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设美丽吉林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标志

2016-01-15包丽艳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5期
关键词:总体目标

包丽艳 吴 兵 张 亮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浅谈建设美丽吉林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标志

包丽艳吴兵张亮

(吉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吉林 长春130012)

【摘要】本文从生态文明视域下提出美丽吉林的科学内涵,以建设经济进步、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提出了美丽吉林建设的总体目标、主要标志,为美丽吉林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美丽吉林;总体目标;主要标志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码:A

文章编号:号:1673-288X(2015)05-0154-03

Abstract:Advancing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beautiful Jilin from the horiz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build economic progress,beautiful environmen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harmonious society,advance the overall objectives and the main symbols of constructing of beautiful Jilin. It will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Jilin.

Keywords:beautiful Jilin,the overall objective,the main goal

作者简介:李贺,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规划及政策研究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将“美丽中国”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目标,标志着在多年的生态示范建设实践和生态文明理论探索的基础上,美丽中国建设逐步成为国家的施政纲领和行动目标。吉林省委提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美丽吉林,让吉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吉林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强大的竞争力,让吉林成为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1“美丽吉林”的内涵

“美丽吉林”首先指的是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自然环境,体现了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繁荣延续的基本物质前提,因此,建设美丽吉林的前提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切实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为人的生产生活营建优美宜居的生存空间,为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五大建设之一,突出了生态文明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同时将“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明确勾画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图景。显然,“美丽吉林”的构建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态文明的进步为其根本特征。此外,“美丽吉林”表征的不仅是一种优美宜居的自然生存环境,同时又是完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结合,是一个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依托,实现经济繁荣、制度完善、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建设美丽吉林的内涵就是要以生态文明为导向,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达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及人民幸福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其中,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吉林的根本前提,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建设美丽吉林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建设美丽吉林的精神依托,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是建构美丽吉林的最可靠条件。总之,“美丽吉林”体现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机统一的整体美,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

2美丽吉林建设的目标及主要标志

2.1 美丽吉林建设的目标

建设美丽吉林,既要坚持系统谋划,又要突出主体、把握重点。从吉林省的实际出发,建设美丽吉林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创新绿色发展模式,科学运作生态资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推进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让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强大的竞争力,把吉林省建设成为白山松水山清水秀、平原草原多姿多彩、田园家园天蓝地绿、城镇乡村繁荣宜居、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丽吉林。用智慧和行动谱写美丽中国的吉林篇章,为建设美丽中国增添光彩。

2.2 美丽吉林建设的主要标志

美丽吉林建设要求实现多领域立体综合的和谐之美,要求全省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均衡,即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良好三者高度统一。基于美丽吉林的内涵和建设的总体目标,确定美丽吉林的主要标志是发展美、格局美、环境美、人居美、人文美、社会美。

(1)发展美

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已经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的主体,主导产业、基础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节能低碳;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步改善。

(2)格局美

主体功能区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国土空间功能定位和发展格局更加清晰,空间结构更加优化,空间利用效率更加提高,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市化、农业发展和生态安全三大格局协调推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美丽吉林的宏伟蓝图在吉林大地上全面展现。

(3)环境美

森林、草原、湿地等各类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种群健康,生物多样;生态资本存量逐年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水平持续提高;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不断增强,防灾减灾体系健全完善,生态安全体系保障有效。环境基础设施同生态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协调,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全面治理,江河湖库水环境质量达到水域功能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空气环境尤其是细颗粒物(PM2.5)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不断增强。人们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舒适安宁的环境中,充分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幸福与愉悦。

(4)人居美

城市绿色形态、绿色建筑、园林绿地、城市河道等景观更加生态化,大中小城镇风貌独特、景观交融,生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态功能更加健全,绿色交通、绿色管理、绿色服务体系成龙配套,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高效运转;生态园区、生态企业、生态机关、生态社区、生态学校成为城市生产生活的主体。农村环境得到全面综合整治,山水田林路规划科学、布局协调,街道庭院美化绿化、整洁宜居,实现了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5)人文美

