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农村婚嫁习俗变迁分析
——基于吉林省W村的个案研究

2016-01-15

中文信息 2016年1期
关键词:婚嫁媒人男方

祁 骥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中国乡土社会是一种礼俗社会。[]在乡村社会中,礼俗是实施秩序管理的基础,而在众多礼俗中,婚嫁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婚嫁习俗也发生了相应的变迁,其背后是农民价值观念和农村文化的变迁。笔者生长于吉林省W村,见证了十几年来W村婚嫁习俗各方面发生的变化。

一、W村传统的婚嫁习俗

W村处于东北内陆,地广人稀,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农村主要以种植业为生。十几年前外出打工的现象尚不普遍,村子较为封闭,农民整体生活水平也并不富裕。当时的婚嫁程序起于媒人介绍,媒人一般是某一方或双方父母的亲戚或朋友,俗称知根知底。男女双方及父母对媒人介绍的对象及家庭情况表示认可之后,便开始相亲。相亲一般是由女方及比较近的亲戚如叔叔、姑姑、舅舅等,在媒人的引领下去男方家里相看一番,尤其对住房等经济条件进行考察,男方也要找一些关系较近的亲属作陪。男女双方并不在相亲的时候当场表态,而是事后分别将意见转达给媒人,如果双方均表示同意,那就皆大欢喜,可以开始筹备接下来的事宜。值得注意的是,在表态的过程中,男女双方在很大程度上要听从父母甚至整个家族的意见。在农村社会中,家族关系仍在发挥着作用,因此在诸如婚配等大事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相亲的下一个环节是订婚。订婚也就是将婚事定下来,男方需要送给女方一些礼金并买一些首饰和衣服,以便在订婚仪式上显得体面。订婚仪式不如结婚仪式那样隆重,但也要请一些双方的亲戚朋友,简单摆几桌酒席,热闹一番。订婚之后,婚姻既成不得毁约。如果是女方反悔,则需将男方赠送的财物悉数退回;而如果是男方反悔,便没有资格向对方索要赠送的财物,这在W村是约定俗成的规则。

彩礼是婚嫁过程的“重头戏”。彩礼是指男女双方完婚之前,由男方付给女方作为婚姻关系成立条件的财物。一般情况下,彩礼的内容和数目由女方提出要求,经媒人从中协调,最终达成双方共识。彩礼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为婚礼购置的家具、家电等实物,另一部分则是以现金的形式支付。十几年前的W村,经济落后,人们的观念也比较传统,彩礼钱有一部分是要给女方家长的,另一部分交给新婚夫妇,作为他们以后生活的物质基础。大多数女方家庭会在女儿出嫁时给予一定数量的陪嫁品,俗称“嫁妆”。在W村,除了少数比较富裕的家庭会为女儿额外赠送嫁妆之外,大多数的嫁妆都来自男方所送的彩礼。彩礼等事宜协商完毕,便可以开始筹备结婚仪式。结婚当天,男方会雇几台车,在天没亮的时候就从家里出发,迎娶女方。女方比较重要的亲戚朋友会陪同一起赶到男方家里参加结婚仪式,俗称“送亲”。酒席就摆在男方家院子临时搭建的大棚里,厨师和服务员皆由乡里乡亲帮忙充当,由村里威信较高的人来主持婚礼。酒席过后,女方娘家人被送回去,婚事到此完成。

二、W村婚嫁习俗的变迁

伴随农村社会的变迁,现今的W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水平明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逐步提升。种植业不再是唯一的谋生手段,进城打工甚至出国打工成为一种潮流。农民在农忙的时候回家种地,其余时间便在外务工,收入增多了,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在发达地区接触的新事物、新观念也逐渐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这种变化带来了W村婚嫁习俗各方面的变迁。

