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费一直差钱
2016-01-15高耀丽江西师范大学熊贤君华中师范大学
文 / 高耀丽(江西师范大学) 熊贤君(华中师范大学)
在1912~1949年的38个春秋里,伴随着社会转型的阵痛,民国教育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化的蜕变。连年的战争,使得工商业凋敝,农村经济濒临破产,国民经济入不敷出,教育经费捉襟见肘。
整个民国时期,教育的发展总是处于动荡状态。除了战争的影响,教育经费短缺可以说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造成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又有人为的因素。
社会整体经济水平低下
民国时期的经济基本上还是农业经济,在这一时期虽然出现了一些近代工业和运输业,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据统计,1933年农业净产值估计为187.6亿元,占国内净产值的65%。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国家的长期分裂和连年的战争,致使农业的发展非常缓慢,整个社会生产力处于极其低下的水平,政府的各项收入也相当微薄。
教育发展要求政府高额投资,但是社会整体经济水平低下,在客观上限制了民国政府拿出充足的经费来办教育。
巨额的军费开支影响
民国时期经济落后,国民贫困,政府岁入不丰,这是事实。但是政府微薄的收入大部分被用作了军费,也是事实。在新军阀内战和国民党围剿共产党时期,军费支出占国家总预算的比例如下表:
表1:1928~1936年军费支出占国家总预算的比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从1928年到1936年平均每年的军费支出占总预算的42.7%,最高的年份竟达到48.4%,而同期教育支出平均每年占3.33%(缺1928、1933、1934年),最高的年份才4.8%,教育经费与军费支出相比,可谓有天壤之别。抗战爆发后,量民族的存亡使得教育发展退居二线,教育经费越发短缺,而政府被迫用于抗战的军费占国家总预算的比例居高不下(如表2)。
表2:1937~1945年军费支出占国家总预算的比例
抗战期间平均每年占63.55%,最高的年份竟达到87%,而同期教育经费平均每年只占量0.89%,最高年份才占3.3%。由此可知,巨额的军费开支致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事业也难以稳定发展。
表3:1929~1948年教育经费占国家总预算的比例
从上表可以看出,1935年以前,教育经费在国家总预算中的比例一直徘徊在2%~3%的低水平线上,最低的年份仅1.46量%,最高也不过4.8%。经教育界及各方面人士坚持不懈地多方奔走,1947年1月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总算明确规定: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十五。而1948年实际执行的结果仍只是0.89量%,扣除通货膨胀、层层克扣及三方分享诸因素,摊到教育上的经费是少之又少,其窘迫程度可想而知。而且这仅有的一点办学经费还不能常常兑现,国民政府行政院也承认:近年以来,政府方面因种种窒碍,致学款常有稽延。
各级政府侵吞挪用
民国时期,教育资产及经费管理紊乱,各级政府拖欠、侵占、挪用、滥支教育经费现象盛行。在北洋军阀连年混战和新军阀内战时期,教育经费便惨遭侵剥,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干扰。例如在北洋军阀连年混战时期,当时湖南省的教育情形便是实证。“汤芗铭来时,第一师范秋季开学,延期多日,学生寄居旅馆不得入校。傅良佐来时,各校一律停顿,学生被迫归家。张敬尧来时,驻兵学校,破坏校具特多,使学生无书可读。因此,这几年间,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受干涉,思想受钳制,同时教育经费经常减发、停发,学校因长期驻兵更受到直接摧残。”同时,各级政府为弥补政费的不足,常常侵占挪用教育经费。
教育事业规模扩大超越财力
毋庸讳言,相对于清末而言,“中华民国”时期教育事业有了较大规模的发展。1911年1月26日,第二次教育统计表载,当时学校数为47995所,学生为1300739人。到1930年统计,全国小学、幼稚园共250540所(其中76%为公立),学生10948949人(其中女生占15%),全国已受义务教育的儿童约占适龄儿童的22量%,山西达69.81%,上海为57.9%。
1946年后,全国中等学校共5892所,学生1787523人,国民学校及小学290617所,学生23813705人。
清朝末年,学部已提出有计划地推行义务教育问题。到民国年间,教育界同人无不将义量务教育作为理想目标。但由于财力所限,效果并不见佳。直到1937年4月20日,教育部训令各级学校,1936年原设之免费及公费生名额不得减少,强调增加教育经费。其后虽略有表示,但局势的骤然变化,增加经费问题便无从谈及。
师范教育自清末发轫以来,亦有很大发展。民国年间为解决师资问题,设有师范大学、量女子师大、师范学校等。
社会教育此前几乎是一块空白地,到民国年间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省市甚至许多县建起了礼堂、运动场、图书馆、民众教育馆、剧院等,这方面的开支逐年增大。
综合以上诸因可知,民国时期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教师工薪的严重拖欠,既有人为的主观因素,亦不无教育发展自身的客观原因。有这两方面因素的存在,教育经费的困扰是不量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