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梦与“三个必胜”的内在联系

2016-01-14王芝秀

科教导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中国梦理想信念

王芝秀

摘 要 中国梦和“三个必胜”具有内在的哲学联系,中国梦是理想信念,“三个必胜”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保证。两者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要求具有一致性。从两者的内涵上更能体现出它们的内在联系。要实现中国梦,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保证,这个价值观的核心就是“三个必胜”。

关键词 中国梦 “三个必胜” 理想信念 价值保证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2.045

Abstract Chinese Dream and the "three win" philosophy inherent link, the Chinese dream is ideal and faith, "three win" Chinese dream is to achieve value guarante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onsistency of both requests. From the content of both better reflect their intrinsic links.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insisted China roa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 China, China unite forces must do to ensure the correct values, core values is "three win".

Key words Chinese dream; "three win"; ideals and beliefs; value guarantee

党的十八结束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解释中国更长远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的必然发展趋势及其命运使然。三个必胜——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是共同铭记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可以说中国梦是“三个必胜”的理想追求,而“三个必胜”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保障,两者互相关联。那么中国梦与“三个必胜”形成的背景怎样?各自的思想内涵和内在价值是什么?两者的关系如何?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做些探讨。

1 中国梦与“三个必胜”的提出背景

中国梦和“三个必胜”提出的历史背景是相同的。中国梦其实一直都在,并且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今天提出中国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探索并深化改革的基础之上,更是符合历史和现实的需要。习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①如果说中国梦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的话,那么“三个必胜”则是贯穿始终的价值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情的紧密联系,使得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得出适合中国的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标准,最终以推翻中国最传统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书写新中国新的历史篇章,中国被西方列强、封建奴役的屈辱史被翻过。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领导人首先确立中国为社会主义国家,并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成功实施。毛泽东在此后新中国的发展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再次将马列主义联系中国实情,独立自主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并且在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中,毛泽东指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②以此为目标,通过以毛泽东为首的国家领导人不懈的追寻与坚持,新中国的工业体系与国民体系以较为独立的、完整的状态呈现在国人及世界的人面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分别带领着以其为核心的第二代国家领导集体、第三代领导集体、第四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地追问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在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被国人及外国研究人员看在眼里并为之惊讶的不仅是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提高,还有综合国力上升、人民生活水平高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快速提高及国际地位上升。可以说这就是一个不断追梦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无不体现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进入21世纪后,不仅国情呈现出新阶段新特征,世情也更为复杂,即:“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必胜”,正是向世界呼吁正义、和平,不仅为中国人民也是为世界人民谋福祉。

2 中国梦与“三个必胜”的思想内涵及内在价值

2.1 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及内在价值

中国梦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国家梦和民族梦。中国梦是由“两个百年”的国家梦构成的,即中国全面建立小康社会距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与中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距离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均为100周年,民族梦的实现是建立在国家梦的基础之上,相互依存并指导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民幸福,是个人梦。习总书记曾在讲话中讲到“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有梦想,都能平等的享有追梦的机会,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丰富多彩的人生。这就是以人为本,是对每个个体的尊重。个人梦体现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同时也找到了中国梦的价值归宿,不是一些人生活得幸福,而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可以看到,中国梦是一个把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融合起来的梦。个人梦汇聚成国家梦,国家梦汇聚成民族梦。个人梦是基石。国家梦、民族梦不是空洞的,是实在的,而这种实在就是个人梦。在个人梦的实现中,完成了与他人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与国家的联系,与民族的联系,甚至是与自然的联系,并使之更加融合。就是说,中国梦把国家未来发展、民族强大振兴与个人幸福紧密相联系,承载社会理想的同时也承载着个人理想,把国家、民族、个人的共同愿望统筹为一体。按照这个原则,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得到充分重视和化解,促进了国家、民族、个人三重价值维度的有机统一。④

2.2 “三个必胜”的思想内涵及内在价值

正义是人类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轴心;和平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人民是历史的主宰。任何违背正义,反叛和平,否认人民的历史作用,都将最终被历史埋葬。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⑤这一深刻的总结是对法西斯主义的鞭挞,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鞭挞。这个总结,代表了人类正义的回声,代表了对非正义战争的唾弃,是对和平的期待和坚持。在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的14年中,中华民族付出了惨重的牺牲。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敌人的残暴行径所吓倒,坚持正义之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此外,习总书记还指出中国“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⑥庄严承诺由习主席代为发声。“中国威胁论”是对中国和平发展方针和实践的最大误解。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中国不称霸,永远不称霸。“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⑦正义、和平、人民是世界永恒的价值理念。

3 中国梦与“三个必胜”之间的哲学关系

中国梦与“三个必胜”是目标维度与价值维度的哲学关系。“三个必胜”是对实现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和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的道路必须坚持、中国顽强的精神必须弘扬、中国坚毅的力量必须凝聚,这是实现中国梦最为根本的做法。

首先,“三个必胜”是坚持中国道路的价值轴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经历了曲折探索而得出的,它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依据我国基本国情,不是一般的,而是实事求是地走自己的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特色是一个哲学概念,即优质的规定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被充分地发挥就是中国的特色,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和平为发展创造条件,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和平是基础,发展是目的。和平发展是正义之事,中国永不称霸,是对世界的许诺。

“三个必胜”是弘扬中国精神的价值依托。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段血泪史和光辉史。在此过程中,依托于对正义的诉求,对和平的渴求,对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追求,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为正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争取和平牺牲、奋斗,为国家富强孜孜不倦。另一方面,精神是需要传承的,中国精神的传承主体当然是人民。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民族大德建设,一代代中国人将浩然正气,和平之光传承下去,这可以看做是实现中国梦的软实力之一。

“三个必胜”是凝聚中国力量的价值共识。人民必胜,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生产力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的推动者。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党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毛泽东同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党的唯一宗旨;江泽民同志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胡锦涛同志提出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观;习近平提出中国梦、“三个必胜”,无不体现出以民为本和以人为本。从根本上回答了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体现了人民是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总之,实现中国梦是中国的理想信念,“三个必胜”是价值核心。对正义的笃信,对和平的追求,以及对人民永恒的依赖,是我党始终坚持的,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注释

① 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11-30.

②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

③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

④ 郭维平.刍论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J].哲学研究,2008(7).

⑤⑥⑦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全文)[EB/OL].2015-09-3.

猜你喜欢

中国梦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革命理想高于天
“中国梦”视域下的青年理想信念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