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是研究社会(或者其他社会单位)的历史变化,并对不同的社会进行比较[1]。它适用于对不同国家、社会、文化进行比较研究,致力于回答宏观层面的历史社会变迁问题,同时把研究问题置于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中进行理解和分析,要求不脱离具体情景和脉络,寻找差异性和普遍性,从而得出一般原因和规律。在本书中,作者首先确定历史比较研究的主题,明确比较研究的对象,并认为对研究对象的比较的是可能的,具有等值性、公度性即可比性,对比较的多方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异同,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历史假设,寻找资料和证据进行论证,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之后,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在书中,作者首先澄清了自己的主题,回答了为什么欧洲经济上领先,为什么与欧洲同为中心的中国停滞和倒退,为什么美国、日本后来居上,为什么苏欧和非洲国家成为历史的输家(Why some are so rich, why some are so poor?)。而后作者明确了研究对象,需要对哪些研究对象进行历史比较研究,并认为这些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作者首先研究了欧洲,从时间顺序上看,13、14世纪临近海洋的葡萄牙、西班牙带着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开始东进;随后的16世纪,为了爱财之心,荷兰人开始崛起为海上马车夫;而在17、18世纪,英国成为海外扩张的大明星。做为中心的欧洲讨论完毕,作者继续讨论被发现并成为边远地区的北美、南美及自诩天朝帝国的中国、后来居上的日本、德国、盛极一时后“不见起色”的伊斯兰世界。

一、历史比较法的运用为本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本书前半部分的论述中,作者主要使用了历史比较的研究方法。在本书的1至4章,作者从自然环境、气候和发明的角度对比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其中第2章比较欧洲和中国对地理的回应,比较西欧国家与中国在有些气候条件类似的情况下,尤其是西欧和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温润的气候,丰饶的平原,农业发展相对较早,中国更早。但偶然变量的不同导致了局面的完全不同,西欧有均匀的降水,而中国降水集中,大部分地区靠灌溉,对水资源的控制和管理导致了早期的集权专制和繁重劳役。在中国壮丽的水利工程很多见,统计中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国家富强了,人民却赤贫如洗。“亚洲宫廷、寺庙、陵墓和水利工程之壮丽,以及奢侈豪华和巧夺天工之作,似乎只能证明,如果石头多的话,这种政治组织会从石头中榨出血来。”[2]而“欧洲人不曾需要金字塔,欧洲,特别是西欧,非常幸运”[3]。由此可见,运用历史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历史上寻找不同主体的类似因素,通过对偶然变量的对比,得出关键的不同,这种不同就是需要解释的现象,是历史比较研究的求异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对比较的双方有一定的研究,而且将双方置于具体的情景和脉络中,进行局部比较,而非全面比较,仅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去对比,从差异性中找出矛盾的特殊性,结果是西欧国家国富民富,中国国富民穷。

在本书的5至18章,作者从一个欧洲中心论者的角度,对欧洲国家进行了历史比较研究。在历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每个国家各有不同的特点和背景,但却都成为了海上强国,在这种历史现象相同的情况下,作者追溯了不同政策和不同文化特质怎样促使这些国家达到相同的结果,运用了历史比较研究中求同的方法,在宏观的历史框架中探源索隐,区分不同国家分布于不同时间序列和因果链条上发生的不同的事件,但一个或几个关键的类似却使结果完全相同。关键的类似是地理大发现刺激着西欧国家的冒险精神,同时由于产权观念发展较早,个人出于理性参与集资,以求商业成功和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每一次航海所带来的经验又促使科技迅速发展。新大陆附近岛屿制糖技术和拉丁美洲采矿技术的发展使这些国家发了财,奴隶贸易的发展更使这些国家的国民财富增加。由此可见,通过深入、科学的历史比较,不单纯的罗列表面同异的现象,透过现象分析原因,从共性中解释矛盾的普遍性,由关键变量的类似归纳出一个共性的结果。

二、文化分析法的运用为本书的横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与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相交叉,作者在19至24章以文化视角的综合考察解释了非中心国家的发展道路。马克斯·韋伯和赛缪尔·亨廷顿都重视从文化视角进行研究。美国学者斯特斯·林赛在《文化、心理模式和国家繁荣》中说:“一个国家能否繁荣,文化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因素,因为文化影响到个人对风险、报偿和机会的看法,……,文化价值观之所以重要,尤其是因为他们组成人们组织经济活动所遵循的原则,而没有经济活动就不可能进步。”“经济进步有赖于人们改变对如何创造财富的想法。这意味着要改变领导者们在作出那些导致经济运转不灵的决策时,所持有的基本态度、信念和见解。”[4]兰德斯肯定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如果说我们能从经济发展史学到什么东西,那就是文化会使局面完全不一样”。因为“文化具有的内在价值观和态度能引导民众”,对经济及社会发展作单纯的经济分析,往往是靠不住的。所以他认为需要作一种综合的考察,特别是文化方面的考察。