1.择偶方式的变迁

在十几年前的W村,男女双方的相识过程大多始于媒人介绍,由媒人进行保媒几乎成了男女双方结识并交往的唯一前提。媒人介绍之前彼此之间并不了解,而相亲也是有亲人的陪伴,并非单独接触,交往有限。从相亲到结婚,长则一年短则数月;而且在此过程中,一般只有过年过节才有相处的机会,男女双方缺乏深入了解,很难建立起爱情的基础。

而现今的W村,青年男女思想开放,自主意识觉醒,择偶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自由恋爱,自己选择恋爱对象,到谈婚论嫁时再找“媒人”从中搓合,探听双方家长的意愿并帮助协商财礼等有关事宜,如此一来媒人的角色定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外出打工的青年则在务工期间寻找心仪的恋爱对象,过年时带回家里见亲戚朋友,省去了媒人介绍的环节。部分青年通过网络途径进行恋爱,虽然可靠性有待考察,但也不乏成功案例。随着近年来相亲交友电视节目的兴起,吉林省电视台开办了一档专门为农村男女量身定做的相亲节目,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男女开始了电视相亲之路,这成了一种最新潮的择偶途径。

2.择偶观念的变迁

择偶观念是一个人价值观念的重要体现,也反映了整个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个人的择偶观念受到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和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影响,是社会生活中各方面在个人价值观念中的体现。择偶观念的变迁,说明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W村的择偶标准从注重对方家庭条件逐渐转向个人的能力和品质(主要针对女方而言),不再一味只考虑男方家庭情况,更多的是对当事人的考察,对方是否具有赚钱养家的本领成为了重要择偶标准。近些年,W村的青年对择偶的地域范围开始放宽标准,通婚圈在逐渐扩大。以前婚嫁基本局限于邻村或相邻的乡镇,而今随着外出务工青年的增多,逐渐有一些男青年把外地媳妇带回家,也开始出现本村女青年远嫁的现象。另外,择偶的主导者也逐渐由父母转向青年男女自身。现在的W村,男女青年的择偶自主性增强了。虽然很多青年择偶还要依靠媒人介绍,但最终决定权已经不在父母手中,父母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最终还要由男女双方本人决定。父母的思想较之以前更为开放,对自由恋爱也持更为宽容的态度,默许了孩子在择偶中的主导地位。

3.婚嫁仪式的变迁

婚嫁不仅是两个人的事,也是两个家庭姻亲关系的缔结。婚嫁在农村社会中是受到较大重视的,其特定的仪式和程序不容忽视。W村以前的婚嫁仪式分为相亲、订婚、结婚三步,而现在随着自由恋爱的发展,未经媒人介绍的则可以省略相亲的步骤,只需进行订婚和结婚两道程序,婚嫁仪式变得更为简化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W村近年来在婚嫁方面越来越讲究排场,“好面子”观念衍生的攀比心理导致村民在婚嫁方面的支出节节攀升。在一场婚礼中,男方家里承担主要的开销。一般来说,家里只要有男青年快到结婚年龄,父母便会着手准备建新房子或对已有的房屋进行重新修葺,以保证新婚夫妇有单独使用的房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装修房子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简单。不仅要实用,而且讲究美观。家具家电的档次也不断上升,彩电、洗衣机等都已成为必备品,冰箱、电脑等快速兴起,甚至有经济条件好的农户会为新婚夫妇配备小型轿车等高档消费品。随着整体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物价水平的攀升,彩礼钱也呈快速上涨趋势,很多父母为了儿子结婚要花掉全部积蓄甚至举债。受到现代观念和城市婚嫁仪式的影响,青年男女在婚礼的设计中也更加追求时尚、个性。越来越多的青年在乡镇饭店中举行婚礼仪式,并请来专业的婚庆司仪主持,对婚车档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讲究场面的隆重、美观,整个过程进一步增加了婚礼的开销。

三、总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变迁和发展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有研究者认为,受到工业化和现代文明的影响,农民不仅在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方面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彻底的改变。农民身上所发生的这些变化,不但将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数十年努力建立起来的思想和文化范式基本瓦解,而且也将残存的以亲情和乡情为纽带的朴素的道德规范和乡村文化基本瓦解。[]但从本文叙述的W村十几年来在婚嫁习俗方面发生的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到,生产力的提高所带来的现代理念和城市文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重塑着村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但并没有造成根本性的冲击和瓦解。

