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谱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活动中的运用
2016-01-14杨燕
杨燕
摘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小学儿童最喜欢的艺术活动之一。小学一二年级儿童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很难仅用听觉学习音乐,需要多通道感知,图谱合理运用到音乐课堂上,能够帮助儿童视听结合,化解音乐学习的难度,加深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关键词:图谱;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277-02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伴随着儿童健康成长,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科之一。一二年级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比较缺乏,感性经验不够丰富,抽象逻辑思维还在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正因为如此,他们很难用规整的思维去理解、加工复杂的内容。图谱合理运用到音乐课堂上,可以帮助儿童将看不见的音乐转化为形象化的图像,听觉的艺术与视觉的图谱相结合,化解音乐教育的难度,加深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一、图谱在五线谱教学中的运用
五线谱,简单说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它是学习音乐最基本的工具。儿童认识了五线谱,对音乐表演和创造活动有一定的帮助。而五线谱的学习与记忆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是极其抽象也是枯燥无味的,想让儿童记清每一个音符的音名、唱名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是,笔者借用图谱帮助儿童学习和记忆,实践证明图谱在五线谱的教学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在五线谱教学过程中,笔者是这样做的,先教会儿童说五线谱的儿歌。一二年级的儿童非常喜欢儿歌,“下加一线多多多,do do do;门口招手来来来,re re re;第一线上有猫咪,mi mi mi;第一间里有沙发,fa fa fa;第二线上吹哨子,sol sol sol;第二间里拉绳子,la la la;第三线上吃西瓜,si si si。”通过反复朗诵,他们了解了音越往上越高,越往下越低,读谱时要从下往上读。在了解了五线谱音符的规律之后,再用动物和物体的图片代替音符在五线谱中的位置,do用小狗表示,re用招翅膀的小鸟表示,mi用猫咪表示,fa用沙发表示,sol用哨子表示,la用手拉绳子表示,si用西瓜表示。图谱与儿歌结合的方法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寓教于乐。每次上课之前,笔者都会和学生们玩一玩音符宝宝找家的游戏,说到哪个唱名的时候,就请学生将相对应的图谱贴到五线谱的位置上。只要儿歌和图谱记住了,各个音符的唱名、音名也记住了,各个音符在五线谱上的具体位置也不会忘了。
二、图谱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运用
欣赏,是进入音乐殿堂的第一步,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儿童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而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请儿童欣赏曲子,他们却表现出各种无趣,有的不感兴趣,有的静不下来。看到此现象,老师上课的激情就一泻千里了。图谱的加入可以帮助儿童对作品产生新的认识,图谱教学法的有效利用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儿童最喜欢的图形和线条被我们请进了课堂,儿童欣赏能力提高了,注意力更集中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儿童大胆地运用自己最喜欢的、最合适的图案、颜色和线条来表示音乐,并请他们自己说一说“你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运用图谱,它被运用的意义何在?”例如,在欣赏《钟》这首歌曲,丰富歌曲过程时将句尾空白处添上杜鹃鸟的图片,引导儿童在适当的乐曲部分加上声势词语“布谷”;《小狗圆舞曲》图谱中表现小狗运动的曲线图和小狗睡觉的直线图;《杜鹃圆舞曲》图谱中表现杜鹃鸟鸣叫次数的杜鹃鸟的嘴巴……这些图谱符号对于儿童欣赏、理解乐曲的内容和情绪情感起着非常大的提示作用。
三、图谱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
演唱歌曲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活动,歌唱是小学儿童最喜欢也最愿意表现自己的表达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儿童年龄小,生活经验欠缺,有些歌曲的歌词内容难以理解,所以他们不能有效识记。这个时候图谱就能够在诠释歌词上给儿童提供很多帮助,他们边看直观图片边理解,记忆的速度变快,而且不易遗忘。图谱无形中使儿童和音乐之间产生了联系,孩子们也会为自己能够快速记忆歌词而感到高兴。如,一年级下学期的《爱唱什么歌》,曲调多用重复手法,歌词内容简单明了。“小青蛙爱唱歌,咕呱咕呱咕咕呱,他爱唱什么歌,他爱唱呀清清的小河,咕呱咕咕呱……”歌曲以小动物的叫声为素材,生动地刻画了小动物的形象,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到了后面的歌曲创编环节,由于孩子们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他们说出了许许多多小动物的名称以及相对应的生活地点。如果老师不及时记录,就会对后面的创造性歌唱表演环节造成影响。于是当孩子们说出创编内容时,笔者就出示相应的动物图谱,这样由孩子们亲自创编的歌曲诞生了。说说唱唱的过程中,无形地发展了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图谱在打击乐活动中的运用
