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地区嘉定区:“诗乐启蒙”16首

2016-01-15刘潇潇

新校长 2016年3期
关键词:唱诗班凤林嘉定区

文 / 刘潇潇

为传承中华传统诗乐文化,由作曲家易凤林携手词作家王威尔创作的《中国唱诗班——中华优秀传统诗词“诗乐启蒙”16首》第一辑2010年5月正式进入嘉定的校园。半年后,《中国唱诗班》被嘉定区教育局正式列为区本音乐教材,一个个形式多样的“唱诗班”在嘉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更为人津津乐道的王、易合作,则早在2003年左右就开始,他们共同为50多所学校创编了一批饱含丰富传统文化和学校历史内涵的校歌,传统文化正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以各种方式得以传承。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伴随悠扬的古乐,华江小学合唱团的学生颔首微笑,娓娓唱出优美的古诗旋律;舞蹈团的学生舞动扇子,将古诗《明日歌》用歌舞的形式表现出来。目前,嘉定已在76所中小学(中学37所、小学39所)进行推广。嘉定区实验小学舞蹈社团根据《中国唱诗班》中的诗乐歌曲《明日歌》,演绎了古代书院与当代学生课堂之间的故事,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少儿舞蹈比赛“小荷风采”中荣获金奖。2012年2月,易凤林等主创人员还应邀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第七届“文化中国”青少年文艺晚会演出,向外国友人展示了来自传统诗歌艺术的风采,获得了演出金奖、优秀作曲奖、中奥交流小使者和优秀辅导教师等荣誉。

《中国唱诗班》曾荣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中国金唱片奖,这在少儿类的音像制品中是极为罕见的。目前,《中国唱诗班》正式教材和第二辑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16首古诗也将以二胡、埙、巴乌、葫芦丝等16种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形式向学生拓展呈现。

王威尔,嘉定区教育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嘉定教育》主编、《中国唱诗班》文案作者,一直有着这样的认知:学诗歌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很多诗歌如果用大白话讲就会索然无味,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用大白话来讲,一会儿抬头看月亮,一会儿低头思念故乡,虽然意思没变,可是意境已被全部破坏了。“只有读,把节奏韵律全读出来,才能渐渐体会到诗之妙。”

在一次喝茶聊天中王威尔发现,他的想法与嘉定区教育局艺术教育办公室主任、《中国唱诗班》曲作者易凤林不谋而合。易凤林也认为,中国古典诗词在幼儿的启蒙教育中,更好的学习方法是吟唱。其实,传统诗词正是用来唱的。有乐器的伴奏后,受到乐器表现能力和音律学、谱曲能力的限制,人类诗歌的发展才有了明显的从双声、四字到五字七字的发展过程。易凤林当场说:“我有个计划,想把中国传统诗歌谱上曲,从小就让中国孩子吟唱。”王威尔马上激动地接过话说:“选择哪些优秀古诗词的事情,由我来做。”就这样,一盏茶的工夫,《中国唱诗班》的雏形就诞生了。

诗中旧人心境不离,意韵不去;歌中新曲乐汇相生,律美相应。这是最难的境界,却也是两位主创最满意的效果。易凤林告诉记者,《中国唱诗班》在创作过程中,面对句式短小、字数相同的古诗词,在严格忠于原作的基础上,不加入新的词汇。要写成能让孩子们喜爱的、既有浓郁民族风格又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少儿歌曲,是创作曲目时的难点,同时也是传统诗词“古为今用”的创作亮点。为了把诗乐写得朗朗上口,易唱易记,易凤林对每一首诗乐都做了多个版本的创作,力求风格鲜明、不落俗套。16首曲目,易凤林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去打磨,通常是深夜创作,也曾为了体会当时诗歌创作的背景而多次远赴诗人故乡,了解当地的风俗、民乐曲风特点,做足功课。

虽然最后光碟中是16首曲目,然而实际上易凤林为此创作的不同风格不同版本曲目已超过60首。

正如王威尔所说,这是一份“浓缩”的文化密码,吟唱它,读懂它,就通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带。

猜你喜欢

唱诗班凤林嘉定区
真我少年 强国有我——上海市嘉定区安亭小学特色少先队活动
让“大拇指”为少先队点赞——上海市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赏识教育理念下的少先队活动
儿童之声促社会变革
“铁裁缝”高凤林,为火箭焊“心”
高凤林:平静握住那杆焊枪
嘉定区人大代表、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 摄影书画作品选登
向前看
亨利打嗝
人 物
敬老梦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