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6-01-14王丽云刘媛媛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

王丽云+刘媛媛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定位模糊、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低、实践教学条件落后等问题。民办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要想在众多院校的包围中寻求发展空间,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民办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26-02

2006年,中共中央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可见,社会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高校是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8年北京大学设立社会工作专业以来,我国已有400多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形成了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办学层次,每年培养2万余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学生。高校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素质。

一、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社会工作教育者通过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达到的标准,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领航的作用。但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在人才培养导向上并不明确,缺少清晰定位、鲜明特色,很难突出各自的人才培养优势。

2.课程体系设置面窄、缺乏科学性、教学内容陈旧。课程设置机及其构成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衡量专业化教育程度的重要指标。基于专业建设规范化要求,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科课程,包括2002年开始的专业评估要求的社会工作10门主干课程。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这无疑有其合理性,但课程设置面窄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难以体现特色。

从课程体系看,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基础课比重过大、专业课所占比重小、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等问题。

从教学内容看,由于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落后于专业化,高校所传授的社会工作知识过于专业化,与职业化接轨不够;况且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多为直接翻译过来的或者是参照下编写的,较少涉及中国社会发展的经验、前沿的知识,缺乏中国社会所需要的本土化的新内容。

3.片面强调基础知识,忽视对学生专业价值观的教育。社会工作是一种在利他主义指导下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者所内化的价值观和专业伦理是利他式助人活动的关键。由于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迟滞,社会认可度低,高中毕业生在选择社会工作专业时往往对本专业没有认识或者认识模糊,这与国外社会工作学生完全不同,因而在专业教育中加强专业价值观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但在现有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对专业价值观的强调和实际教学中关于价值观的内容安排还远远不够。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计少有“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课程,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课堂教学往往分散在《社会工作导论》、《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等课程中,所用课时较少,且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有限,对学生的专业认同的培养不足。

4.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低、数量不足。由于专业发展起步迟、规模扩展过快,导致社会工作师资严重短缺。而从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教师,主要是由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师转型构成,他们不仅没有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背景,而且很多也没有社会工作继续教育的机会,更没有专业社会工作实务的具体实践,所传授的知识过于“书本化”。即使是社会工作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大多也是从学校到学校,社会工作实务经验相对不足。

5.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条件,学生专业技能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具有很强的实务取向的专业,实践教学在专业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从现实来看,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亟待加强。首先,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落后,目前国内已经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只有为数不多的建成了社会工作实验室;其次,校外实训基地匮乏,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机构有限,学生实习大多是在“准社会工作机构”甚至是非专业机构进行实习,实习内容大多是与专业无关的辅助性、行政性的文职工作,而且实习过程中,缺少对学生进行全程的督导和评估,导致实习往往流于形式;最后,实习时间也难以保证。尽管我国规定了社会工作专业每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进行800小时的专业实习,但多数高校的实践课程设置难以保证800小时的专业实习。

二、民办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民办高校如何在品牌高校、普通办公学院和高职学院的包围下寻求发展空间,是未来民办高校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根据自身优势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培养适应地方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多数民办高校的共同追求。针对当前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实践改革,笔者认为民办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对策。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社会工作教育是适应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也是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发展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社会需求,清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有效结合。

目前,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为老年人、残疾人、贫困人口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和为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服务、社区矫正等领域,迫切需要能直接服务于这些领域的有较强实务能力,能担当一线社工的专项人才。因此,在充分调研本地社会需求,并结合我校已有资源,我们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面向老年、青少年、残疾人等群体,毕业后能够在政府部门、社区、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部门和领域为老年、青少年、残疾人等群体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应用型专门人才。endprint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与革新。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出发,建立体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首先,合理配置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等模块,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设置教育部规定的10门主干课程外,根据专业定位于特色侧重了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相关课程。同时,及时组织专业教师进行研讨,修订课程大纲,革新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对社会工作人才的知识需求与能力需求;其次,在课程设置中注重专业教育的训练过程,加大实务与实践课程设置的比重。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实务》等课程中设计一定比例的课时的实践环节,形成包括社会工作基础实习、个案工作实习、小组工作实习、社会工作综合实习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模拟与真实的实习过程,提升学生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形式建设师资队伍。首先,引进具有社会工作教育背景的优秀毕业生,加大社会工作专业“科班”出身教师比例。其次,鼓励专业教师通过对外交流、继续教育、参加培训等途径加强学习,提高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水平和实务能力。再次,鼓励专业教师到社会工作相关机构进行锻炼或者兼职。最后,聘请校外优秀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为我校兼职教师。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通过课程体系改革,设置认知实习、课程实践、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包括社会工作基础实习、社会调研与研究方法实践环节、个案实习、小组实习、社会工作综合实习等课程)。其次,加强社会工作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搭建良好的社会工作实习平台。加大投入,搞好社会工作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建成个案工作室、小组工作室、社会工作综合实训室,使实验室教学条件充分满足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积极挖掘本地有利资源,主动与相关组织机构联系与协商,共建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目前,我校已经与福利院、救助站、青少年教育与保护工作办公室、残疾人联合会等多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最后,制定规范的实习流程,形成严格的实习评价与考核体系,保证实习过程的有序、实习效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贾冰,陈晓东.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1,(11).

[2]陈世海,肖德芳.西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宜宾学院学报,2006,(11).

[3]侯利文.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社会需求视角[J].学理论,2013,(8).

[4]熊顺聪.社会工作职业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5]杨贵华,王瑞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社会工作,2004,(2).

[6]王立红,周光亮.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院:社会科学版,2010,(9).

[7]闻英.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1,(6).

[8]谢敏.就业能力提升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9]李万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以沈阳化工大学为例[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7).

[10]杨梨,张宗浩.社会管理背景下拓展社会工作专业方向的思考——基于重庆科技学院2011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践[J].社会工作,2012,(3).

[11]杨雪梅.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1,6(中).

[12]周绍斌.职业能力取向: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社会工作,20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校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