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改进原则探析
2016-01-14冯超吉秀霞
冯超+吉秀霞
摘要:学校文化是影响学校教和学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标志。针对现有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先进性、主体发展、生态性、情感性等学校文化改进的原则,以期为当前中小学改进和文化建设做出些许贡献。
关键词:学校文化;文化改进;幸福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04-02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中小学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提出新的文化口号,比如“幸福文化”、“成功文化”,还有各种带有各地各校特色的文化如“和文化”、“博文化”等,文化改进是历史的长期的任务,越是重大的教育改革越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俯视其中的问题,文化改进是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安排,学校的组织特性、学校的育人性质决定了学校文化变革必须把握好变革的方向与原则,学校的成功改进依托于专业化教师团队的建设,依赖于学校历史传承发展,而不能仅凭个别教师的优质化发展。目前在学校文化创新中存在着盲目求新求异、完全抛弃已有基础、照搬他校等倾向,因此探讨文化改进方向与原则对于当今的学校文化建设将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二、学校文化改进原则
1.先进性原则。现实中的先进学校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是否就代表先进的学校文化?回答是否定的。关于学校先进性评估尤其是对中学学校的评估存在着重结果评估、轻过程评估,重定量评估、轻定性评估,重鉴定评估、轻发展评估[3],这种重视结果的评估指标体系较多看重学生的成绩,如优秀率、及格率、升学率,看重教师承担课题和发表论文的数量,看重资源设置等硬件指标,这种以量化的评定方式将学校的历史与传统、行为的价值与意义、活动的情境性与复杂性都泯灭了,学校的个性特色也在量的要求下被磨平。许多人将学校组织与企业组织简单类比,借鉴组织管理学的理论来评估学校文化组织,认为学校组织具有良好特征,如具有共享的价值感和归属感,制度健全、关系和谐,彰显团队精神等,作为先进的学校文化特征。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先进的学校文化不仅具有先进的组织特征,还应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特性,先进的学校文化具有先进的教育价值体系、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其愿景应为谋求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先进的学校文化不仅体现在组织文化先进,还应体现教育哲学观先进、发展观先进,更重要的是人性观、人生观先进,人是创造万物的主体,教师与学生是学校生命价值所在,倡导“人本管理”已经多年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也已成为很多学校的口号,但是在学校文化“物表化”(停留在标语、口号、文件)的背后是主体价值的缺失,现行管理“见物不见人”,僵硬的管理制度常常成为束缚教师学生精神的工具,教师、学生作为办学主体的价值远没有得以被认可与发挥,学校发展与教师生存质量、生活幸福存在负相关,教师工具价值得以发扬光大,这种学校发展只能是急功近利的校本发展,而不是人的发展,在这样的学校倡导“幸福文化”好比空中楼阁,没有根基,成为愚民的工具,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或是昙花一现。
2.主体发展原则。主体人的发展观突出重视发展性,不能长期地保持着一成不变,要有所进步和提高。通过时间跨度的比较,可以得出一段时间内学校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主体人的发展观,也重视个性的发展,每所高校多会有自己的特色,那么怎么把特色融入到学校文化中,这对学校的整个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所拥有明显个性特色文化的学校,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整体评估上,主体人的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尊重每位同学,平等对待。学校不再只是尖子生、好学生的舞台,每位学生都应该得到合理、积极、全面的评价。以往以成绩定论一个学生的时代必须结束了,要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本评估标准,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不仅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还要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不仅使学生得到平等的关切、尊重与照顾,还要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意志得到锻炼,形成良好人格。一些学校在发展中提出“以学校发展为本”、“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等口号,这种发展等于发展竞争力,以占有有限的教育资源为目的,这种发展观忽略了学校的育人功能,不能代表先进的学校发展思想。学校文化创新必须树立主体发展原则,以主体发展进步为学校文化建设方向。
3.生态原则。良好的学校文化应是生态的,学校中各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所呈现的形态以及由此形成的学校文化结构都是系统的组织。按照文化生态系统的观点,学校的物质、精神,组织、制度、规范和精神,校内外是应是平衡、有序、协调发展。以生态原则作为学校组织文化评估的基本原则,即以系统的、联系的观点看待学校发展,注重学校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的协调,组织制度与人本管理理念的协调,让系统化思想、整体论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帮助学校塑造协作与分权的学校文化,吸收学校外先进的思想与经验,采取广泛合作的决策和调查,对内强调问题解决、集体探索,重视把学生和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谋求学校的和谐发展、稳定发展。
