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岁末年初的事件投资机会

2016-01-14海通证券金融工程及衍生品研究团队

证券市场周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股年报市值

海通证券金融工程及衍生品研究团队

潜伏业绩预增、高送转股票以及新股开板后的二次上涨等高弹性策略,将成为2016年春季行情的首选。

回顾2015年,市场一波三折:上半年市场波澜壮阔,上证综指扶摇直上5000点;6到8月历经两轮股灾,千股跌停,股市几近腰斩;三季度以来,市场触底反弹,股市重现希望。展望2016年,A股市场何去何从?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团队从市场风格切换、事件驱动等角度,为广大投资者分享了岁末年初之际,A股市场潜在的投资机会。

年底谨防风格切换,积极布局来年

市值效应是指,相比大市值股票,小市值股票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市值效应在A股市场中长期存在。如果在每月月初等金额买入全市场市值最小的10%股票,构建投资组合,2004年底以来,投资者可以获得年化接近50%的绝对收益。

而同期,市值最大的10%股票的年化收益仅为15%,全市场股票的平均收益为27%。特别是2008年市场见底之后,A股市场的市值效应愈演愈烈。坚持小盘成长风格的投资者如鱼得水,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然而,在某些特殊的时间段,市值效应却意外失效。统计发现,2008年之后,1到11月份小市值股票能够以65%的概率跑赢大市值股票,而到了12月份,这一概率下降到了46%。同样地,从收益角度看,前11月小市值股票相对大市值股票的月均超额收益达到4.7%,而在12月这一数值下降到了-5.8%。种种现象表明,市值效应似乎存在着季节异象,并且这一现象在统计学上高度显著。

那么市值效应为什么在12月份会出现失效呢?研究表明,临近年底,资金成本高企,产品面临潜在的赎回与结算,使得投资者在年底倾向于加配高流动性股票。并且,股票流动性与市值息息相关。流动性需求的上升对大市值股票形成利好,是年底市值风格切换的潜在原因之一。

从成交金额相对全市场的占比也可以发现,四季度是大市值股票的成交活跃期,成交占比从前三季度的32%逐渐上升,并在12月达到峰值38%,而到了一季度,这一占比又逐渐下降,市值效应也重新恢复。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市场在年末确实青睐于大市值股票。

基于市值效应的季节异象,在临近年底之际,我们建议投资者均衡配置组合,谨防意外的风格切换。同时,经验表明,每年的一季度是小盘成长股的收获期。在低利率背景下,资产配置向股市转移;“十三五”计划开年,预期政策利好会不断落地。在类似的市场环境中,一季度常见的事件驱动策略,诸如潜伏业绩预增、高送转,以及IPO重启所带来的新股投资机会,都有出色的表现。投资者可以积极布局来年,享受春季行情。

潜伏年报一季报预增个股

所谓业绩预增策略,是指利用市场的失效,布局发布业绩预增报告的个股,获取短期收益。根据规定,上市公司需要在3到4月份披露年报与一季报。这段时间频繁披露的业绩预告给投资者提供了大量的投资机会。

从历年表现来看,年报一季报披露期间,也是业绩预告策略收益最为丰厚的阶段。相比于在业绩预告公布之后直接买入个股并持有固定期限,在对应的定期报告披露期前固定期限潜伏相关股票,在定期报告披露日退出,能够获取更加丰厚的收益。

根据业绩预告中的净利润下限以及净利润同比增速下限,可以得到单季度净利润下限与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下限,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单季净利润下限大于1000万元,单季同比增速下限大于30%的相关股票。并且,在对应的定期报告披露日前两周建仓,定期报告披露日当日退出。

回测显示,2008年以来,根据上述策略潜伏年报与一季报业绩预增的个股,可以获得扣费后年化126%的超额收益,期间最大回撤仅为14%,收益回撤比高达9倍。

个股选择方面,策略对于净利润同比增速也并不是特别敏感,当净利润同比增速在30%-80%区间上变化时,策略收益变化有限。因此,投资者在选择筛选指标阈值时无需担心策略收益随该指标变化出现大幅变动。但是,个股的退出时点对策略收益影响巨大。退出时点越临近定期报告披露日,策略收益越高。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持股直至定期报告披露日。

年报披露前的“高送转”

