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背后的灵性之光
2016-01-14丁爱平
[摘 要]批判性思考是数学思维训练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进行重新设计,旨在让学生善于质疑、敢于冒险,并通过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申辨的权利和时间,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批判性思考 另类 灵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5-016
善于批判性思考,是理性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质。当下的数学课上,有悖于规范和常理、有异于大众的批判性思考,被异化为带有贬义色彩的“另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拼命赶路,缺少这样的驻足与拷问:这样,一定是对的吗?
很多教师认为,把基础和习惯打牢就差不多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为时尚早。试问:一个习惯于接受、服从、谨小慎微害怕出错的头脑,你能奢望他将来就有卓越的批判性思维?功利性的学习、模式化的思维、枯竭的创造力,成了中国学生的标签,我们应该撕去它,让数学学习在小学生心里植下批判性思考的种子,让“另类”背后被遮蔽的儿童灵性之光拨开云雾!我和同事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开始了认真的实践与思考。
【案例描述】
课前,A教师说:“虽然学生基本上都知道结论,但还是得探究一番。课前已经布置了学生预习,教学应该很顺畅。”
课上,A教师问:“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大家都知道啊,那可以怎么验证呢?”有学生撕下三个角拼在一起,说是180°。有学生用量角器量三个角,说加起来是180°。这时,有个学生说:“我的是179°。”立刻有学生解围:“没关系,测量有误差,本来就是180°!”又有一个学生大声说:“不对啊,我的是182°!”马上有学生回应:“应该是180°!”“可是我量了两遍——”学生想申辩。A教师提高了嗓门:“通过刚才的验证,我们知道了什么?”学生齐声回答:“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看了一眼那个想申辩的学生:“测量有时候会有一点误差。”接着就进行各种形式的练习。下课后,A教师告诉我:“那孩子就喜欢钻牛角尖,很另类!” “他肯定没有预习,书上就写着180°!”几个学生说。
研讨时,我抛出三个问题:1.探究活动怎么像走过场?2.为什么众多学生异口同声,那个学生却成了“另类”?3.这节课,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点在哪里?
一番研讨后,我进行了二次重构——
课始,我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真的是180°吗?学生都说是啊,书上有。我请学生大声读这句话,读着读着,学生陷入思考中。渐渐地,有小手举了起来……
生1:大家看我这个三角板,90°+45°+45°=180°。真的是180°!
生2:我画图, 上面就是0°。
生:反对!你这样就不是三角形了!不行!
生2:我是反着想的,如果内角和不是180°,它就不是三角形。(生恍然大悟)
生3:我画一个长方形,把它分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360°÷2=180°。(生赞同)
生4:你画出来的是直角三角形。我画的是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可是125°+30°+30°=185°!
生5:我直接画了一个三角形,测量后发现内角和真的是180°。
生6:不如全班每个人都画不同的三角形,再量,看看是不是180°?
生7:你们测量的是自己画的三角形,任意一个三角形呢?你怎么知道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这样?
生8:量的方法不好,多一点少一点,肯定有误差。
生9:这句话是人为制造的,他们当时制造的时候也会有误差,那么用有误差的方法得到的观点还对吗?
生10:就算量的方法有误差,也是量角器和人有误差,不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有误差!(其他学生愣了一会儿后都鼓起掌来。最后大家认为在长方形里分三角形的方法比较可信。)
师:今天我真是大开眼界呀!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最科学的证明方法是怎样的呢?留到课后去破解吧!
我把这江苏南京市长江路小学(210000) 丁爱平次教学的感受传到家长QQ群,并留言:数学学习需要学会独立思考——深入思考——批判性思考,希望您能为孩子可贵的数学思考喝彩,而不是紧紧地攥着考试分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精彩表现表示激动与赞许。
1.“批判性思考”为何异化为“另类”?
