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育钖与心远中学

2016-01-15/

新校长 2016年6期
关键词:严复二中南昌

文 / 唐 河

熊育钖(yáng),字纯如,号仪炳,1868年生于江西省南昌县冈上镇月池村。他可谓是将新式教育引入赣地的筚路蓝缕者。在他的主持下,心远一度与天津的南开、湖南的明德并称为中国三大私立名校。他对南昌和江西教育的影响,不仅是同时代其他人所难以企及的,即使在江西历史上也罕有其匹。

清光绪十四年,20岁的熊育钖应乡试,举秀才,补增生。不久,他结识萍乡名儒贺国昌先生,并拜其为师,“得窥先儒学问门径”。受其影响,他阅读了大量张载、王阳明、陆九渊、朱熹及王夫之等人的著作,深受他们乾刚中正、洁志修身、躬行实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熏染。从此他更加厌恶科举,不再参加科举考试。

在中国近代兴起的办洋务、讲西学、倡维新的过程中,江西由于受经济、文化、社会风气以及地理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风气的开化远远落后于其他许多省份。在鸦片战争后的60年间,江西学界几乎仍是旧制未改,落后于时代竟超过半个世纪之久。

熊育钖是清朝末年较早跳出江西沉闷气习的人士。在清光绪中叶,南昌还不易购得各种新书报,他求人于汉口大购书籍,“得读曾文正、郭筠仙咸同诸贤文集”。戊戌前后,又读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诸先生所著书。

他嗜读新旧书籍,恨购书之不易,遂与好友合股在南昌开设广智书局,并从上海广运书报。通过大量阅读维新派人士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他“益明当时之务(思想),与戊戌诸党人相应和矣”。在戊戌前后中国涌现的大批倡导变法、鼓吹西学的人士之中,熊育钖最服膺严复先生,其思想受严复的影响也最为深刻。

严复认为,中国要变法自强,其出路就在于提高国民的素质,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又在于用西学去充实人们的头脑。熊育钖系统地钻研过严复的一系列论著,且完全接受了他的“教育救国”主张,并选择了以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科技人才作为自己终生的“唯一之志”。

于是,熊育钖与其堂弟熊元锷利用家族教育基金和在南昌的房产,于1901年创办了江西第一所新式教育机构“乐群学堂”,习海国书籍及西方语言文字。后来,“乐群学堂”被改为“心远英文学塾”“心远中学”。

心远中学以严复的教育思想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在当时中国既贫且弱的情况下,严复倡导用西方的科学思想来改良中国的教育。他认为:“盖吾国教育,自三育而言,则偏于德育,而体智二育太少”;“自物理美术而言,则偏于艺事,短于物理”。因此,“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严复特别强调外语的掌握,认为要救亡,非学西洋文不可。“盖非西学洋文,则无以为耳目。”

心远初期的办学,实际上就是严复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1910年,熊育钖拟了一个《改良教育办法意见书》,提出中学课程如算术、化学、博物、西洋史地等应用西文讲授。著名校友程天放曾回忆道,他在洪都中学堂读书时,“一个星期才教一课英文,而且学生是否了解,教员从不过问。……心远的英文教师每天教完一课,到第二天就要学生背给他听。每星期有临时测验,每月有月考,期终又有期考。……这样一来人人被迫非用功不可了”。

心远中学高年级的学生课余时间还经常用英文会话、写文章。作为一所注重理工的学校,心远在高一年级时,就采用美国教材《实用物理学》《实用化学》,进入高二年级后,又采用理论性较强的美国大专教材。

熊育钖还曾任省立二中和江西女子公学校长,创办并主持了江西最早一所私立综合大学——心远大学。此外,熊育钖还担任过一些教育行政职务。1912年任省文事局(相当于教育局)局长时,他首先倡议江西派学生出国留学。此建议得到都督李烈钧的大力赞同和支持。同年8月,江西省政务会对此提案议决通过,决定拨公款10万元,选送学生102名,分赴欧、美、日留学。

此批出国留学的许多人,如陈寅恪、饶毓泰、胡先骕、程孝刚等以后都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专家。作为此事的最早倡议者,熊育钖功不可没。

1914年熊育钖任都督府教育科长,又建议在全省设省立中学8所。他不愿居官,自请出任当时条件并不好的省立二中校长。

熊育钖对江西现代教育的贡献,还在于他为江西教育界延揽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江西自1913年李烈钧讨袁失败,量直到1926年北伐军收复南昌,其中的13年一直沦于北洋军阀之手。这些军阀均非赣籍人士,对江西地方建设事宜既无兴趣,也无精力顾及,且走马灯似地更换。当时江西的许多人才由于不愿卖身逢迎军阀,大多怅然无依,才能无法施展。

因熊育钖在江西教育界素有声望,且为人热心,重视人才,因此许多人找到熊育钖,要其帮助谋职;熊育钖也尽其所能,帮助解决。江西日后成名的许多人物,如吴有训、胡先骕、王易、欧阳祖经、汪辟疆、熊公哲、傅抱石等,都曾被熊育钖聘为心远大学、心远中学、二中教师。

熊育钖的爱才,出自其教育家的天性。他平日常随身携带一本手册,随时记载相识之人的性情、才能,作为引荐、培育的参考。见到某人具有某方面的才能,即赞叹不已,到处宣扬。他对人才的这种爱惜和重用,并不受到亲疏关系和政见不同而有所影响。他并不赞同共产主义学说,但他主持的心远和二中,却容纳了当时许多思想进步、难为其他学校所容的人士,如曾伯雄、漆裕元、张朝燮、曾天宇等等。因为这些人教书很好,具有一个优秀老师的基本素质。

熊育钖一生兴教办学四十余年,为南昌和江西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在他主持心远中学、省立二中、女子公学三校期间,在籍学生几逾万人。“讲学之盛,近媲南开。”量据1935年出版的《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记载,江西“其时各校科目不甚完备,除心远中学注意英算外,余多注重经学国文”。

心远、二中著名毕业生有三类:一为科技工程医学方面的,如胡先骕、单人骅、吴有训、程孝刚、蔡方荫、杨尚灼、黄家驷、胡康宁等;二为教育方面的,如熊正理、车驹、陈颖春、李中襄、陈颖昆、缪正、萧赣等;三为政治、军事方面的。量第三类人物中,国共两党都不少,共产党方面的如袁玉冰、张国焘、饶漱石、黄道、曾天宇、江宗海、李大贞等,国民党方面的如程天放、彭学沛、欧阳恪、桂永清、章益修等。

有人认为他的这种影响和贡献,在江西历史上,唯北宋欧阳永叔(欧阳修)堪与媲美,而近代则无出其右者。著名诗人陈三立甚至将他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教育家福泽谕吉并列,称他为“中国的福泽谕吉”。

猜你喜欢

严复二中南昌
我在南昌 你在哪
南昌是我 南昌是你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庐江二中简介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南昌护桥记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