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恋爱观调查与分析
2016-01-14渠利霞朱丽丽
渠利霞++朱丽丽
摘要:随着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不断成熟,恋爱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现象。恋爱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大学校园文化现象,一直倍受关注。本文主要从大学新生的恋爱观点出发,分析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措施,指导大学新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
关键词:90后;恋爱观;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058-02
恋爱是大学普遍的现象,目前大学生群体以90后为主,90后大学生受其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恋爱观上有着这一代人自身的特点。此外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文化呈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恋爱观及其相关问题的正确理解,这对尚处于心理、生理成长期的大学生造成很多不利影响[1]。本研究从大学新生入手,通过调查他们的恋爱观,探讨影响大一新生恋爱观的因素,从而为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奠定基础。
一、大学新生恋爱观现状
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是对大学生进行合理教育引导的基础。本研究调查河南省某高校大一167名新生(其中女生70名,男生97名),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恋爱观现状复杂多样,但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恋爱时机与动机。跨入新世纪,接触新事物,灌注新思想,感受新体验。作为新时代90后大一新生,面对“是否支持大学生谈恋爱”这一问题上,调查显示70.37%的同学表示“支持”,27.78%的同学表示“无所谓”,只有1.23%的同学表示“反对”。可见,90后新生已经在态度上有了日新月异的改变——由传统的反对观点变为赞同观点。
恋爱时机是决定恋爱成果的重要因素。在“最佳恋爱年龄”的问题上,调查显示:认为最佳恋龄为18岁以下的占6.13%,18~23岁的占81.23%,23~25岁的占19.02%,大于25岁的占3.07%。可见,大多数同学支持的最佳恋龄正是大学时期,这便进一步说明大学恋爱的支持率高的现状与观点。有关“大学四年哪一阶段最适合恋爱的问题”统计结果如下:89.5%的支持大一、大二恋爱,11.11%的支持大三恋爱,6.79%的支持大四恋恋爱。可见也许就是由于大一、大二任务量比较轻,没有太大的负担,时常倍感空虚而产生非理智恋爱动机的。调查数据显示:恋爱过的比例为40.75%,未恋爱过的比例为59.25%。可见大学生恋爱已经被大多数接受并认可,并且普遍存在。
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动的内部动力,它是由恋爱需求引起的,并直接指向恋爱目标。我国长期宣传教育的恋爱动机是要“选择人生伴侣”,如今,对90后新生恋爱动机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明显具有多元化特点。调查数据显示:选择终身大事的占17.28%,空虚消磨时光的占3.7%,因为爱的占72.22%,随大众别人谈我也谈的占0.62%,找一个人陪的占19.14%。可见同学们的恋爱宗旨还是比较纯洁的,但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一新生存在的空虚和寂寞感,因为21.84%的同学以空虚消磨时间找人陪为动机。恋爱取向也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恋爱的进程。针对“谈恋爱注重对方什么”这一问题,调查数据显示:综合素质占65.43%,真心占55.56%,家庭条件占12.35%,人品占51.85%,才华占19.75%。可见大一新生的恋爱取向还比较纯洁与真切的,不像现实社会中的某些反面现象,以物质保障为主,看重利益与财富。这也许是大一新生刚步入社会,未接触纷杂的社会现实,仅着眼于内心单纯的想法,然而这种态度却值得保持与发扬。
2.恋爱方式。在恋爱方式上,因人而异。他们的恋爱方式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关于“恋爱你会采取何种行动”这个问题上,调查表数据显示:有27.16%的选择暗恋,有27.16%的主动去追,有46.91%的选择等待对方采取行动,有3.09%的选择通过别人传递信息。可见大部分学生仍表现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内敛方式,不张扬是他们的主旋律。
适宜地选择传递爱的信息的方式对促进恋爱关系的长久进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如何传递爱的信息”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58.02%选择手机,9.88%选择写信,20.99%选择网络,28.40%选择当面表达。可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而言,互联网已成为他们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手机、电脑的拥有率颇高,因而用手机和网络传递爱的信息的方式占主流。
进入恋爱阶段,恋爱活动是高效的催化剂,能使彼此在共处时光和共同活动中升华价值观。在“每天共处时间”问题上,据统计信息显示:1小时的占35.19%,2小时的占40.12%,3小时的占17.90%,更多的占6.79%。对于“是否会和恋人一期规划未来、探讨学业”的问题,数据显示:有70.55%表示经常,有25.77%表示偶尔,有3.68%表示几乎不。对于“如何看待恋人亲昵举动”问题上,32.52%表示可接受,22.7%表示厌恶,44.17%表示无所谓。并且对于“是否符合道德规范”问题,有11.04%表示符合,64.42%表示不符合,23.93%表示无所谓。