学校以学生为本,追求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似乎好理解,学校文化为何基于教师发展?如何看待教师发展?教师发展与学校文化生态是怎样的关系?在对教师发展的研究中有许多观点,其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最为著名,主张提高教师知识与能力,将教师职业发展为像医生、律师那样的职业,这种发展观强调教师发展的专业性,而忽视教师发展的个人性与社会性维度,关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教师的发展不仅仅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还会涉及到更深层次的,乃至到教师本人的改变。这已经突破了教师以往的只注重技能上提高的意识偏差,一个人的发展更要提供自身的修养,树立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这些思想文化方面,有句话叫“态度决定一切”,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人的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突出性。积极的态度,就会使得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最大程度。当你能认识到这一点,说明你已经开始了个人发展。个人发展与文化进程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是生活在不同文化进程下的个体,我们的意识和思想都会受到所处文化生态的影响。作为学校文化生态的主要因子教师和学生,他们就是在学校的文化背景下实现自己的发展和转变,这里存在着辩证的关系。学校给师生提供了改变和发展的平台和机会,而正是因为有师生的存在、改变和向上发展,又让学校文化更充实、更丰满。endprint
4.以育人为主导的原则。学校文化体现育人本质,在学校理念上必须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学校文化要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和组织的文化特征。许多学者都倡导处在复杂的知识应用型社会之中的学校应该成为有效的学习组织,而组织的集体性学习正是变革和成功的关键因素。以育人为主导的学校文化在组织上表现为形成学习型组织,主体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彰显对人的尊重与热爱。
5.情感原则。即把师生情感需要的满足、人格发展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体现,是学校育人组织特性的体现。这项原则的贯彻将有利于改变教师专业生活与日常生活割裂的局面,增加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以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传统学生观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学校把严格管理当作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将听话顺从作为好学生标准,无视学生的人格与情感需要。学校是育人机构,人的情感、心智是否获得满足与学校效能都有直接关系。现有的功利化的一些教育特征,忽视了对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的终极关怀,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求知和自我完善,而且把教师与学生作为完整的精神整体的人格退到了一边,使其成为没有情感的知识载体。如何克服教育工具性、功利化的价值观,增加情感导向的文化,营造关怀型学校,已经成为学校改进的推动力,也是保证学校文化变革方向的首要。
参考文献:
[1][荷兰]C.A.冯·皮尔森.文化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3]邬志辉,陈学军,王海英.普通高中发展性评估指标框架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4,(6).
[4]周兴国,马家安.论学校发展的价值选择[J].教育学报,2011,(1):70.
[5]徐书业.文化自觉:教师专业发展的未来趋势[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2).
[6]王春燕.教师:从职场专业发展走向生命关怀的个体成长:生命哲学视野下教师成长的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8,(6).
[7]Rogoff,B.The Cultural Nature of Human Developme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52).
[8]Hargreaves,A.&Fullan,M.G..Understanding Tea-cher Development.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Colmbia University,1993,2.
[9]任浩.组织行为学:现代的观点[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384.
[10]安迪·哈格里夫斯.知识社会中的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邱柏生.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兼论生态德育研究的方法论指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1,(08).
[12]于林龙.超越合作原则的交往理性——哈贝马斯语言哲学意义理论的范式转换之思[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