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生社会认同与医德的相关研究

2016-01-14赵时蕙邓治文

学理论·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社会认同医德医生

赵时蕙 邓治文

摘 要:为了揭示医生社会认同与医德之间的关系,根据Tajfel的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SIT)和中国医生的实际情况分别确定医德和社会认同的维度,编制《医生医德问卷》和《医生社会认同问卷》,得出三大结论:(1)医生社会认同由认知、情感、动机、行为四个维度构成,医生医德由服务宗旨、秉承医德、和谐医患、廉洁行医、规范施治构成;(2)虽然医生的医德与社会认同总体相关不显著,但医德的五个维度与社会认同的四个维度之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3)社会认同的认知维度对医德具有显著影响,医德的服务宗旨和和谐医患维度对社会认同具有显著影响。这些结论为积极培育医生医德,提升医生的社会认同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医生;社会认同;医德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043-03

在我国,医生的职业道德通常情况下简称医德,为指导、规范医疗行为的核心,其内涵主要体现在“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其中“想方设法”是指医生对病人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看好病”则是指医生应具备能解决病人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这是医德的一体二面,统一融入追求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人文维度[1]。

英国的塔菲尔(Tajfel)和特纳(Turner)等人在1970年提出了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SIT),他们对社会认同的定义是:“个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它来源于个体对自己作为某个或者某些社会群体的成员身份的认识,以及附加于这种成员身份的价值和情感方面的意义。”[2]社会认同理论更多地应用在群际关系、语言、文化、组织背景等领域,而国内对社会认同的研究主要有对农民工等群体认同状况的研究,以及对大学生认同状况的研究等等,但对医生这个群体的研究,目前为止,还十分稀少。

随着现代医疗卫生发展,医德作为医务人员与社会关系和谐的重要维度,是医疗服务机构的一面镜子,因此,医德所具有的社会功能也在日益加强。医德由哪些维度构成?医生的社会认同又包括哪些维度?医生医德与社会认同存在何种关系?能否通过提升医生的社会认同来培育医生医德?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采用量化研究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医生社会认同与医德的结构、关系、特征,以便积极促进医生医德的培育与提升。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选取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从5家不同的医院①共选取215名医生,获取有效问卷209份。其中男,138名,女,71名;年龄区间为20至63岁;党员83名,共青团员36名,群众90名;学历分布状况:中专及以下7人,大专43人,本科131人,研究生及以上28人;职称分布状况:高级及以上33人,中级97人,初级73人,非医卫类6人 ;工作年限分布状况:5年以下39人,5-10年55人,10-20年80人,20年以上34人。

(二)编制问卷

本次共编写了《医生医德问卷》和《医生社会认同问卷》两份问卷,整个问卷的编制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确定问卷维度,再编制《医生医德问卷》和《医生社会认同问卷》的问卷条目。這是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结合医生背景特征和习惯而制定的,当然也是为了进一步规范行业作风,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所采取的完善步骤。医生医德量表将医德分为五个维度,20个条目,即服务宗旨、秉承医德、和谐医患、廉洁行医、规范施治,每个维度分别包括5个条目;医生社会认同量表将医生社会认同分为四个维度,22个条目,即认知维度,5个条目,情感维度6个条目,动机维度5个条目,行为维度6个条目。根据希金(Hinkins,1995)建议,所有条目的反应尺度均采用李克特五点类型(five-point Likert-type scal),选项1~5分别赋分,1 表示非常不符合,5 表示非常符合,由被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第二步,选取50名医生进行初测,对初测所得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根据内在一致性的统计要求,《医生医德问卷》中,初测和复测的克朗巴哈系数分别为0.767与0.760。《医生社会认同问卷》中,初测和复测的克朗巴哈系数分别为0.935与0.887,表明本量表的信度非常高;其次,两个问卷的KM0分别为0.772和0.904,均>0.5,适合做因子分析,最后,由表1和表2数据可以看出,问卷各内部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可见两份问卷的结构效度非常高,因此整个问卷42道题完整收录。

