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整合制度中的主体性文化建设

2016-01-15侯冬梅

学理论·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建设

侯冬梅

摘 要:就整个社会目前发展形势而言,社会的秩序整合更需要一种具有主体价值的文化理念的引导,社会的文化认同是一种对社会秩序的柔性制约,主体文化作为精神资源将在社会公共领域中发挥深厚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持久、长效的。作为社会整合基础的主体文化建设尤为重要,这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反思现代规则,保持民族特色,建构具有主体性的文化内容,积淀出稳定的社会信仰,并使之成为社会整合的依据。

关键词:社会整合;主体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6-0098-02

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是社会整合的最终目标,而建立社会的秩序整合则需要一种具有主体价值的文化理念的引导,在此基础上建构具有主体性的文化内容,积淀出稳定的社会信仰,并使之成为社会整合的依据。

一、作为社会整合基础的主体文化

中国历来不缺乏政治手段的整合,而新中国成立后意识形态的整合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但就整个社会目前发展形势而言,社会的秩序整合更需要一种具有主体价值的文化理念的引导,社会的文化认同是一种对社会秩序的柔性制约,主体文化作为精神资源将在社会公共领域中发挥深厚的作用,这种作用是持久、长效的。社会整合的文化定位就是要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个层面之上建立一个群体的传统和价值体系,结合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成员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会所必需的行为规范和文化价值内化,进而在文化纽带中形成社会秩序。并且这种秩序需要在基层组织的维护和服务中得以存续。一种社会整合机制不仅仅要求实现制度上的政治认同,更倾向于完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下的公民精神人格的塑造。

政府引导和培育社会共同体是社会整合机制的关键内容,而这里所强调的共同体,并不是经济共同体和地域共同体,从根本上讲,社会整合的力量应来自文化共同体的生成。我国的社会整合机制应该在文化的意义上为国人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意义归属和精神支撑。也就是建立一种有祭奠力、有支撑力的社会信仰。这种社会信仰与个人信仰并不冲突,它是指一个国家、民族作为独立的、整体性的文化共同体对自身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性文化认识和确定性的价值意义体系,并以此种整体文化认识和确定性的价值意义体系统摄不同信仰群体、不同利益人群,使之成为和谐统一的生活共同体。社会信仰所依靠的主体文化是生活共同体存续的基础,社会的主体文化为社会共同体的成员提供稳定的心理依托和崇高的情感归宿。引领社会整合的社会信仰的建立,也就是主体文化的形成过程。

二、主体文化建设的价值内涵

我国在经历社会变革的几十年中,主体文化正处在生成之中,建设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承继传统文化精髓的主体文化是学界正在探讨的课题。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国社会主体文化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必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内容包括: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时代特征发展和创新出来的马克思理论的中国化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的提出等,这些成果属于政治文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政治文化层面之下,简单、凝练地提炼出适合社会日常生活的文化核心价值,概括当今时代价值和文化特征,推进当代核心价值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又一内容。政治文化作为理性和实践检验的结合成果,其内容理论化水平较高,与人们日常生活心理难以对接。要使政治文化全面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人们对相应的文化价值接受、信赖,进而达到日用不知的程度,使其真正的内化,是主体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社会信仰的建立绝不会是自发出现的过程,当然也不能仅仅通过行政手段推行某种价值体系而实现。他需要一个文化浸润和生成的过程,来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价值标准与信念支撑。这条道路又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在相互批判、斗争、优选、借鉴中发展出来。

2.传统文化的价值因素

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成分,儒家的历史最为悠久,几乎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称。它包含了政治文化、社会文化和伦理文化,不过无论哪个层面都必须经过现代的价值转换,才能成为有益于当下的中国主体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化的基因,从近现代一百多年经历的磨难看,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不能以单纯的复兴儒家文化为方向,当今社会需要的不是儒家文化,而是以儒家文化为生长点的现代文化。当下中国国学出现繁荣,然而这种繁荣的背后是鱼龙混杂,经过了近现代百余年的社会动荡,国人丧失了太多的文化传统,没有学术发展以及全局层面的价值选择能力,简单的文化复兴不能实现我们良好的夙愿。因此,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儒家文化什么内容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呢?李泽厚先生曾指出儒家有两种道德:“一种是社会性道德,一种是宗教性道德。在古代,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这两种道德是合二为一的,没有区分。但现代社会的特点是以个人为中心、以契约为原则的这样一套观念,以公共理性作为社会规范的秩序。你尊重别人的权益,别人也会尊重你的权益,这就是社会契约,就是现代社会性道德。这与个人追求灵魂拯救、追求终极价值、追求安身立命、追求成贤,是不相干的,后面这些就都是宗教性道德,它也是内在性要求。”[1]现代社会,公共理性作为社会规范的秩序已经由法律、制度确立下来并得到有力维护。然而人的内在道德建设中却日亏月损,没有有力的道德基底支撑作为支撑,道德标准不断下滑。儒家思想尽管未必就是一种宗教性的道德,但是其道德内化的能力并不比宗教弱。儒家思想的反思会使我们发现一些现代社会的弊端。