(1)点击现状:依旧游荡着功利主义
大家都在搞自主探究,但是很少有人潜下心来研究儿童思维。儿童突然抛出的质疑和批判,教师很难机智应对,他们往往认为时间有限,训练各种题型获得高分比纠缠于那些用处不大的“另类”思考更迫切、更实惠。功利主义的阴魂依旧游荡着。
案例中,A教师抱着“学生都知道,教学应该很顺畅”的心态把探究活动简单化、扁平化了。一些学生明明测量结果有误差,却一本正经地汇报180°,说明很多学生认定书本绝对正确。教师组织撕、拼、量,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只有那个学生“看到了事情本身”,可惜,他的批判性思考之火刚刚点燃,就被迅速扑灭!因为A教师惦记着后面精心准备的题目,觉得那个更重要。
我在重构课上直接抛出散发着批判味的问题,因此不断有意外的生成: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花费较多时间,当堂练习少,但是绝对值得。小学数学教学,如果功利主义横行,会过早地将儿童的思维强行纳入某种固定的、不可置疑的、刚性的模式之中,扼杀了儿童的灵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2)追溯源头:轻视独立的人格,恪守集体和权威
从源头上看,很多国人习惯于仰视权威和服从集体。所谓“棒打出头鸟”。有的教师不容置疑地告诉学生:只有严格按照学校设定的课程走,只有严格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学,才是最稳妥的坦途。
善于质疑、挑战现状和敢于冒险都是创新人才的重要特征。集体和权威的绝对强势,使得原本敢说敢做、异想天开的儿童,渐渐地闭上了嘴巴,合上了翅膀。班级里总有几个儿童,他们敢于对教师说“不”,但是因为他们的叛逆影响到集体的一致性,挑战着教师的权威,常常被教师搁置不理,逐放到“另类”一族。
批判性思考,岂能异化为“另类”?它是数学思维训练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如何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1)设计有挑战性、思辨性的大问题
一个狭隘封闭的数学问题造就整齐划一的顺畅,会绕过很多思维的坡坎,很难企及思维的巅峰。要培养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首先要设立富有挑战性、思辨性的大问题。
比如案例中的“三角形内角和真的是180°吗?”一下子就把学生抛入一个动荡的思维环境中:以前我就知道是180°呀,老师为什么说“真的是吗”?看来书上的不一定对……一个问题,如果挑战性和思辨性的力度不够,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就比较低。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践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数学的概念、规律、公式不再像过去那样由教师徐徐揭开神秘的面纱,而是一览无余地提前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设计富有挑战性和思辨性的大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是教学的关键。比如在“乘法分配律“一课的《课前学习单》中,我设计了大问题:乘法分配律真的存在吗?难道没有反例?再比如”笔算除法“中的问题:小明这样做“12÷3=4, ”,他说:“笔算加法、减法、乘法不都是这样写的吗?”你怎么看?
教师不仅要设计好问题,磨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更要激励学生自己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自发提问、独立解决,迈向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
(2)给学生充分申辩的权利和时间
那个喊“182°”的“另类”学生,他想申辩,可是A教师武断地认为没什么好纠结的。课后访谈时,他说:“为什么同学们都没有误差?难道是我的量角器不好?书上也写着180°,是不是这个量的方法不太好啊?不量,怎么弄呢?”A教师脸红了。原来,“另类”儿童的头脑中闪烁着宝贵的数学思考:观察、对比、分析、推理……
课堂上,学生拥有申辩的权利。教育者要从尊重一切生命的角度出发,充分给予学生大胆陈述、辩驳的权利和时间,带领学生探寻本质、澄明真理。
数学教学的过程急不得,儿童的批判性思考压不得,它带有跳跃性和多变性,教师要耐心地等待和聆听。
(3)方法领航,教给学生基本的方法
批判性思考,就是进行简单地质疑或判定吗?当然不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首先必须进入一定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包括客观、谨慎,挑战他人观点的意愿,将自己深信不疑的信念置于仔细检视之下的意愿。
其次,要掌握基本的思考方法。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对批判性思考的要求不宜过高,方法不宜复杂。通过对“三角形内角和”等案例的研究,我觉得可以教给学生以下方法:
①发问。大胆提问,有礼有节,不用攻击性语言。
②收集有力的证据。小学里经常用到举例子的方法进行不完全归纳。
③根据证据提出理论或合理的解释。
④与同伴和师长交流。做到各抒己见、共同长进。
⑤谨慎地得出结论。
此外,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建立模型“现象:A是B。思考:不是A的就不是B吗?不是B的就一定不是A吗?”这里涉及一些比较复杂的学科专业知识,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要求像中学那么严密,只是一种初步的认识和体验。
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出发,我们的研究任重而道远:小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如何彻底走出“另类”的怪圈,真正成为师生自由栖息、乐在其中的灵性花园?实践会给我们答案。
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曾说:只有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才能够说这种教育能够培养真正的好公民。
李四光先生曾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我想说——敞开批判性思考的大门,儿童的灵性之光将照亮自由的生命。
(责编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