(三)施测程序

运用已确定的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的《医生医德问卷》和《医生社会认同问卷》,确定规范的指导语,采取问卷调查方式,由调查对象自填的方式展开调查,所有数据管理与分析均采用SPSS19.0 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考虑到本研究的数据分布特点,我们主要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Correlate)和回归分析(Regression),因此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报告研究结果。

(一)医德与社会认同的总体相关关系

从表3得出以下结果:(1)医德与社会认同存在不显著相关;(2)服务宗旨与情感维度存在(p=0.05)水平以上的显著相关,与服务宗旨和动机维度、行为维度、社会认同存在(p=0.01)水平以上的显著相关,与其他维度不相关;(3)和谐医患与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动机维度、行为维度、社会认同都存在(p=0.01)水平以上的显著相关;(4)廉洁行医与认知维度存在(p=0.05)水平以上显著负相关,与其他维度不相关;(5)规范施治与情感维度存在(p =0.05)水平以上显著负相关,与其他维度不相关;(6)医德与行为维度存在(p=0.01)水平以上显著相关,与其他维度不相关。

(二)医生医德和社会认同的人口统计学影响因素

分别以医生医德和医生社会认同为因变量,以医生的性别、学历、政治身份、职称、医卫工作年限为自变量,采取最优尺度回归法(CATREG-regression for Categorical Data)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以医德为因变量,以医生的性别、学历、政治身份、职称、医卫工作年限为自变量时,结果发现:(1)根据标准回归系数(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得出医德的Beta系数最终方程式:医德=-0.294×学历+0.080×政治身份+0.110×职称+0.103×工作年限+0.115×性别。(2)根据医德的回归方程可以发现第一,影响医德的自变量的重要程度由强到弱分别依次是学历、性别、职称、工作年限、政治身份;第二,学历这个变量对医德的影响最大,说明不同学历的医生的医德是不相同的,因为学历中1=“中专及以下”,2=“大专”,3=“本科”,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回归系数为(-0.294)可以看出,中专及以下、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医德依次升高,本科、研究生的医德状况更好,更积极 。

2.以社会认同为因变量,以医生的性别、学历、政治身份、职称、医卫工作年限为自变量时,结果发现:(1)根据标准回归系数(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得出社会认同的Beta系数最终方程式:社会认同=0.158×学历-0.280×政治身份+0.262×职称+0.289×工作年限+0.124×性别。(2)根据社会认同的回归方程可以发现第一,影响社会认同的自变量的重要程度由强到弱依次是工作年限、政治身份、职称、学历、性别;第二,工作年限这个变量对社会认同的影响最大,说明不同工作年限的医生的社会认同程度是不相同的,因为工作年限中1=“5年以下”,2=“5-10年”,3=“10-20年”,4=“20年以上”,从工作年限的回归系数为(0.289)可以看出,工作年限越长的医生社会认同度越高,工作20年以上的医生的社会认同状况更高,更理想。

3.(1)以认知维度、动机维度、行为维度、动机维度、社会认同为自变量,医德为因变量,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医德的回归方程式:医德= 69.330-0.486 ×认知维度+0.169×动机维度+0.360×行为维度+0.129×社会认同。其中认知维度Sig=0.000,因此认知维度对医德有显著相关,而情感维度、动机维度、行为维度和社会认同对医德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2)以服务宗旨、秉承医德、和谐医患、廉洁行医、规范施治为自变量,社会认同为因变量,对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社会认同的回归方程式:社会认同=48.775+0.484 ×服务宗旨+0.071×秉承医德+0.522×和谐医患+0.072×廉洁行医-0.763×规范施治。其中服务宗旨和和谐医患Sig=0.000,医德Sig=0.004,因此服务宗旨和和谐医患对社会认同有显著影响,医德对社会认同存在显著相关,而秉承医德、廉洁行医和规范施治对社会认同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

