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药学类专业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与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

2016-01-14姚萍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职业能力教学模式

姚萍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内涵与界定,提出了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引入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之中,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关键能力;教学模式;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68-02

一、关键能力内涵与界定

关键能力即通用能力,是指撇开具体职业特性的、现代职业人都需要具备的、在各种职业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力。通用职业能力在国际职业教育界已是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在德国和澳大利亚称之为“Key Competencies”(关键技能),英国称之为“Common skills”(通用技能)或“Core skills”(核心技能),美国称之为“Foundational skills”(基本技能)。加强对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20世纪70年代,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腾斯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并强调这一能力是个体进入日益复杂和不可预测的世界的工具,是促进社会变革的一种策略。德国学者从能力性质角度把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基本职业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关键能力又称综合职业能力,它是一种不受时间及专业限制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所必需的核心本领。关键能力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关键能力,指从事各种专业都必须具有的基础能力;二是方法关键能力,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三是社会关键能力,指个体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能力。

我国劳动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课题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技能开发的需要,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设计我国核心技能包括以下八个大类:(1)交流表达: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形式以及其他适当形式,准确清晰表达主体意图,和他人进行双向信息传递,以达到相互了解、沟通和影响的能力。(2)数字运算:运用数学工具,获取、采集、理解和运算数字符号信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3)革新创新:在前人发现或者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者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4)自我提高:在学习和工作中自我归纳、总结,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扬长避短,不断自我加以调整改进的能力。(5)与人合作:在实际工作中,充分理解团队目标、组织机构、个人职责,在此基础上与他人相互协调配合、互相帮助的能力。(6)解决问题:它是指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有效地利用资源,通过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制定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适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7)信息处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的能力。(8)外语应用:在工作和交往活动中实际运用外国语言的能力。

二、高职学生培养关键能力的必要性与实施途径

教育(包括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发展,职业教育不是仅仅将人训练成专业工具,而是要使受教育者能在职业和社会中不断成长。《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适应职业的良好职业能力,而且还要为适应今后自我学习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甚至应有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现今社会,知识与技术的更新加快,岗位转换加速,如果职业关键能力缺失或不强,则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甚至危及生存。

职业学校培养高职学生关键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进行课程改革,建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职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建立一批长期合作培养学生的实习基地;搭建创业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创业等。

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专业基础课是专业教育过程中设置的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一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课。其内容、知识范围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桥梁与纽带作用。职业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既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强调实践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课既有其学科的特殊性,又有很强的与专业课紧密相连的基础性。对专业基础课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及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的学生,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很少,加上专业基础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系统性差,比较琐碎,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这就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不知道怎么学”、“这些知识学了没用”的想法,从而对该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这些情况就要求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课的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和懂得其与专业课的联系和在专业上的应用。

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方法不同其教学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专业基础课目前多采用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方法,授课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基本处于被动位置,学生在课堂上很少主动提问或敢于就不同见解与教师商榷。实践表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成为学生关键能力的迫切需要。

四、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内涵。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确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以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尊重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且联系实际问题学习,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可分为资讯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价阶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素质的变化。

行动导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包括“大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七种常用教学方法。

2.以《生物化学》教学为例,演示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关键能力的培养。

3.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专业基础知识与关键能力相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既要考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更要考虑是否加强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以致用,以用促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计划、独立实施与独立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特别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徐朔.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和原则[J].职教论坛,2007,(10).

[2]樊萱.试探职业教育中不同课程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选择[J].职教论坛,2011,(11).

[3]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与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4]程友斌,刘德军,等.以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构筑高职药学类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药房,201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职业能力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