儿童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物品发出的有规律的声音非常感兴趣,他们会用筷子有节奏地敲打杯子,会对厨房间餐具碰撞发出的声音产生联想。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节奏的训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活动中,节奏感的形成与发展使儿童注意的分配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同时也培养儿童手、眼、脑、心并用的能力。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合理运用图谱,能使儿童很快理解节奏内容,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音乐教材体系中使用的乐谱,结构体系十分复杂和抽象,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讲,比较难把握。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些实物图谱来代替。如:表现活动《小小拟音师》,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择的情境是小小厨房,儿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来模仿烧菜时可能会发出的声音,这节活动中又融入了多种节奏的练习,以实物图谱帮助儿童理解记忆。
(1)走路: X X X X | X X X X | 画上“小鞋子”
(2)切菜: XXXX XXXX | XXXX XXXX | 画上“小刀”
(3)放菜入锅 X — — | X — — | 画上“大铲子”
(4)翻炒: X X X | X X X | 画上“小铲子”和“大铲子”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给予儿童多种感官刺激,除了图谱演示外,还可以用动作及语言加以引导。例如,活动中的难点是八分和十六分音符,除了在图谱上以物体形象表示以外,还可演示由慢到快的动作作为引导,并加以语言提示。“走走,走走,切切切切,切切切切”。“炒炒,炒,炒炒,炒……”
又如,音乐活动《厨房交响乐》中厨师伯伯通过烧一道“番茄炒蛋”,传授给儿童几种节奏。如图。
(1)X X X X X
大番茄 大番茄 两个小番茄 大番茄
(2)X X X X X X X
两个小鸡蛋 两个小鸡蛋 两个小鸡蛋 大鸡蛋
(3)X X X X X X
两把小铲子 大铲子 两把小铲子 大铲子
有了形象的图谱帮助,儿童对抽象的节奏类型有了理解,就轻松掌握了难点,熟悉节奏后,操作打击乐器、对照图谱演奏,就能更加自如地与音乐“合奏”,从跟随音乐并与音乐相协调一致的活动中获得愉快体验。
五、图谱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舞蹈是动作的艺术,是通过音乐和动作塑造具体形象,表现一定主题,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感情的一种视觉表演艺术。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活动中,儿童主观上是喜欢舞蹈的,但在学习过程中总有畏难情绪,巧妙地运用图谱帮助儿童掌握舞蹈基本动作、排列舞蹈队形,孩子们慢慢都能喜欢并愿意用舞蹈语汇表现音乐。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喜欢表演,乐于动作表现,什么样的动作才能正确地诠释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合理运用图谱结合舞蹈教学就比较容易了。例如,《跳舞歌》中有笔者设计了男生的舞蹈动作、女生的舞蹈动作以及男生邀请女生跳舞的动作,怎样能让儿童结合音乐跳对自己的舞蹈动作?怎样才能使整个活动变得轻松而简单?笔者设计了简易舞蹈图谱,简笔画男孩、女孩的头像表示男生、女生,男生在外圈,女生在内圈,箭头表示行进方向,孩子们一目了然,学得轻松,跳得快乐!低年级学生舞蹈动作比较简单,但舞蹈队形变化是其中的难点。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局限,低年级儿童难以掌握集体舞的队形和位置变化。怎样提高舞蹈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怎样让儿童尽快掌握队形变化?在这学期舞蹈社团活动中,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尝试使用队形图谱法让儿童两两结伴,互相配合,以儿童熟悉的图案指导他们准确进行舞蹈中位置的变化,完成双人舞的队形变化。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的策略多种多样,图谱的合理有效运用可以帮助儿童轻松理解记忆、巧妙解决难点、激发自主学习兴趣等。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什么样的图谱既美观实用、浅显易懂,又能准确地表达老师的意图,还有待我们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林珍.音乐活动中的图谱设计与介入方式[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3,(02).
[2]杨静.聆听中的“视觉刺激”——论音乐欣赏中的图谱利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