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
2016-01-14林琼
林琼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倾听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估“倾听”的价值,将“倾听精神”渗透于教学之中并切实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倾听”成为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倾听;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62-02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按照工厂的方式去生产“学生”,强调对人类既有知识和规范的传授,教师成为主宰、控制学生的操作手,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不受重视,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民主的课堂追求知识的再创造以及对既有规范的反思与超越,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及反思性实践能力的培养,主张建立以倾听和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反观当下,教师们往往追求热闹非凡的课堂,将课堂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缺乏倾听意识,但事实上,学生们并不追求这种表面活跃的教学,结果出现了“教师慷慨激昂,学生无动于衷”的课堂情景,学生诸多创造性的想法、精彩的观念遭到扼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估“倾听”的价值,将“倾听精神”渗透于教学之中并切实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倾听”成为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中相互倾听的价值
1.倾听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的美感和幸福感。教学是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互相倾听、应答来实现的,传道授业是教师的职责,倾听教师的授课是对学生的要求。[1]因此,师生关系不是给定的而是生成的,是建立在双方相互倾听基础之上的。教师作为倾听者,要努力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沟通,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自由和帮助的“伙伴”关系,并站在学生的立场,耐心倾听学生对生活的体悟和感受,引导学生精神生命的自觉发展。学生作为倾听者,可以感受教师的智慧、情感、意志和人格,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感动、感化,深化了对生命意义价值的理解。教学倾听使师生探究彼此的心灵世界,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也随之形成。
2.倾听是主体性教育的体现。课堂教学倾听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是“强调对人的尊重”的主体性教育的体现,它能使师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在教学中促进主体的发展,实现各自的主体价值。[2]老师们通过倾听学生的发言,领悟到学生是一个存在个体,需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来接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以往的课堂,总是要求学生与教师保持相似和一致,如今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知识权威者的角色,不再把学生的心灵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允许学生从自己的感受、经验、知识等出发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尊重儿童们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性,从而体现自身价值,发现自己价值,并为学生创造自主思考和表达的机会。教师的责任不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使学生从“学会”升华到“会学”,教学倾听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尊重和欣赏,这些都是学生实现自身主体价值的动力。
3.倾听有利于学生精彩观念的诞生。倾听是倾听者与其生存其中的世界彼此融合、呼应和对话的过程,是自由的实现过程,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出许多新的观念、想法。传统教学中,教师总因重视教学的进度而忽视学生的发言,未能倾听学生的想法,导致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枯萎。新课改倡导学会倾听,“教师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段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思维的火花”。[3]这就意味着“教学即倾听”,教学是学生讲解、教师倾听的过程,课堂上,教师需接受学生的观念,努力倾听、理解他们对观念的解释,并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观念充满信心。“如果我们倾听学习者,他们会听到他们自己的答案”,[4]精彩的观念也随之产生。
4.倾听意味着教学相长。教学倾听可以让教师提高自我认知,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学生接触知识的范畴变得宽泛,不再局限于课本,每个学生的背景、知识、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对知识都带有自己生命活力的体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具备动态的知识观,保持自身观念的不断的生成性,尽可能地将自己的知识转变为促使学生新观念不断产生的刺激因素。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也构成了教师自身的教育体验,它有助于教育经验的增长和丰富。倾听学生也是一种鉴赏和学习,学生看待问题时用纯真的感情把现实生活与文本世界自然地结合起来,为教师看问题打开新的视角,在倾听过程中,教师是体验者、创造者,倾听的过程也是教师向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唤醒教师的教育体验。
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倾听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悉心的倾听,能够欣赏学生的独特性,促进学生精彩观念的诞生,从而形成民主的课堂文化。在强调倾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结果不再是学生对知识和教师的服从,而是学生的精神成长以及知识的再生。
三、提高课堂教学倾听的有效策略
教学在倾听中展开,倾听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必然途径。教师通过倾听“思想学生的思想,体验学生的体验,并据此提供可能的帮助”,[5]学生通过倾听“理解他人的感悟,并形成思维和经验的连锁,使学习走向深入”。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倾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尊重和接纳每一位学生的言说。佐藤教授指出:在学生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出色的倾听者、培育相互倾听关系之外,别无他法。[6]课堂上,教师在应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首先以“倾听”为核心,完整地接纳每一位儿童的发言。教学中,教师倾听得越多,学生就越有思考和表达的自信,教师通过合适的方式将学生们的发言组织起来,每一位学生能够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同伴的思考和帮助,延伸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课堂成为了每一位学生学习、思想相互碰撞的场所,提高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欣赏并鼓励每一位学生。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都有被倾听的权利,教师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在倾听中察觉出学生见解的独特与新颖,对每种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并及时鼓励那些认真倾听、认真思考问题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持久很大程度上与教师这种“倾听学习者解释”的态度、习惯有关。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同时也将这一习惯传递给了学生,渐渐地学生们也养成了倾听的好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能。endprint
2.创设良好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仅可以使记忆力增强,而且能活跃思维,发挥潜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7]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首先,要努力营造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的对话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尊重与期待的姿态认真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倾听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消解其内心的恐惧感,尤其要关注弱势的学习群体,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增加他们自我表达的能力。其次,通过增加轻松的学习机会和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教学、多聆听。如同加拿大某位著名教育学家说的:交流和分析是课堂充满轻松气氛的关键,那样,你的讲堂将充满生机,少有宁静。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思维的,教师要善于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形式多样化,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亲历教学实践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倾听的动机和热情,使得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倾听、积极言说,将自己的观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与师生共同交流。
3.培养学生养成相互倾听的习惯。众多教师无论怎样进行“倾听”指导,仍难以培育课堂中的相互倾听关系。这是因为教师所进行的倾听教学,多半是让儿童倾听自己话语的一种教学,而不是在儿童中培育相互倾听的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被赋予了一个新的使命——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首先,引导学生“要听”,在课堂上尊重每一个发言者。要让学生明白,学生们在课堂上都是一个倾听者,同时,他们也是发言者。老师们要知道倾听是相互的,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们也需要用真诚的心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生只有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接纳新的观点、想法,使学习更加深入。其次,要求学生“善听”,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学生。倾听是需要心、脑等参与的复杂的思维加工过程,学生在倾听时,要善于思考并借助听的记忆力、想象力等正确理解接受到的信息的真实含义,促进自己积极地思考。最后,培养学生“乐听”。当学生彼此倾听成为一种习惯时,课堂对话才能真正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在一种“和而不同”的氛围中体现其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倾听者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7(4).
[2]李如密,宋立华.课堂教学倾听艺术探微[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3]转引自:李如密,周春红.教学倾听艺术:内涵、价值、原则及策略——基于生命花教育的视角[J].课程教学研究,2013,(6):12.
[4]艾莉诺.达克沃斯.多多益善——倾听学习者解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9.
[5]张华.教育重建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1-27.
[6]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课堂的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0-151.
[7]王顺深.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J].当代教育科学,2006,(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