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物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16-01-15魏玉芝魏亚男姜庆丹

党政干部学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物流业新常态机遇

魏玉芝  魏亚男  姜庆丹

(1.辽宁行政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2.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4;3.辽宁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新常态下物流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魏玉芝1魏亚男2姜庆丹3

(1.辽宁行政学院,辽宁沈阳110161;2.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沈阳110004;3.辽宁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在这一宏观背景影响下,我国物流业发展速度也有所减缓,然而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大,再加上国家不断出台一些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新政策,使得我国物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新常态;物流业;机遇;挑战

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业在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作用明显。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国民经济每增长一单位的GDP需要3.48个单位的物流总额;而物流业每增加6.8个百分点,可以带动服务业增加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每下降0.1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经济效益500多亿元;物流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约可以在全社会创造出50万个就业岗位。物流业发展的越好,说明这一地区的市场越繁荣,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越强。物流业作为复合型的服务行业,在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的背景下,其发展趋于稳定,但是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一、新常态下物流业发展的机遇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的产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各种政策不断出台,如2009年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1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以及2014年出台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等为物流业的发展绘制了蓝图,我国的物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除此之外,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物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1.全国生产消费布局深刻变化正为物流创新带来新机遇,内需成为增长主要动力。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内需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与内需相关的社会物流需求正在高速增长,并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以快递业为代表,2014年我国快递行业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据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的统计,“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40亿件,跃居世界第一,同比增长52%,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亿件;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040亿元,同比增长42%。”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为12.3万亿元,增长了21.3%,其中网络购物增长了48.7%,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突破了10%。”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加速向资源环境要素等方面优势比较集中的地区集聚,消费市场更快地向城镇转移,特别是向大城市或者城市群转移,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这种地区结构的变动会促进物流业的资源要素等进行重新整合、重新布局,这对于我国物流体系的优化与升级起到促进作用。

2.全国物流业的基础设施正在日益完善,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国家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加快升级和完善,根据“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到2015年,我国综合交通总里程将达到490万公里,其中公路总里程达到450万公里。”到2013年我国的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435.6万公里,已经基本实现目标,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3万公里。2014年我国铁路共完成建设投资8088亿元,新线投产8427公里,2015年中央提出新增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新建里程8000公里以上,铁路建设正在进入集中释放期,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铁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将基本建设完成。2013年出台的《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 (2013-2020年)》明确了全国物流园区的总体布局,将北京、天津等29个城市确定为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石家庄、邯郸等70个城市确定为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为物流园区的发展画出了“路线图”。

3.信息技术为物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整合与创新将助推物流业转型升级。现代物流业区别于传统的仓储运输行业的主要特征就是整合,这也是现代物流业的核心价值所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正在向创新转变,物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正在成为先进的物流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法宝,如顺丰速运、海尔日日顺等物流企业,其主要竞争优势就在于其服务模式的创新。另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飞速发展,这些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的发展正在实现深度融合,这将使得物流资源的配置方式得到深刻的改变,加速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新常态下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民经济进入了“新常态”,物流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长期掩盖在高速增长下的问题开始显现,粗放式的发展方式正在成为桎梏物流业发展的障碍,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1.物流业整个行业进入温和增长阶段。过去十年,物流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自2013年以来增长速度开始下降,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3.5万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9%,增幅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物流业进入温和增长阶段。预计未来一段时期,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增速将维持这种温和增长。以公路货运为例,2015年上半年,公路货运市场继续呈现疲软态势。全国公路完成货运量162.9亿吨,同比增长6.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完成货物周转量2953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6.4%,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已经连续5年出现下滑。受需求影响,公路货运价格较为低迷。2015年6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99.4点,比上月下降3.9%,比年初下降5.2%,比去年同期下降8.9%。

2.资源要素进入高成本时代,物流用地依然紧缺。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抽样调查显示,2014年主营业务成本较上年增长的占46.8%,较上年增长或持平的占79.7%;主营利润较上年增长的占47.4%,较上年增长或持平的占67.4%,由此可见物流行业的成本增速快于利润增速。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抽样调查显示,“2013年,全国工矿仓储用地总量为21万公顷,同比增长3.2%,低于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的增长速度。”“我国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物流地价较高,普遍超过每亩地80万元。除此之外,燃油价格也在高位运行,从汽油价格来看,2013年比2009年上涨了30%左右。”物流企业的人力成本较高,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人力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比重为23%,企业劳动力成本年均上涨20%左右,“用工荒”现象在各物流企业普遍出现。在建设低碳经济的要求下,企业的环境成本上升,2013年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污染防治计划,多地出台了车辆限行政策,这对于城市货运车辆通行造成了较大影响。