全体社会公民的科学文化、伦理道德、内在品质等人文素养普遍提高,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的、绿色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追求;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并取得明显成果,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们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自觉增强,生态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了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价值取向。

(6)社会美

生态文明和美丽吉林建设纳入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健全完善,公民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区域、行业和群体之间实现了生态产品分配的公平化和生态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同居大自然,共享现代化。

表1 美丽吉林建设标志的基本要求及主要特征

2.3 “六美”标志的逻辑关系

美丽吉林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实现城乡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良性循环为目标,由“六美标志”,即发展美、格局美、环境美、人居美、人文美、社会美构成的整体综合形象。

美丽吉林建设的六大标志相互支撑、功能互补、内外兼修,形成协调有序的综合体。从功能角度看,美丽吉林体现从“源头基础保障- 物质动力支撑-精神内核指引- 美丽落脚点”的理论逻辑。从美丽吉林表征形式看,首先体现外在视觉形象感观,再有内在美丽的气质感受。从城市复合系统理论和城市形象理论两个角度出发,经济、格局、环境、人居、人文、社会六个领域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既覆盖了自然、经济、社会三大系统,涵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领域,又归属于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三个层面,系统与层面的综合赋予省域内在外在、主观客观的认知,构成了省域美丽与否的整体架构。

3结论

美丽吉林建设的主要标志是发展美、格局美、环境美、人居美、人文美、社会美。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文明理论以及复合生态系统理论,论证了美丽吉林建设的实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从区域结构体系,美丽吉林要求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均衡,当自然-经济-社会系统形成最佳的耦合状态,即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良好三者高度统一,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能够达到最优化,区域复合系统运行稳定。其次,从区域形象角度,美丽吉林强调视觉、理念与行为三个形象层面的有机协调,从社会理念上,追求社会美德、传承历史文化、崇尚生态文明;从视觉上,自然山川秀美、人居环境健康、城乡建设和谐,从行为上,经济低碳高效、生活富庶低碳、绿色安康。

参考文献:

[1]江泽慧.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N].人民日报,2013,1,11.

[2]评论员文章.以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中国环境报,2012,11,19.

[3]周生贤.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J].环境保护,2012,23.

[4]王金南,蒋洪强,张惠远,葛察忠.迈向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框架设计[J].环境保护,2012,23.

[5]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Analysis on the Overall Objectives and the Main Symbols of

Constructing of Beautiful Jilin

BAO LiyanWU BingZHANG Lia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Jilin Changchun,130012)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简介

环境保护部主管和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原《环境科学动态》,CC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于1976年创刊,现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

2011年6月第三期本刊改版并定位为“国家级政策指导性学术期刊”,依据从环境保护的视角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办刊宗旨,创新设置“理论战略探索”、“政策专题研究”、“法律法规研讨”、“典型案例解析”、“研究动态瞭望”、“研究成果报道”、“生态文明之窗”等栏目。本刊底蕴深厚尤其自2011年改版以来一直发挥集中选题的宣传优势,提前发布选题,开展征稿组稿,期刊学术质量显著提高。据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4版)》,我刊学术影响因子显著大幅度提高。由2011年0.831和2012年1.030,提高到2013年逼近2.000大关,为1.971,名列环境保护部主管期刊第一名。在全国收录环境科学类66种期刊中排位第6名,其中2012年位列全国第18名,2011年第29名,2010年第33名。

2015年本刊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为统领,重点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美丽中国为议题,策划选题。2015年拟重点选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机动车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与修复、环境外交、环境与健康、农村环境保护、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固体废弃物环境管理、环境产业、污染减排重点以及环境与贫困等。请各界人士能予以关注并不吝赐稿,同时欢迎相关单位及课题组协办专栏或者专刊。

引用文献格式:李贺等.吉林省污染减排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5):157-158.

猜你喜欢

总体目标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教学
牢牢把握总体目标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体目标、阶段进展与后续挑战
事业单位财务和统计管理的总体目标探析
新常态下物业服务企业标准化发展策略探究
开发乒乓球校本课程提高乒乓球运动群众基础
小学语文背诵方法初探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关于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的思考
湖南烟草信息系统安全现状和建设总体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