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优化探讨
2016-01-14刘雅淑孟春凤周红波
刘雅淑 孟春凤 周红波
摘要:本文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实践,探讨了目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达到优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优化;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205-02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阶段,是基础理论学习深化、升华的重要环节。环境工程作为应用性强的工科专业,其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相关的设计、实验、计算、绘图、分析讨论和论文撰写等工作,对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随着近年来创新意识的提高,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日趋重视,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近年来对本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指导实践,探讨一下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优化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科研能力。
一、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1.学生整体科研水平较弱。①文献查阅能力不足,在进入毕业设计之前,本科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较少接触科研论文,没有学习过如何查阅文献。本校少数学生在大二或大三期间,通过参与专业老师的科研项目对科研论文有少许了解,对研究领域有了初步认识。但大部分学生较少接触相关研究,不懂得如何使用数据库和关键词进行科研论文的检索,对专业老师的研究领域所知甚少。计算机的普及使学生更多依赖百度等网络搜索工具,搜到的多是网络文章和新闻稿件等,很难有效地查询到所需的科研文献,获得的信息科学性较差。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指导教师通常会为学生提供几份相关文献作为参考,但文献查阅能力的欠缺直接导致学生无法进一步扩展。没有足够有效的文献阅读量,限制了学生对毕业设计题目的理解和整体把握,遇到问题时不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寻找答案,学生过于依赖老师而不能独立思考。这些情况就造成了师生两方事倍功半的结果,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打消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体现毕业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文献阅读能力不足导致的另一后果就是论文口语化严重,语句不通顺,表达不清楚、不严谨,不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讨论分析。②实验能力有待提高,实验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目前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普通存在动手能力较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的情况,这可能是“90后”大学生的通病——高分低能。在毕业设计的实验环节中,学生操作较为松散,不能保证数据的精确度和重复性,人为误差较显著;遇到实验过程中的失败状况无法解决,大多求助于老师。这是平时的实验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造成的。本校环境工程专业设置了《环境监测实验》、《无机化学》和《环境工程实验》等实验类课程,紧随理论课程的学习,以便学生能够强化巩固。但这些课程大多没有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这一问题在平时的实验课程中就有所体现:对于刚学习过的理论知识,如离子色谱、气相色谱的工作原理、生化需氧量(COD)的意义等,只有少数同学能够回答清楚;对于某些实验步骤不明白其存在意义,缺乏探究到底的主动性,以实验结束得到实验数据为万事大吉,有敷衍交差的心态;有些学生基本的仪器操作技能也存在问题,如滴定实验的正确操作、显色终点的确定,这都直接影响着实验数据的准确,也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在短暂的实验课教学中,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很难得到充分训练,以致在面对毕业设计中未知的分析实验时无从下手。实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学生实验能力的欠缺提醒专业教师应在日常学习中加强相关训练,为学生提供科研氛围,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进行毕业设计时正值学生考研和工作面试的高峰期,占用了他们大量的精力,一些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出于对就业和考研实际情况的考虑,对学生管理也多有松懈,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出现较多问题。①语句不通,格式混乱。本校针对理工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出台了详细的撰写规范,对题目、摘要、论文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每一部分的字体、图表和段落格式都有明确要求。但学生成稿的论文依然格式混乱,如:表达口语化,语句不通顺;表格图形没有表头、图名或编号;字体和段落格式与规范不一致;上下角标错误;多余的空格;计量单位格式不统一;参考文献编排不合要求,等等。一些基本问题往往修改两三遍后还存在于文稿之中。②数据分析讨论不足。实验类毕业论文中,对于监测数据和实验所得结果,学生往往只是单纯列表或列图,对于图表中的数据和反映的实验规律没有思考和说明分析;或是仅仅能做到看图说话,不能讨论数据形成的原因和机理,不会引用文献展开对比分析讨论。最终导致论文内容肤浅简单,“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出现“只见图表不见文字”的情况,结论缺乏准确性和针对性,过于空泛。③制图不规范。此类问题多在设计类毕业论文中出现。CAD运用不够纯熟,制图时工艺管线和构筑物轮廓粗细不分、虚实不分;字体大小不统一;平面图上缺少风速风向玫瑰图;构筑物剖面图数量不够,等等。制图通常是设计类毕业论文后期的工作,如果学生前期工作较为松散,在此时往往时间仓促,不能认真绘制或修改,导致较多问题。
二、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方法探索
1.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提升科研水平。教师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应紧密结合实际,丰富设计题目,给学生制定的毕业设计要符合实际。专业教师应在主要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扩展毕业设计的研究领域,使毕业设计题目多元化,既要突出本系特色方向,也要尽可能地涵盖环境工程专业能够涉及的各个领域,如水、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等。同时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以满足不同研究方向实验测试的需求。多元化并且紧贴社会所需的题目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使其在此过程中能有较大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相似题目导致的学生间互相借鉴论文内容的问题,做到一人一题,独立完成。此外,教师本身也应积极申请各类型的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科学基金等,不仅能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平台。
2.强化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科研能力的锻炼。①在进入大四毕业设计之前,可安排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文献检索课程的短期学习,使学生了解、熟练并掌握科研文献的检索方法,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将会事半功倍。某些高校会有由图书馆老师定期开展的科研文献搜索、管理方面的专题讲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值得借鉴。②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考核可采取笔试和仪器操作并行的形式,强化学生掌握仪器的正确操作法,理解实验步骤的目的和意义,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针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不足的情况,应重新审视实验课程教学成果,提高实验课教学要求。目前实验课程多为分组进行,每一小组三四名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验锻炼。针对这种情况可扩大实验室规模,尽量做到每名学生都能进行完整的实验操作,保证人手一组实验数据,避免出现小组内“课堂不动手,课后抄报告”的情况。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专业老师的科研工作等,进一步扩大校内大学生创新计划和优秀生的培养规模,力争更多的学生更早得到专业科研训练;在老师指导之余,发动本专业研究生的带动作用,让更多甚至全部的学生参与到实验室工作,使科研训练由浅入深贯穿整个大学时期,养成认真端正的科研态度,为大四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提高效率,也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端正师生态度,加强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和督促工作。师生两方均应端正态度,对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其自身的研究生求学阶段大多得到的是导师较为宽松的指导,这一方式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有助于展现个人的创新研究能力,所以一些青年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往往会借鉴这种方法。但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一方式不可照搬。大学生并非专业的科研人员,科研素养和积极性有待提高,在有限的时间内暂时不能独立自主完成给定的目标,还需要老师较多的指导和鼓励。指导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才能真正起到鞭策督促的作用:可为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安排合理且较详细的时间计划表,在每一阶段定时验收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展,对每一部分出现的小问题尽可能修改完善,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随时指导,使其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切忌“放羊式”管理。从学生方面来说,专业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可以在平时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其理解毕业设计对以后工作、科研的重要性,明白这是一件有利于自身的工作,应端正态度,竭尽全力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进行,不可有应付交差的敷衍心理。
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更要强化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始终是毕业设计的主体,指导老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一份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需要指导老师和学生从始至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斟酌修改。希望师生端正态度,共同努力,强化过程管理,不断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整体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芳艳,王新刚,叶琳.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与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23-24.
[2]周红波,朱国兴,沈小平,刘雅淑.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大学生科研潜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