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2016-01-14陈丽娜
陈丽娜
【摘 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统筹各项资源,事业单位要在新预算法的指导思想下,构建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本文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期望对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绩效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指导思想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重新颁布修订后的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预算法贯彻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体现了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了财税改革的引领方向,为建立我国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新预算法要求,明确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指导思想,具体如下:各单位要依法履行职能,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编制本部门预算,并对预算执行结果负责;各单位要将财政补助收入、非税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均纳入到部门预算中,对支出进行统筹安排;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全力保障人员经费支出、民生支出、重大政策支出,加大财政项目资金统筹力度,保证重点建设项目支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加强预算刚性约束,控制部门预算调整事项,最大限度缩小预算差异;强化预算执行控制,积极推进和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做好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编报与审核工作,对预算执行进行跟踪监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二、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途径
1.设立预算管理机构
(1)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管理涉及的方面较广,如果仅凭借财务部门很难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由此会对预算管理的实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事业单位应当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为单位当年总体目标的制定;预算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年度预算方案的审批;统筹协调与单位预算有关的各项工作等等。可由院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并由分管财务的其他院领导担任副主任,委员会成员可由财务部门及其他职能管理部门的科长兼任。各成员要对责任及分工加以明确,以此来确保预算管理的有序开展。
(2)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可将该办公室直接设立在财务科,并由财务科长担任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预算管理办公室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的各科室科长组成。预算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与预算管理有关制度的编制;年度预算方案的编制、审核、汇总;协调预算编制与执行中的问题等工作。
(3)明确预算执行部门职责。事业单位内部各科室为预算执行部门,其职责为: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上报本科室的年度预算建议数;细化本科室预算和具体预算方案,在科室的职责范围内编制预算;配合预算管理办公室做好单位预算的平衡、协调、分析、控制、考核工作;严格执行审批下达的预算指标,并对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汇报,为预算管理办公室和预算管理委员会提供反馈信息;对本科室预算执行结果承担责任,如需调整预算,则必须向预算管理办公室和预算管理委员会提出预算调整建议,按规定进行审批。
2.规范预算编制
事业单位要规范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编制质量,为预算执行提供可靠的依据。首先,做好预算编制事前工作。事业单位应广泛收集资料,做好预测分析工作,合理确定预算指标,确保预算指标既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又具备一定弹性。如,由本单位预算执行科室编制业务预算,具体包括科研收入预算、技术服务收入预算、财政补贴收入预算、科研成本预算、人工成本预算、技术服务成本预算、其他成本预算等;由财务科汇总编制资产负债表预算、利润表预算、现金流量表预算。其次,运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事业单位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增量预算等方法。如,职能部门可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支出预算,在充分了解职能部门业务范围和职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物价水平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变化合理预测各项支出,核定预算目标。再次,规范预算编制流程,事业单位应采取“自上而下、分级编制、逐级审核、统一汇总”的预算编制流程。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国家预算法规以及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由事业单位财务科印发下一年度经费需求计划、部门支出计划以及预算表,预算执行科室根据本科室的业务情况或项目计划,在测算和分析预算年度的基础上,编制本科室的收支预算建议数,上报到财务科。
(2)事业单位财务科根据各预算执行科室提供的支出预算,结合本单位发展规划,编制“一上”预算方案,提交至预算管理办公室,经办公室讨论通过后再上报到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
(3)根据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达的“一下”预算控制数,财务科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政府采购支出进行细化,编制“二上”预算方案,提交至预算管理办公室,经办公室讨论通过后再上报到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
(4)根据预算管理位委员会下达的“二下”年度总预算批复,财务科根据本单位内部管理需要,对各项经费预算进行细化,编制经费预算分配方案,待预算管理办公室审批通过后向各预算执行科室予以公布。
(5)根据批复的单位预算对科室预算进行调整,并按照预算控制数予以执行。
3.强化预算执行控制
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核心,为确保预算执行的有序开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加强预算审查。可将编制好的预算提交管委会审查,如果预算不合理或是与单位利益相冲突,则应由提交预算的部门进行修改,然后再次提交审查,通过后方可执行。其次,为实现预算目标,可将其分解后下达到各个责任主体,这实质上是对预算指标的细化与落实。此项工作可由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预算分解过程中应遵循全局性、可控性、公平性及定量化等原则。再次,当预算确定之后,一般是不可以随意更改的,但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可对预算进行调整,如国家政策变化、单位总体规划变化等等。对于需要调整的预算,应由责任人提交书面申请,并经过逐级审批后,最终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最后,在预算执行中,要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并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要提高预算内容的可行性,并确保预算指标定位准确,在此基础上树立预算的权威性,只有预算具有足够的权威性,才能确保单位全体员工按预算要求执行。除此之外,还应通过健全相关的机制给预算执行提供保障,如组织机制、核算机制、监控机制以及考核机制等等。
4.实行预算监控
为防止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的情况发生,应当做好预算监控。首先,要构建起一套完善的预算监控体系,可由预算管委会和预算管理办公室作为监控主体,并由前者确定预算监控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程序,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过程进行监控,而后者主要负责对具体事宜的监控。其次,为使预算监控体系的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可重点对以下环节进行监控:预算编制监控、预算执行监控、差异分析以及其它方面等等,并在监控过程中采取前移控制端口、改进并完善控制方法等措施。再次,建立预警系统。该系统能够在预算事项实际发生额与预算额度较为接近时自行发出预警提示,从而使有关人员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加以注意,看其是否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同时,系统还能就超预算的事项发出预警提示,提醒有关人员要对此类问题进行判断,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当发生预算外事项时,系统也会发出预警,提示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确认事项是否存在发生的必要。
5.落实预算绩效考核
为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够真正落实到位,就必须不断加强预算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激发各部门执行预算的积极性。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考评制度。对预算的考评主要是由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考评过程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并围绕年度目标对各部门进行考评。其次,在考评方法的选择上,事业单位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依据具体考核的内容,从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以及综合记分法中,选取一种最适合的方法作为考核方法。再次,当考核工作完成之后,为使考评结果能够落实到实处,应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考核中完成预算的部门及个人,单位要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对没有完成预算目标的部门及个人,则应给予适当的惩罚。单位可将奖惩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并排除人为因素对考核结果执行的干预,这样不但可以调动部门及人员执行预算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进一步确保预算的严肃性。
三、结论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要以新预算法为指导,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从预算管理机构设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控、预算绩效考核等环节入手,强化预算刚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还要调动起全员的积极性,将预算指标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人员,激励全员完成预算指标,从而降低单位经费支出,提高单位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肖侠.事业单位强化预算管理的有效模式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0(02):56-57.
[2]励俊明.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及监控机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 ,2010(1):69-71.
[3]海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