“高送转”,是指公司大比例送红股或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一般10送或转5及以上定义为高送转。一直以来,A股市场热衷于炒作“高送转”题材。实施高送转,或者被预期要高送转的个股,股价都会出现大幅上涨。高送转的炒作时点主要分为两段,一段是每年岁末之间炒作高送转预期,一段是年报披露之前。而高送转投资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预测潜在的高送转股票。

对于预测高送转股票,我们认为上市公司选择高送转方案,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方面是具备送转能力;另一方面是具备送转意愿。每股资本公积金越高,未分配利润越多的上市公司,高送转的能力也越强。而股本越少,股价越高,6个月内面临解禁,以及上市时间较短的上市公司,更加有意愿进行高送转。综合送转能力与送转意愿等因素,可以筛选出50只最有可能进行高送转的股票。统计发现,前50只个股中,有67.3%确实实施了高送转,而前10只个股的准确率更是高达76.3%。

在明确如何预测高送转股票之后,二级市场投资者同样关心策略何时进入与退出,以最大化收益。经验表明,三季报披露后的11、12月,以及年报披露前期是高送转策略的收获期。2007年至2014年间,高送转组合能在11月获得平均8%的超额收益。2015年11月,所预测的50只高送转股票平均涨幅更是高达46%。

而对于年报披露前,预测的50只股票在年报披露日前5天和10天的平均绝对收益率为1.01%和2.21%,相对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为1.49%和2.87%。前10只股票年报前期的收益表现更为优异,前5天和10天的平均绝对收益率分别为2.43%和4.36%,相对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为3.08%和5.32%。

IPO重启与新股打开后的投资机会

随着股市的回暖,2015年11月6日,证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暂停4个月的IPO重新启动,并取消现行的新股申购预先缴款制度,改为确定配售数额后再缴款。预期此举将大幅降低现行制度下的资金冻结情况,有利于股市的稳定。不过,中签后再缴款也将大大降低打新中签率与收益率。

虽然,2016年的打新收益率会大幅下降,但是由于抢筹效应的推动,新股开板后仍有巨大的上涨空间。2014年限制发行市盈率政策实施以来,新股开板后的最大涨幅均值为34%,中位数为17%;同期,最大跌幅均值为17%,中位数为11%。可见,新股开板后收益丰厚,风险有限。随着2016年春季大批新股的上市、开板,投资者仍然可以通过精选开板后个股获取收益。

新股开板后的下个交易日有三分之二的概率下跌,并且日成交金额的均值在6亿,中位数为4亿。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在新股开板后下一个交易日介入,可以保证投资者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入足够数量的股票。而从持有周期看,新股开板后前3周的收益不断上升,并达到峰值10%左右。投资者可以在新股打开后2到3周左右获利了结。

此外,新股发行价、募资金额、发行当日市值、开板前一字板数量等因素,对开板后的收益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中,低发行价、低募资金额、低发行市值、开板前一字板数量较少的新股,在开板之后的收益更高。而询价认购倍数、发行市盈率、发行市盈率相对行业估值溢价率等因素,与新股开板后的收益没有直接影响。

最后,还有一类新股在开板后几天换手率极高,股价不断上涨。这表明,投资者在不惜代价抢筹,这类个股在此后的表现尤为突出。我们统计了开板后3天涨幅在20%以上的新股,其往后一周、两周的平均涨幅分别为16%与35%。我们建议投资者代价高度关注此类个股。

总结来看,利率下行导致资产配置转向股市,对2016年市场仍然积极乐观,风格方面小盘成长仍将是趋势,但是近期临近年末,需要防范年底的潜在市值风格切换。潜伏业绩预增公告,高送转股票以及新股开板后的二次上涨等高弹性策略,将成为2016年春季行情的首选。

作者为2015年卖方分析师评选水晶球奖金融工程及衍生品研究第一名

猜你喜欢

新股年报市值
不妨以平常心来看待新股破发现象
全球加密货币总市值约为1760亿美元
2017上市公司年报主要财务数据(6)
2017年上市公司年报主要财务数据(1)
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重要数据
沪深上市交通设施产业板块2013年年报主要经济指标
老股转让市值最多的50大股东
新股破发是价值回归第一步
新股频频破发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