因此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化,亟须把儒家思想中有关个人德行修养的伦理内涵落实下来,以公共理性引导个人私德的修养。儒家文化复兴的方式也需要多样化,在现实中,不一定要复兴传统文化的形式如在新闻中不断轰动的:跪拜、训诫等,而是要将传统文化的伦理精髓传承下来,以深化公民的道德建设,其形式可以结合现代社会人们能够习惯和乐于接受的方法,如表现孝道的感恩、家庭活动日;表现道德教养的家训、反省日等等。使传统文化能够在现代文明的背景真正具有现实生命力和感召力。

3.西方文化的扬弃和吸纳

尽管西方文化也伴生着现代性危机,但其理性主义的现代精神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西方文化启蒙后的理性主义思想、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的当代思想甚至包括古希腊文明中的人本思想都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历数我国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不难发现每一次运动的爆发都与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反思密不可分。如今在构建当代社会信仰,整合当代社会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回应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探讨的西方文化主要是指自启蒙以来西方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和社会价值观念,是现代西方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总和。

第一,主体性思想是西方文明对现代社会的最大贡献。首先是接受主体性思想,主体性思想是启蒙以来的基本价值共识和基本规则。其价值的总目标是人自身。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确立和保障人的主体地位。这种地位体现在政治上即是民主、平等、自由的政治环境。每个人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和自由,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社会尊重与保护个人权利、社会平等地位、信仰选择自由和自我决策的能力等等。主体性思想的借鉴并不是对外来文化的移植,而是顺应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也是当前人民生活的现实写照,而这种主体性的觉醒在中国的百姓中还是刚刚开始,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保护。

第二,制度文明也是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失的正是制度文明的层面,这就使很多有益的社会价值和方法无法很好地巩固和保留下来。制度是工具理性的成果,但是它是实践理性的有效保障。现代社会的经济关系中,契约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契约的实现需要独立的具有主体精神的人抉择并认可,并且通过制度的保证得以施行。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相辅相成共同保障开放、平等的、自由竞争的工业经济顺利发展。这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薄弱之处,也是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第三,理性是启蒙以来西方文化的基本传统,依靠理性的批判与创建能够建立并反思社会的普遍价值。工具理性创造了物质成果,实践理性也生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价值理念,而各种社会、各个民族不同的价值理念又将在理性的反思和批判中被剔除或被发展。理性在创建和反思批判中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是步西方国家后尘,如何借鉴其经验、吸取其教训都要在理性的判断中获得。现代西方在反思启蒙带来的现代性危机时也产生了公共理性、交往理性的提法。是指要在主体间的交流与对话中产生公众意志,赋予公众反思和批判的权利,在国家和社会的对比中,赋予社会更多的自由和自治能力,在对话交流中而不是政治权力的强制中形成社会共识。这些成果对我国政治民主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三、结语

中国特色的主体文化的建设,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对话和选择中生成。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与我国社会的结合点,关键在于如何认识和利用这些价值。西方文化为我们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提供了动力,而现代性的危机中西方文化有必须得到反思和批判。儒家思想以“前现代”的优势提供了批判的视角。马克思主义则从“后现代”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超越和重审。而我们需要建立的不是各种流派的大总和,而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反思现代规则,保持民族特色,建构具有主体性的文化内容,积淀出稳定的社会信仰,并使之成为社会整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刘绪源.该中国哲学登场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09.

[2]冯天策.信仰导论[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

[3]荆学民.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数字电视分前端建设随谈
野三化冶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
“三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