3.物流企业筹资不畅,发展受到制约。我国物流企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从整体上看,仍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障碍。从内源性融资来看,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短期行为严重的现象,多数企业重消费,轻积累,利润分配中用于企业自身发展的比例较小。从外源性融资来看,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抽样调查显示,70%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7%的企业通过民间借贷,6%的企业通过企业债券,3%的企业通过上市融资,3%的企业通过基金和风险投资,银行贷款占七成,仍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从银行的贷款情况看,18%的企业认为难度较大;64%的企业认为困难。企业普遍反映,由于物流业存在抵押物少、贷款额度低的问题,亟须建立具有公信力且成本低廉的行业贷款担保机制,为企业扩大经营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因此,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匮乏是我国物流企业融资的主要问题,融资瓶颈成为制约本土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4.物流业效率提升缓慢。近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和效率提升一直较为缓慢,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徘徊在18%左右,比欧美发达国家高一倍多,比全球平均水平高6.5个百分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30%至40%,而发达国家只占10%至15%。造成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货运需求与运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与匹配。二是企业供、产、销各环节衔接不科学,增加了仓储成本。我国生产制造企业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到6月,离日本优秀企业的“零库存”管理差距很大。三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缺少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物流中心,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动不协调,增加了中转成本。

三、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对策

1.深化物流企业改革,助推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我国物流企业一直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有73%的生产企业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库,其中33%的企业拥有机械化装卸设备,更有3%的企业拥有铁路专用线;而在商业企业中,有33%的商业企业拥有车队和仓库,其中7%的企业拥有机械化装卸设备。”可见,各个企业内部建立了不少的物流设施,存量较大,但是效率不高。这种情况要改革必须要加快工商业企业的主辅分离,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同时在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状态下,将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合资等手段发展物流业的龙头企业,进而建立企业联盟,通过这种协作性的竞争组织的建立,来减少交易费用,降低市场风险,抑制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2.加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是降低物流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最主要的手段。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的还是少部分。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业实现信息化的核心,然而根据仓储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只有40%的物流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而且这些系统之间是相互孤立的。加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包括物流设施的自动化和经营网络化两个方面的内容。前者主要涉及的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EDI、GPS等,这些技术手段的实现可以大大提高物流业的运作效率。后者主要是指将信息网络运用在内部管理和对外联系等方面,通过各方面的沟通和协作,提高物流服务质量,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大力发展物流金融服务,解决物流企业的资金难题。前文所述,物流企业的融资难在全国来说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企业自身难以筹集大量的资金,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又存在大量的困难,因此,发展物流金融服务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力措施。物流金融指的是“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中,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的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物流金融中的质押贷款业务可以扩大质押物的范围,同时加强银行的审贷风险控制,将银行资金与企业物流有机结合,任何符合质押品标准的原材料或者产成品都可以作为抵押,这样将使得企业能够把动产不动产都盘活出来,为解决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因缺少固定资产而导致的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4.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形成协同效应。我国当前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制造业仍然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大量的制造业的存在和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空间。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二者联动发展将产生一个很好的协同效应,进而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共同发展。制造业企业引入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将会降低库存,加速资金周转,进而提高利润率,而物流业通过向制造业各个环节的渗透和融合,将使得二者的合作范围从原来的单一销售物流环节扩展到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程物流,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因此物流企业必须加快修炼内功,使得自身能够具备满足制造业各个环节物流需求的能力,进而实现全面介入制造业的供应链管理,形成联动发展局面。

责任编辑宫秀芬

魏亚男(1981-),女,辽宁葫芦岛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姜庆丹(1980-),女,辽宁丹东人,辽宁省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法研究。

※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供应链视角下辽宁药品质量监管机制研究”(项目编号:L13CJY051);2014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L14DJL037)及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物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5Lslktzijj-4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5)10-0061-03

[作者简介]魏玉芝(1964-),女,辽宁葫芦岛人,辽宁行政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物流业新常态机遇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物流业
物流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