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为婴儿进行母乳喂养的剖宫产产妇实施全方位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6-01-15秦晓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6期
关键词:泌乳母乳喂养婴儿

秦晓玲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养分及多种抗体,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进行母乳喂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婴儿的免疫力[1],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方式进行分娩,但进行剖宫产手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妇的乳汁分泌,进而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2]。有研究发现,对剖宫产产妇进行全方位护理能促进其乳汁的分泌。为了进一步探讨对为婴儿进行母乳喂养的剖宫产产妇实施全方位护理的临床效果。我们对2013年12 月~2014 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分娩的80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12 月~2014 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80例剖宫产产妇。我们将这80例产妇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全面护理组,每组各有40例产妇。常规护理组产妇的年龄在20~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86±4.73)岁。她们中有初产妇31例,经产妇9例。她们的孕周在36~40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8.68±1.24)周。全面护理组产妇的年龄在22~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64±6.02)岁。她们中有初产妇27例,经产妇13例。她们的孕周在36~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7.87±1.41)周。参与本次研究产妇的纳入标准为:①选择剖宫产的方式进行分娩的足月产妇。②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产妇。③符合剖宫产手术要求的产妇。参与本次研究产妇的排除标准为:①患有剖宫产手术禁忌症的产妇。②患有其他重大系统性疾病的产妇。③其新生儿患有重大疾病的产妇。所有产妇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差异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常规护理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对产妇进行入院后教育,在其进行分娩前为其进行术前准备,如果其在产后发生术后并发症,及时对其进行对症处理等。对全面护理组产妇进行全方位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在对产妇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对其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乳房护理。

1.2.1 进行母乳喂养宣传教育 在产妇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分娩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宣教,向产妇强调初乳对婴儿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图文及影像资料等向产妇普及喂养的技巧。

1.2.2 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 护理人员应尽早让婴儿与产妇进行接触,以使婴儿尽早地吮吸母乳。由于产妇的手术切口会在术后出现疼痛,护理人员应建议其取坐位或半坐位进行哺乳。

1.2.3 进行心理护理 在围产期的产妇,其生理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护理人员应细致深入地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耐心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术前,护理人员应向产妇介绍手术的流程,使其做好心理准备,缓解其紧张的情绪。在术后,护理人员应对产妇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

1.2.4 进行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在兼顾产妇个人口味的前提下,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为产妇选择易消化吸收、营养丰富的膳食,从而保证母婴双方营养状况的良好。

1.2.5 进行乳房护理 护理人员应仔细了解产妇乳房的情况,为其做好个性化的乳房护理。对乳头扁平或凹陷的产妇,护理人员应对其乳头进行牵拉或抽吸,以使其乳头突出。对无乳或少乳的产妇,护理人员应对其乳房进行按摩,以促进其乳汁的分泌。对乳房肿胀的产妇,护理人员应对其乳房进行热敷和按摩,待其乳晕变软后,再让其为婴儿进行哺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泌乳开始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

1.4 护理效果评价标准

①有效:产妇的乳汁分泌量充足,每天进行哺乳的次数在8次以上,每次进行哺乳的时间在20~30min之间。婴儿的小便次数>6次,婴儿在接受哺乳后能安静入睡且体重不断增加。②无效:产妇的乳汁分泌量不足,每天进行哺乳的次数<7次,每次进行哺乳的时间<15min。婴儿每天小便次数<5次,婴儿经常哭闹且体重明显下降。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泌乳开始时间的比较

在常规护理组产妇中,在产后24h内开始泌乳的产妇有17人,占该组总人数的42.50%,在产后48h内开始泌乳的产妇有29人,占该组总人数的72.50%,在产后48h后开始泌乳的产妇有11人,占该组总人数的27.50%。在全面护理组产妇中,在产后24h内开始泌乳的产妇有27人,占该组总人数的67.50%,在产后48h内开始泌乳的产妇有34人,占该组总人数的85.00%,在产后48h后开始泌乳的产妇有6人,占该组总人数的15.00%。全面护理组产妇的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常规护理组产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泌乳开始时间的比较[n(%)]

2.2 两组产妇在产后48h内泌乳量的比较

在常规护理组产妇中,在产后48h内泌乳量充足的产妇有21人,占该组总人数的52.50%,在产后48h内泌乳量不充足的产妇有19人,占该组总人数的47.50%。在全面护理组产妇中,在产后48h内泌乳量充足的产妇有30人,占该组总人数的75.00%,在产后48h内泌乳量不充足的产妇有10人,占该组总人数的25.00%。全面护理组产妇在产后48h内的泌乳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产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在48h内泌乳量比较[n(%)]

2.3 两组产妇术毕至下床活动时间的比较

在常规护理组产妇中,在术毕24h内下床活动的产妇有17人,占该组总人数的42.50%,在术毕48h内开始下床活动的产妇有31人,占该组总人数的77.50%,在术毕48h后开始下床活动的产妇有9人,占该组总人数的22.50%。在全面护理组产妇中,在术毕24h内开始下床活动的产妇有28人,占该组总人数的70.00%,在术毕48h内开始下床活动的产妇有39人,占该组总人数的97.50%,在术毕48h后开始下床活动的产妇有1人,占该组总人数的2.50%。全面护理组产妇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明显早于常规护理组产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术毕至下床活动时间的比较[n(%)]

3 讨论

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证实,产妇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不仅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还能促进产妇子宫的恢复[3]。进行母乳喂养是喂养婴儿的最佳方式。但剖宫产产妇由于受到手术的影响,其在术后易发生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况,这会严重影响产妇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的质量[4]。因此,临床上应对剖宫产产妇做好护理工作,以帮助其顺利进行母乳喂养。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为婴儿进行母乳喂养剖宫产产妇实施全方位护理可以缩短其泌乳开始的时间和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提高其乳汁的分泌量,有利于婴儿的健康发育。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王丹,刘嘉茵.妇产科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临床分析[J].工作探讨,2013,8(23):161-162.

[2] 徐晓仙.妇产科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临床分析[J].临床探讨,2013,5(10):47,90.

[3] 李秋花,郭云芳.全方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54-55.

[4] 李翠英.妇产科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5(15):62-63.

猜你喜欢

泌乳母乳喂养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