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

2016-01-14王铂孙丽娜

科教导刊 2015年35期
关键词:榜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王铂+孙丽娜

摘 要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学生完善健康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详细阐述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实现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榜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2.040

Abstract Example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role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other aspects of personality politic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arry ou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student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co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example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education in students' socialism core values of education, elaborated example education and methods to achieve the path of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Key words example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llege students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的时代大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榜样教育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运用榜样示范可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召力和有效性,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近几年,榜样教育呈现出一些有趣的现象:尽管我国越来越重视榜样教育,对榜样教育的树立、宣传及学习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重视,然而榜样教育却显得越来越缺乏效力。榜样教育越来越显于表面、流于形式,榜样的力量深受怀疑。传统的榜样教育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冲击。

1 榜样教育的解读

1.1 榜样与榜样教育的含义

榜样,在我国教育理论界,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科学、得到人们公认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对榜样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有学者认为“榜样是值得学习或效仿的人或事。”①有学者认为“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②还有学者认为“榜样是在人们头脑中的先进典型、突出的人物形象”③等等。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榜样是可以被人们模仿的对象是人们普遍认为好的人或事,他产生于一定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中,对人们的人生态度和日常行为起着矫枉正曲的重要作用。

榜样教育,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且为人们常用常新的传统教育方法或模式。很多学者也将榜样教育称为先进示范教育或典型教育,它将高度抽象的理论灌输变成鲜活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教育引导人们,激起人们情感的共鸣,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学习、参照和仿效,提高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榜样教育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是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1.2 榜样与偶像的融合

“偶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用木土等制成的神像以供人膜拜,引申为盲目崇拜的对象。”④其中的盲目二字体现了偶像一词的褒贬性。曾经一段时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狭义的偶像,即仅仅依靠美丽的外表、奢华的包装和与众不同的行为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审美观,受到社会各界的激烈抨击。如今,人们已经相对能够理性地看待社会上的“偶像现象”,更多关注的是其广义的概念,即“人们模仿崇拜的对象”,随之产生的体育界、文化界、文学界的众多偶像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榜样与偶像步入对立统一阶段。

我国很多阶段在榜样的选树上,大都是国家或集体的意志;而偶像主要是通过个人主动的追求或模仿,纯属自愿,一般没有外在的力量干涉。榜样偶像化与偶像榜样化的转化问题, 在理论界也是较新的热点。笔者也是希望能够将两者有利的一面更好融合,以克服榜样教育的单一化与偶像崇拜的片面性。

1.3 榜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康德在《教育学》中讲道:“为了在孩子身上确立一种道德品质,我们必须注意以下的东西:人们必须尽可能多地通过榜样和规定教给孩子们他们应该履行的义务。”在这里,康德认为榜样教育是孩子确立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目的是促使孩子履行对自己和他人的义务。⑤哈佛前任院长哈瑞·刘易斯提出“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十几岁的人成长为二十几岁的人,让他们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远大目标,毕业时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⑥可以说,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榜样的力量以及榜样教育法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但是由于社会高速发展下,出现文化多元性,价值多变性,选择多样性等很多问题,导致我们如今的榜样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或作用日益薄弱,如何在这一客观环境下坚持利用我们民族文化中传统的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力量来影响我们的青年人,这是现在从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不得不面临的新的挑战。

2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⑦社会各界相继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从概念内涵、发展历程、价值意义、践行路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高校也是重要阵地之一。要做好这一工作,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榜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树立可亲、可近、可信、可学、可爱的校园榜样典型,能够将高度凝练的价值观与学生日常行为、品德素养相结合,更加接地气,有成效。

(1)榜样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能得到大学生的普遍认同,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受教育者能否积极关注、乐于接受和不断内化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榜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今,讲道理不如讲故事,有意义更要有意思,这是很多高校成功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经验之谈。榜样教育形象性、感染性、亲和性的特点,更能够发挥榜样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

(2)榜样的模仿性和易学性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著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28年就说过,“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野兽就是上帝。”⑧大学生从进入校门的第一天起就会有意识地寻找同伴,由于同伴之间不会存在硬性要求,他们可以选择共同喜爱的活动,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此产生的共鸣就很容易形成群体的亚文化,从中树立优秀的榜样典型,为大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同伴互励环境,即是学生的自我需要,也是学校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3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困境分析

在具体分析前,需要明确今天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的特点是:见多识广、上进心强;自主意识强、协作精神不足;好奇心强、逆反心理较重。所以现阶段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要困境有以下几方面。

(1)价值取向多元化是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的外在原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个性多样的一个社会群体,其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特别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这种多元化取向显得更加明显,大学生大都有自己的目标定位,不再盲目崇拜模仿。因此,教育者为大学生选树的榜样, 不一定就是大学生真正追求的目标,其效应弱化必然在所难免。

