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民权视角分析我国各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机制

2016-01-15陈夏芸

中文信息 2016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机制民族

陈夏芸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大学生,作为各民族青年的杰出代表,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更加注重合法的政治地位及民主权利。但是,国家治理讲究顾全整体利益,在保证国家战略规划的大体趋势下,各民族大学生的相关权益难以得到全面协调。因此,建立完善的国家认同机制是维护国家稳定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民权和我国各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机制的概述

1.民权

它主要指国家公民在社会中应享有的民主权力,在政治领域应享有的民主权利。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力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生自由、监督权及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公民,理应拥有以上基本权利。

2.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是公民表现出国家归属的一种意识形态,是公民对国家代表及象征的认可倾向,是公民接受国家政治文化地位的重要特征。就当代大学生而言,国家认同更多是表现为对国家及学校的归属感,是对国家及学校价值观的认同。

综上所述,从民权视角分析我国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机制是指在政治及社会领域,以大学生应有的民主权力为基础,探讨当代大学生关于国家政治文化认可及国家象征倾向认可的方面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二、当前我国各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机制面临的问题

1.认同危机的存在

中国当前的国情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未能完全统一的国家。国家若不统一,国家认同机制将无法健全或完善。中国大陆与台湾的问题反映出国家认同危机的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岸经历了武力解决、和平对抗及和平发展三个时期,而两岸始终无法在国家认同方面达成共识。1993年以前,台湾民众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比重为81.2%;2008年,这一比重降为46.6%;2013年,这一比重上升至55.3%,而台湾地区大学生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重却不到50%。由此可见,国家认同危机仍处在变化过程中。

2.利益价值的忽视

我国的民族构成相对复杂,政府只能相对公正的维护各民族人民的基本利益,而人民的自主权则是多半受到公共权力的限制。因此,人们就不十分看重国家认同机制的价值性。政府方面也没有将国家认同机制纳入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中,同样,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中也缺少对国家认同机制的关注。我国当前还没有明确的国家认同建设战略方案,政府在民族问题及边疆问题的某些对策上甚至还削弱了国家认同机制的建设,这些都反映出政府对国家认同利益价值的忽视。

三、我国各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机制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1.加强教育,培育认同

两岸在国家认同上差距的不断扩大主要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当前两岸分隔60余年,双方的政治制度与体制的不同导致价值观念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政府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构建两岸大学生共同思维观念,从基础教育入手建立统一的国家认同机制。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将时刻维护人民主权的思想贯彻到教育中,培育出两岸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

2.提升定位,形成统摄

根据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国家认同建设的忽视将直接影响国家稳定和民族发展。因此,我国应该合理规划国家认同机制建设进程,将国家认同观念提升到国家核心利益层次,以国家核心价值观来指导统摄性国家认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建立行之有效的社会调控机制,协调各个民族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认同观的统一建设,在增强国家认同感的同时维护各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平衡。

3.拓宽地域,统一舆论

3.1 扩展城市空间

地域空间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构建统一认同机制的物质基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扩大了城市空间,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众多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向城市聚集。城市发展呈多元化趋势,从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再到文化中心,辐射面广,涉及领域众多,为国家的战略发展奠定基础。在城市空间的扩建进程中,大学生的创意思维得到自由发挥,创新潜能得到激发,使各民族大学生的自主权利上升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高度。因此,国家政府为大学生追求人生理想提供良好环境,大学生也将对国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以此为基础建立国家认同机制,是个人价值观与国家价值观的统一结合。

3.2 构建媒体共识

媒体是政府与社会沟通的中介,是国家给予社会舆论的公共发展空间。统一的媒体舆论对于国家政策法规的执行及维护国家稳定统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媒体工作的重要性,我国政府给予媒体自由舆论的空间较少。鉴于媒体传播的信息都受限于国家政府,各地区各民族的大学生才无法深刻的相互理解,在沟通交流过程中甚至还保留媒体宣传的看法或意见,这就使各地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带有隔阂,难以形成统一意见。因此,尊重各地大学生的知情权及放宽媒体的社会舆论空间是建立国家认同机制的有效途径。

[1]伍晓军著:推进海峡两岸国家认同的思考,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第46页。

[2]王怡.“民权运动”:距离我们只有一公分[J].新闻周刊.2003.

[3]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J].中国学术.2002.

[4]桂银才,徐祗朋.关于增强各民族国家认同的几点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6.

[5]马克林,刘卓兵.多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与社会和谐[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

[6]冯颖红.关于在“一国两制”条件下促进香港同胞“国家认同”的思考[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

[7]周平.论中国的国家认同建设[J].学术探索.2009.

[8]郑永年.中国要建设国家认同[J].环球时报.2004.

[9]周玉琴.冲突与和谐: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刍议——从所谓"西藏问题"谈起[J].贵州民族研究.2009.

[10]杨妍.现代化进程中公共空间的扩展与国家认同构建[J].人文杂志.2008.

猜你喜欢

价值观机制民族
我们的民族
多元民族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