无可否认,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文化和农民的价值观念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受到城市的辐射和引领。尤其在改革开放后,进城务工的农民逐渐增多,农村青年在城市中接受的文化和理念不断冲击着他们原有的认知,在城市中所看到的、接触的以及电视等大众传媒所传播的生活方式都让他们对原来笃信不移的价值理念产生了质疑和困惑。他们意识到农村文化以及生活方式方面的滞后,并希望进行改变。这种试图改变的观念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婚嫁习俗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本文所叙述的W村婚嫁习俗变迁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城市文明和现代理念的冲击,乡村社会呈现出一种滞后性,并受到了来自社会内部的质疑,于是农村的婚嫁习俗只好吸纳城市输出的现代化婚嫁理念。但归根结底农村的社会结构是不同于城市社会的,所受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传统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的制约也是不同于城市社会的,所以从城市中移植的婚嫁仪式也并不是完全适合农村社会的。当下处于建构状态之中的乡村婚恋文化无论是以“传统”的面目复兴重现,还是呈现出“现代性”的重构再造,其得以继续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它必定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乡村成员的生存法则和现实生活需求。[]首先,在W村中,虽然自由恋爱越来越盛行,但在谈婚论嫁时还是会找一个人充当媒人的角色,以证明双方的嫁娶是名正言顺的,这其实就是契合了农村的生存法则。受到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乡村无法彻底转变为城市婚嫁仪式的样态。其次,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向自由恋爱的转变过程中,青年男女择偶自主性虽然在逐渐增强,但意识里仍然残留着传统择偶的观念,也无法不考虑父母和家族的意见,害怕自己缺乏经验选错配偶要承担的严重后果。乡土社会仍然是比较传统的,对青年男女来说婚姻失败的成本和代价更大,这也使得其难以像城市那样完全实现婚姻的自主性。最后,受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乡村社会对婚嫁习俗是十分重视的,在很大程度上,结婚仪式的举行比只领取结婚证在村民的认知中具有更大的意义。只有举行了结婚仪式,男女双方的婚姻才名正言顺,才能得到社会意义上的认可。因此,乡村社会的生存法则不允许其接受城市社会中只领取结婚证而不举行婚礼仪式的做法。由此可见,乡村社会对城市现代婚嫁理念的吸纳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总而言之,在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社会的婚嫁习俗正呈现着时间上与空间上并行的重构阶段,即传统婚嫁习俗与现代婚嫁理念、乡村婚嫁习俗与城市婚嫁理念的互动、融合并重构的阶段。这种互动不会导致哪一方完全取代另一方,而是对各方既有吸纳又有否定的过程;以农村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为基础,有选择地吸收现代理念和城市文明并进行重构,最终呈现的是一种不同于任一方的文化新样式。在这个意义上,农村婚嫁习俗的变迁其实就是采借现代的、城市的元素对传统的婚嫁习俗不断进行再发明和再创造的过程。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闽台三村五论[M].三联书店,1997.

[3]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曹锦清,张乐天.传统乡村的社会文化特征:人情和关系网[J].探索与争鸣,1992,(2).

[5]扈海鹂.变化社会中的乡村秩序与乡村文化[J].唯实,2008,(12).

[6]刘中一.乡村社会变迁场景中的婚嫁习俗[J].中国农村观察2011,(5).

猜你喜欢

婚嫁媒人男方
婚嫁系列硬金精品
媒人
专职媒人的变化
水上婚嫁
女方有第三者,离婚时男方能否要求女方过错赔偿?
明清婚嫁家具纹饰中暗藏的希冀
婚嫁贴“囍”字的由来
新媒体崛起下报媒人的应对和变革
小孩非亲生,女方出走后男方可否把小孩送福利院?
一眼就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