(2)在榜样选树方面,榜样人物神圣化、单一化,亲切性不够,有时还忽视反面典型的作用。一个时期以来,榜样人物的选取,更多关注的是十全十美的榜样形象,他们大都是大公无私的、有病不医、有家不回,一切以国家和他人的利益为中心,永远闪耀着无限的光芒。这种榜样在90后的大学生看来太神圣化了、华而不实、真假不明,有蓄意夸大、任意拔高之嫌,亲切性不够。此外还有一种现象是,我们会更多的关注正面人物的宣传,忽视反面教材的影响。网络社会中,大学生们会从很多渠道了解到社会不良的一面,作为教育者如果一味地回避,不加以有效引导,帮助大学生们辨别是非,那么树立十个正面典型的作用发挥还不如一个反面典型的破坏力度大。

(3)在榜样宣传方面,榜样人物影响力和认同度不高,宣传的方式过于传统。在我国榜样的宣传过程中,目前更多的还是依靠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这部分传统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已经很少接触了。在网络时代下成长的青年一代受网络或新媒体技术影响巨大,原先的纸质版阅读已经被现代的电子版阅读所取代,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榜样人物宣传的影响力和认同度。因此,传统的宣传方式和在信息化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大学生的社交方式之间的脱节,也导致榜样宣传的覆盖面不广,方式显得过于传统单调,难以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产生影响。

(4)在榜样学习方面,榜样人物的学习过于形式化、短期化,无法满足学生的切实需求。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高校每年都有评奖评优,有三好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五四标兵等等,名称多种多样,不胜枚举。大部分的学校都会把握一个时间节点,开展评优评先工作,表彰名单、颁奖典礼、证书发放完成后,工作就结束了。即使有些学校会考虑后期的榜样宣传工作,但大部分都比较形式化、短期化,如宣传展板、先进事迹册等,表彰名单以外的学生是不会关注的。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大学生对于校内优秀典型人物的学习需求还是存在的。笔者在部分高校做了一个简单统计,对于2015级的新生,有80%的学生想要了解优秀学长学姐的先进事迹,有72%的学生想要了解每年“我心目中的十大好老师”的先进事迹,对于他们来说,缺少的是将榜样力量传递给他们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4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4.1 科学、合理、时尚地选树榜样

榜样教育要想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切实的作用,在选树榜样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到榜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时尚性。在树立大学生学习榜样的过程中,选取的榜样要能够吸引、感染大学生,符合其心理特点,是大学生乐意接受、希望了解并愿意效仿的榜样。一般高校校内选树的榜样无外乎教师和学生,选树标准可能更多地考虑教师的学术成就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当然我们对这些标准是充分认可的,因为在高校这一理论研究工作位于社会前沿的阵地,教师的学术造诣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榜样标杆,他是一所高等院校本应具备的基本要素。笔者更想强调的是,面对新的受教育对象——90后的大学生们,他们可能会更多地关注可亲、可近、可信、可学,尤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给予他们帮助的人生导师和同辈榜样。

4.2 广泛、深入、艺术地宣传榜样

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选树榜样后,高校接下来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广泛、深入并且具有艺术性地将榜样力量传递学生。我们需要做到:(1)深入挖掘榜样背后的故事,因为是高校内部选树的榜样典型,其优秀先进事迹需要发挥学生自己的力量去深度挖掘和编辑撰写,这种原创的魅力是其他链接等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也是吸引大学生眼球的重要基础。(2)对原始素材要进行不脱离现实的艺术化的加工,例如可以将许多高校开展的“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打造成校园学术文化偶像,想要将学生中的青春人物打造成时尚青春的同辈偶像,这需要我们的工作团队发挥创造力,合理运用当下时尚流行元素对我们的榜样人物进行包装及活动策划。(3)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们特别热衷的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公众号,这是学生完全自愿自主选择接受外界信息的一种方式,他们可以任意选择关注与否,这也是现阶段众多高校极力争取的宣传主阵地之一 。

4.3 创造自由、平等、和谐的榜样教育环境

高等学校是学术自由、民主开放、平等和谐的知识殿堂,身处其中的师生都希望能够充分发挥他们学术科研创新的活力,共同推动学校发展,在此过程中学校的管理者们需要为一线的老师和学生们创造自由平等和谐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为提高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效果,这种环境尤为重要。很多时候榜样力量在推送的过程中,其榜样个人的曝光率是极高的,周围所有人在无形中都会成为监督者,榜样个人其优点在放大的同时,缺点也会被放大。人无完人,我们需要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全校师生都能用一种宽容的眼光、宽大的心胸去看待校园榜样人物,让榜样人物在影响大学生的同时,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注释

①④现代汉语词典[K].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② 于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③ 赵翰章.德育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⑤ [德]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九卷)[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⑥ 哈瑞·刘易斯(哈佛学院前院长)失去灵魂的卓越.侯定凯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⑦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⑧ 潘友刚.浅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化问题.高教高职研究,2008(11):182.

猜你喜欢

榜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探析酒店专业学生就业中的榜样教育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榜样教育:小学生教育的应有之义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构建大学生榜样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