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研究:认知心理的视角
2016-01-14张群芳桂春芳
张群芳+桂春芳
摘要:本文基于认知心理的基本思想,结合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基本属性、任务的结果预设以及任务型教学中学习者的因素三个维度,对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中任务的设计进行探索,以便为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认知;任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52-02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任务的理解不科学、把握不到位,将会对学习者任务的加工、编码、输出等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着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水平。本文主要基于任务的性质、任务的结果与学习者的因素等,探索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一、任务的属性与语言表达
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属性,可从任务的语境支持度、任务的内容类型、任务的语言特点、任务的主题以及任务的难度等层面进行理解。
1.任务的语境支持度探究。任务的语境支持度指对任务的描述是此时此地的具体描述(如介绍你的一个同班同学),还是彼时彼地的比较抽象的描述(如介绍自己国家的一个名人),以及在对任务的描述是否有视觉、听觉等“感官”的支持等。在对任务的描述过程中,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参与可以极大地帮助学习者建立任务情景世界的概念化表征[1](Branden,2011:41)。如让某人介绍他此时此地的某位同班同学。由于是同班同学,彼此都有一定的了解,因而介绍者不必担心听众不明白他的意思。如此,学习者在介绍同学时的语言认知加工过程和处理过程就比较简单容易,其语言表达也就比较流畅。
2.任务的内容类型探讨。从信息输入的角度来说,任务的内容类型主要是指任务信息是通过何种方式来传达。如讲授、提问、回答问题、描述、评论等。在任务数量确定的情况下,前面所述任务的传达方式有其从易到难的排列或变化。例如,通过老师讲授的方式所传达的任务信息最容易被学习者理解。因此,在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语言水平来选择不同的任务材料输入方式,以使教师预设的任务能够适应或同化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
3.任务的语言特征探索。任务的语言特征是指任务输入时文本的词汇、句法、结构、长度等的特点。具体来说是指词汇是高频词汇、不太常用的词汇还是不常用的词汇;句法是简单的单句、复杂的单句还是复合句;文本的长度是短、比较长,还是很长。一般来说,以上的排列也有其从易到难的变化。当然,组合不同也可以导致不同的难易变化。例如,输入的文本语言如果是高频词汇,句子简单短小,文本长度也比较短,那么,学习者在理解文本信息时就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其认知负担也不会太重,完成任务时的语言表达也更流畅。
4.任务的主题分析。任务型语言教学过程中,任务的主题这个输入变量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2](Ellis,2003:120),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难以对主题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对任务的主题的大概分类,如包括生理和心理行为、具体事物、个人经历、他人经历、个人及他人的观点、感受、愿望等。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中,学习者对任务的主题的熟悉程度影响着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准确性和复杂性。对于熟悉的主题,学习者的表达会更流畅。反之,如果学习者对任务的主题不熟悉,其语言表达就不怎么流畅。如“我的作息表”和“看图表说一说小明的作息表并谈一谈他这样的时间安排好不好”这两个类似的主题,学习者更熟悉前面一个,在表达的时候也更流畅。
5.任务的难度思考。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难度与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准确性与复杂性也有紧密的关系。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其一,对话或合作性的任务比独白或个人完成的任务难度大,前者要求语言表达更准确和更复杂,因而更难于达到流畅程度。其二,关于任务的信息越抽象,转换越多,任务也越难,也越需要学习者在语言认知处理过程中付出更多的注意力,其语言表达就更倾向于复杂。其三,熟悉或具体信息的任务,能让学习者的表达更流畅,也有更准确的倾向。[3](Skehan,2011:188)因而,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需要聚焦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然后通过设计其他与之相关但聚焦不同目标的任务来使三者平衡发展,从而实现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有序、整体的进步。
二、任务的结果预设与语言表达
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的结果是任务的目标,也是衡量任务的评价尺度。“对任务的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任务表达结果的特点。”[4](Ellis,2003:122)任务的结果与语言表达流畅性、准确性和复杂性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任务的结果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第二,任务的结果是否存在内在的结构。根据Tong-Frederick的研究,学习者更注重语言的语用功能和意义的协商[5](Ellis,2003:123),因而更有利于语言表达的流畅性。教师在设计具有内在结构的任务时可以配备给学习者一定的前期准备时间,学习者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都能得到相应的促进与提高。
三、任务设计中学习者的内在因素与语言表达
任务的完成最终落实于学习者,因而,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设计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因素。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的对象是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彼此之间可能会存在诸多的差异。比如笔者所在学校,有时一个教学班的留学生来自越南、泰国、老挝等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汉语学习年限、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学习习惯、个性等各有差异,基于学习者的记忆能力和分析能力两个维度,我们把学习者分成了三种类型[8](Skehan,2011:321),如图(中介语发展路径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路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路径A的学习者,他们的记忆力和分析能力差别不大。路径B的学习者,他们的分析能力比较强而记忆力比较弱。路径C的学习者跟B的学习者相反。Skehan之语言学习者分类的启示在于:教师面临的教学对象是有着千差万别的人,有效的教学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在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过程中,针对分析型的学习者,要多设计一些能促进汉语表达流畅性的任务。例如信息熟悉的任务、此时此地的任务等,以提高学生在实际中表达意义的能力。对于倾向于记忆的学习者,首先要限制他们把交际结果放在首位的自然倾向,把注意力放在重构复杂性和准确性上。在任务中阶段,设计一些比他们的语言水平略低的任务,没有时间限制或压力,使他们有机会控制语言。在任务后阶段,要进行语言分析,强调面对公众的表达。
四、结语
对外汉语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对外汉语的任务型教学更是最近这些年才被不多的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所关注。因而,对外汉语的任务型教学研究与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探索和研究的空间,其中任务的设计无疑是重中之重。因为,任务是整个任务型教学的第一步。如果第一步走错了、走歪了,那么,试图通过其后的第二步、第三步……来纠正第一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想象的。
参考文献:
[1]Branden.K.任务型语言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陈亚杰,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4][5]Ellis,R.The evaluation of communicative tasks.In B.Tomlinson(ED),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pp:217-238).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6][7][8]Skehan,P.Researching Tasks:Performance,Assessment and Pedagogy.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