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生存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6-01-14芦晓立
芦晓立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正日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网络生活成为大学生群体新的生存方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在网络化生存视域下分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第一,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强化大学生的价值理性;第二,把握社会热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第三,运用网络话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群体的融合度;第四,建立网络舆情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化生存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12.002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twork Survivability Horizon
LU Xiaoli
(Shangluo University, Language Institute, Shangluo, Shaanxi 726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mes, technological advances, the Internet is becoming students' indispensable tool in the daily life and work. Network life becomes a new way of life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In this paper, network survival viewshed analysis new problems face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posed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uggestions: First, to carry out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college students value rationality; second grasp the social hot spots, to enhance the timeli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ird, the use of network discourse,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the student population; fourth, to establish a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team, guiding force to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survivabi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0 引言
加拿大著名传媒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指出:“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随着人类迈入网络信息时代,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互联网逐渐全面渗入社会,不仅为人类实践提供了新工具与新的行为模式,更为人类提供了新的生存方式——网络化生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鉴于此,以网络化生存为背景,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大学生“网络化生存”概述
“网络化生存”是相对于传统的现实生存而言的,作为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其产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技术条件,即: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重大革命,“网络化生存”这一概念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著名文化学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他强调,计算机不仅仅是用来计算,而是决定着人类生存。按照他的预测,未来人类生存将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数字化,二是虚拟化。人们的交流、传播、学习、生活等活动,将主要借助于数字化信息技术得以实现。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网络化生存的设想已成为现实。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其中,手机网民更是达到5.27亿,网民对手机使用率高达83.4%。可以说,中国社会生活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
在为数众多的网民中,大学生作为“网络一代”,其价值观念、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均受到网络的影响,网络学习、网络交往、网络购物等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新常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成才,更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2 网络化生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1网络化生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第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与选择。高校可以将大学生学习、活动和求职等消息,在网络上进行更新并发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发起“微话题”、“微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网络化生存质量。
第二,有助于开展平等民主的教育对话。在传统生存方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在“面对面”灌输宣教下开展,容易造成“我说你听”的被动接受格局,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反感甚至抵触。借助网络的匿名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等优势,有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对话,在平等交流和多元碰撞中培育政治判断力和思想辨别力。
第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互联网为纽带,虚拟交往打破了传统交往的时空阻隔,特别是网络具有的“无中心、无权威和无国界”特质,极大地消解了现实人际交往中的阶层、组织、财富、学历、地位等标签限制,实现了信息共享、学习互助和思想文化交流等功能,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2网络化生存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第一,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冲击。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外文化开始通过互联网大量传入国内,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例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通过网络给大学生的价值观构建带来冲击。大学生群体还处于价值观构建的关键时期,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使部分大学生缺少有效的法律制约,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多元化、功利化和易变性等特点,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第二,对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冲击。网络交往的一个特点是符号化,大学生通过用户名、声音、头像、个性签名档等符号体系集成为“化身”进行交往,这在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自主性的同时,也引发了自我认同危机,造成其有意歪曲或回避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差别,引发网络成瘾、网络信任危机、网络孤独、网络犯罪等人际交往异化问题,导致大学生丧失自主性,最终影响现实的学习生活。
第三,对大学生健康人际交往的冲击。网络化生存中的虚拟交往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广泛、安全并且隐匿的交流沟通平台,满足了他们表达感情并要规避情感伤害的心态。因此,大学生逐渐依赖网络中的虚拟平台,进而影响到其与他人的现实人际交往,使大学生处理现实人际关系的能力弱化,沟通能力退化,甚至引发心理疾患。
3网络化生存视域下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3.1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强化大学生的价值理性
媒介素养主要包括信息的选择与接收素养、信息的解析与再传播素养。而媒介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息息相关。因此,一方面需要开展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教育,使其对信息进行科学的筛选与有效的传播。另一方面,还要开展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以通识必修课、人文选修课等形式,系统开展大学生群体媒介素养教育,强化价值理性,增强对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及判断能力,不人云亦云、不恶意灌水,为网络化生存传递正能量。
3.2把握社会热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第一,要抓住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结合大学生网络化生存实际,对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相结合,使大学生在隐性教育的模式下,耳濡目染地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与政治修养。第二,要注意加强对网络舆论和网络热点事件的跟踪与反馈。面对网络事件升温、信息传播异化和一些反动分子的负面煽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对社会热点进行跟踪,及时对事件发表意见,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运用网络话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群体的融合度
第一,要对网络话语体系进行科学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强化交往互动意识,发挥网络主体间沟通的优势,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实时的掌握、指导与教育。第二,要培养一批网络意见领袖,借助网络的隐匿性,使之以普通网民的身份融入大学生网络交流平台,展开交流互动,进行正确指导。第三,要注重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传播技巧培训,运用“两面提示”、“理性诉求”、“情感诉求”等网络传播技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群体的融合度。
3.4建立网络舆情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
第一,高校要组建一支作风正、素质高、业务精的“网络评论员”队伍,针对社会热点与校园热点问题撰写网络文章,及时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形成网络正面舆论,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有效引导。第二,网络舆情队伍还需要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进行监督与规范,对大学生的网络言行进行规范。第三,需要协同相关部门开展网络治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纯净的网络交流与互动平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4 结语
大学生网络化生存状况的优劣,关系着他们能否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与网络化生存的关系,实现现实生活与网络化生存的科学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对大学生网络化生存这一新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和计算机科研网.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40721/t20140721_1152815.shtml(访问时间2014年7月21日)
[2] 司开林.网络空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负面影响及回应策略探析.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3] 王莲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4] 刘东锋.情感支持防治大学生网络沉溺行为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