在讨论北美地区时,兰德斯倾向于把自然条件与文化和体制结合起来考虑,认为美国不仅仅是地理上幸运,它寻求平等,崇尚开拓和竞争,对商业资本主义和契约精神的敏感,那种乐观、开放的文化减轻了开拓事业的难度。关于南美洲的发展道路,作者认为南美洲没有形成殖民地意识形态,它没有北美开放乐观的文化,一直将不发展归因于欧洲移民破坏了当地的平衡,即使搭便车,也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困难时期而下车了。以阿根廷为例,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劳动力都闷闷不乐,于是便开始运用意识形态万灵药,也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无政府主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庇隆主义。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把这种异化归因于经济落后和社会冷漠与政治早熟之间的矛盾,于是民粹主义成为促成拉美统一国家意识的开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封闭的自足系统。封闭自足造成了中国人文化上的优越感, 加上历朝历代自上而下的专制,产生了拒斥外来的文化和心理,“正当天朝帝国呼噜呼噜时,世界已经越过了他”。与中国不同,“日本经济的成功在于它在德川幕府时期成功的反对了僵化和怀旧,在明治维新后做到了举国上下全力以赴,以其特有的强度和体制着手实现现代化,治理有效的传统,百姓的高识字率,紧密的家庭结构,职业道德和自律精神,民族统一感和固有的优越感。”日本人勤奋的工作精神和个人的人生价值准则,才使所谓的日本奇迹成为可能。而伊斯兰世界的石油资源禀赋也成为一种贫穷的富有。依靠资源不去创造先进的文化和知识,最终只能被现代化丢在后面。

三、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为国富国穷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和必要的补充

在本书的第25至29章,作者根据研究主题及多方的分别研究,提出英、法、荷失去了领先地位的说法有待商榷,德、日和亚洲四小龙成功赢得了经济上的胜利,非洲、拉美和苏俄成为历史的输家、失败国家。在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应用上,提出了一个历史假设,用各种资料进行佐证,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一部分假设从我们一直以来的观念出发,认为我们把前殖民地国家的欠发展归因于殖民地、殖民主义、帝国、帝国主义是不正确的,落后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殖民统治。以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日本在台湾、韩国为例,作者假设如果没有殖民国的统治,这些地区的发展是很难上正轨的。作者广泛的从各种材料中找证据并加以评估,其中引用了一手资料、回忆文献、文学作品和大量的数字。例如文中提到“科特迪瓦(原法国殖民地)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有过顺利发展,但在随后10年来出现了负增长,从1980年到1992年平均每年人均产值增长率为-4.7%。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状况与此相似,只是下降幅度小一些,从1980年到1992年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是-0.5%和-0.4%[5]。在這后两个国家,内战对经济有灾难性影响,尼日利亚内战是在1967-1970,阿尔及利亚则是现今正陷于战乱。”一个反例,在巴西,卡多佐原是依附论学派的领头人物,而后成为总统,变成一名务实派,没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成见,反殖民主义激情消失了,也不再敌视外国与巴西的联系及其包含的依附意味,他说:“巴西没有别的选择,假如巴西不愿成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那就无法竞争。这不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这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多年后巴西头一次有了自己坚挺的货币——雷亚尔。由此得出结论——国家的发展关键在于自强。通过对不同材料的分析,运用数据、图表等的佐证,验证了假设,归纳出结论。这些都是历史比较研究的基本步骤。这一部分具体的运用了实证方法、归纳法、分析法。

实践证明历史比较研究方法在本书中的运用是行之有效的,它驾驭了一个宏大的主题,关注一个跨世纪甚至是数世纪的历史变迁问题。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因素,文化参与了经济、政治发展的始终,兰德斯着重从文化的视角去诠释和比较各国及各洲发展过程中的兴衰起落,但并不是文化决定论,只是研究过程中的文化分析,适当的政治解释必须经过广泛、周详的考虑,完善的推理必须加入文化分析的客观方法。

本书探究了国富或国穷这个特殊结果是哪些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促成的。我们暂且不去评论作者的历史观是否正确,只是看到作者在利用历史比较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一个独到的角度重新解释现象,或挑战旧有的解释,通过寻找新的证据,对资料和证据进行重新的组织和解读,质疑原先的解释,提出新的解释。历史比较研究方法有助于读者转换思维的角度,启发读者从多角度认识问题,促进新的发现,推动对主题国富、国穷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

参考文献:

〔1〕艾尔·巴比.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24.

〔2〕Jones E L. The European Miracl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294.

〔3〕兰德斯.国富国穷[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25.

〔4〕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71.

〔5〕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29.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