二、90后大学生恋爱观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的恋爱现象较普遍,在这一现象的背后,存在着日益突出而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看作是“社会道德的沉沦”或“孩童的游戏”,而应客观地分析其背后深刻的社会现实因素和个体因素,理性地看待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恋爱问题。
1.自我恋爱知识缺乏。虽然恋爱在大学已成为普遍现象,但同学们的恋爱知识却比较缺乏。问卷中的“是否有恋爱和性知识方面的困惑”问题,45.40%的表示有,27.61%的表示不知道,26.38%的表示没有。可见绝大多数存在着疑虑,等待帮助。此外对于“是否进行过恋爱观教育”问题,16.56%的表示有,37.42%的表示很少,46.01%的表示几乎没有。可见在恋爱观教育指导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未能及时满足同学们的需求。endprint
2.网络困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学生与之更有着密切的接触。虽然网络的存在为我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利,但学生们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着“负能量”的影响。关于“对网恋的看法”问题,调查表数据显示:8.02%的认为尽管网恋有欺骗性,但可用真诚化解,20.99%的认为不了解,9.26%的认为网恋有隔阂,31.48%认为社会发展,恋爱应多样化,支持网恋,43.21%的认为网恋是虚拟的,不可以接受。可见,赞成与否定的比例相持平,说明网恋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困扰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选择。
3.时间分配能力不足。作为大一新生,面对的一切似乎都是崭新的,充满着好奇感与尝试欲望,因而加入恋爱行列的想法便应运而生。此外,大一没有太多的负担,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因而便投入一部分精力于恋爱之中,问卷中就存在22.84%的同学表示因空虚消磨时间,找个人陪而恋爱。
三、正确进行90后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建议
1.家庭教育是恋爱观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良好恋爱观形成的基础。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责任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子女的性教育应该全面和适宜,即不同状况进行性教育的内容也不同。但调查表数据显示同学们的性知识来源仅有6.17%来自父母,并且有22.70%的同学认为父母应在恋爱观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父母应适时给子女传授有关生理变化的知识,及时提供合理的建议。
2.自我恋爱观知识的培养是核心。从心理特点来分析,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认知度,端正自我的恋爱观态度,是对自己期望负责的表现;从行为特点来分析,具有高度的自我监控特点,具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具有较强的可依赖性,是对他人期望负责的表现,这些对个人的恋爱观的培养尤为重要。调查问卷显示有51.53%的同学认为学生本人在恋爱观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见自我恋爱观知识的培养对树立正确恋爱观的价值不可小觑。
3.学校教育是恋爱观形成的关键。学校教育是学生恋爱观形成的关键,在大学这个特殊的阶段尤为重要,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策略,对学生、家长、学校的恋爱观差异问题做好有效的协调。通过教育策略使学生获取恋爱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正规的恋爱指导网站、定期举行恋爱观专题讲座、提供公共的恋爱指导报刊、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2]、开放心理咨询室与有困惑的同学谈心等诸多途径来做好学校教育,针对女生中的不同思想、不同恋爱动机和需求,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和引导[3],促使学生们尽快地增加对恋爱的了解,抵制不良情绪,培养积极健康的恋爱观。
四、小结
爱情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90后大学生风华正茂,青春蓬勃,涉足恋爱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恋爱观和健康的心理,就有可能酿出爱情的苦酒。因此应当切实关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生存状态,对大学生在恋爱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探讨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和举措,以便及时、科学地加以教育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处理好学习、理想和恋爱、感情的问题,为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敏.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教育[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1,9(2):34-36.
[2]王瑶,关薇.女大学生恋爱观及恋爱行为的思考与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2):124-125.
[3]金乐.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与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30(3):160-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