(一)医生的医德与社会认同相关不显著

由此得知,医生对其社会身份及其职责的意识较少,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正是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层面,过度追求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最大化,使得职业道德的内容与形式都受到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同时使得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愈发多元化。种种这些变化具体到医生而言,他们只重视经济效益,轻视或忽略社会效益,甚至仅仅把医疗服务局限于纯粹的技术操作范畴,而忽略了对群体自身资格、责任等的认同。“人们必须在主观上认同他们的内群体,他人的界定是不够的,个体必须将其成员身份内化为其自我概念的一部分。”[3]而事实上,本研究结果发现,医生没有充分将自己的社会认同类化为其自我概念的组成部分,所以其医德和社会认同的相关不显著。

(二)工作年限对医生社会认同的影响最大,且工作年限对医生的社会认同程度依次升高

根据群际行为的社会认同理论,个体总是努力寻求一种积极的社会认同。这就是说,为了满足人们追求自我评价的需要程度,在做群际比较时通常都是表现出“内群体偏爱”的状态[4]。因而,工作年限较高的医生相比工作年限较低的医生来说,对职业道德的自律度更好、更积极。同时,在所接受的医德教育方面,工作年限较高的医生要更加正规和系统化,这就使得其对自身身份认知程度以及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和各种规定的了解程度和情感依赖程度、动机程度更高些,行为影响程度更大些。

(三)高学历的医生与低学历的医生相比医德更高些,社会认同状况更好些

其一,个体的自身素养影响其社会认同[5]。根据自我认同理论,自我认同与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是成正相关的。因而,低学历的医生还没有形成清晰而完善的自我认同,而高学历的医生在年龄和阅历上会形成更加清晰的自我认同,自然医德也更高。其二,根据医生职业道德的认知程度的分析,高学历医生接受的医生职业道德教育相对丰富和系统化,所以社会认同状况必然是更加积极、良好的。

(四)医德的廉洁行医维度与社会认同的认知维度、规范施治和情感维度都存在负相关

即医生对自我的认知状况越不清晰,越难廉洁行医,医生情感状况越负面越难进行规范施治。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冲击,使得部分医生过度追求“物化”的价值取向,势必会出现一些与医生职业道德要求相背离的现象。如开高价药品、收红包、拿药品回扣等。因此,医生对自我身份的了解程度以及对自己职业的喜爱程度会直接影響其行医过程中的廉洁行医和规范施治。

(五)医德的服务宗旨维度与社会认同的行为维度呈现显著相关

医生的个人素质直接影响其服务宗旨,因而与其职业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医生的社会认同只有外显为行为,才能体现其服务宗旨。医生服务宗旨越高,对职业道德要求更明确,认识更充分,更能够自觉调整行为,使自身行为符合职业道德的规范。

四、结论

通过对研究结果及其讨论发现以下五个结论:(1)医生的医德与社会认同总体相关不显著,但是医德的五个维度:服务宗旨、秉承医德、和谐医患、廉洁行医、规范施治与社会认同的四个维度: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动机维度、行为维度之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2)在医生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方面,工作年限对其影响最大,两者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其次影响医生社会认同状况的因素依次为政治身份、职称、学历、性别。(3)在医生医德的影响因素方面,学历对其影响最大,两者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医生的学历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其职业道德教育相对丰富和系统化,社会认同也越积极,对群体的认同更加满意,从而促使其寻求更高的职业道德。(4)社会认同的认知维度对医德具有显著影响。医德的服务宗旨和和谐医患的维度对社会认同具有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1]邱仁宗.简论医德的内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6):3.

[2]Tajfel  H. Human and social categories Studies in social psy-

chology[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

[3]乐国安,汪新建.社会心理学理论新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

[4]付宗国.群际行为的社会同一性理论介评[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

[5]陈山源.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猜你喜欢

社会认同医德医生
最美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
民族传统体育仪式的文化解读
《彩虹艳尽半边天》对黑人女性的社会认同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换医生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