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2016-01-14刘志雄
摘要:建立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已经成为保障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重要措施,对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化办学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广西高校的知名度不高,高校教育质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滑趋势,国际合作办学层次不高,国际合作办学的影响力需要提升,因而需要建立管理机制、监控机制、预警机制和激励机制,保障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国际合作办学。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国际合作办学;教育質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11-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强调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可见,开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办学早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学者们积极关注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办学问题,研究了在哲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国际化[1]、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2]。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良好形势下,广西凭借面向东盟的地理区位优势,在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积累了经验。广西如何建立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以进一步促进国际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
一、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整体状况
1.吸引来华留学生越来越多。近5年来,来广西高校学习的留学生数量年均增长速度达20%,高于全国18%的年均增长水平。2013年广西在校留学生人数实现了新突破,达到10130人,比2010年增长64%。其中,东盟国家的留学生达到8332人,比2010年增长55%。2014年,由于受到国际关系因素影响,东盟留学生增长小幅回跌,但其他国家留学生却增长了近千人。广西已进入全国留学生人数较多的省份行列。
2.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范围越来越广。长期以来,在广西高校中仅有广西民族大学等区内重点高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如今,2014广西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增加到了29所(2014年),留学生分布的国家和地区从2010年的82个增加到了96个。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截至2015年5月,该校已与17个国家、地区的137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2012年,广西民族大学与英国斯泰福厦大学成功开展了会计学专业合作办学,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广西区内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随后,广西财经学院也开启了国际合作办学之路。
3.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模式众多。在合作办学的模式中,举办孔子学院,在东盟国家开展中文专业和汉语教学,为东盟国家提供专门技能的汉语培训及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此外,采用“3+1”、“2+2”以及“4+0”教学模式,其中“3+1”教学模式要求在国内学习3年,在语言对象国(东盟、美国)学习1年,从而完成大学学业。“4+0”教学模式是广西民族大学中英学院会计学本科项目采取的特有模式,即大学四年全部在广西民族大学学习,全部专业课程采取全英文教学,聘请国外师资进行教学。通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为广西高校长远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二、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质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滑趋势。近十年来,广西招收的外国留学生中来自东盟的留学生占比高达90%以上。其中,来自越南的留学生占多数。由于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加上学生的努力程度,整体教育质量在下降。同时,越南的经济增长水平却比较落后,导致其本国的教育水平也比较落后,加上广西中学阶段的教育质量就远远高于越南中学阶段的教育,由于没有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越南等国家的留学生来华学习普遍感到困难,结果普遍出现逃课、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等现象,这影响了广西高校留学生的教育质量。
2.国际合作办学层次不高。目前,广西国际合作办学层次不高,仍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级别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屈指可数。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作为广西高校开展实施国际性大学发展战略的典范,该校在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中基本涉及本科层次的教育合作,高层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合作办学几乎没有。国际合作办学的专业集中于经管类专业,国际合作办学的层次不高,办学质量也参差不齐。
3.国际合作办学的影响力需要提升。与国内众多省区知名高等学府相比,广西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影响力仍需提升。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范围较窄,涉及专业较窄,基本上围绕与东盟国家开展的经贸活动相关的经管专业为主。由于受到双边政治意识形态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广西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高校在其本国基本上与广西高校在国内的地位相当,其国际影响力有限,需要提升。
4.广西高校的知名度不高。广西高校的知名度不高也成为了制约广西高校发展的瓶颈。在2014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仅有广西大学进入全国100强高校,排名第99位。广西通过开设特色专业,提高高校的知名度。例如,广西民族大学通过开设小语种专业,成为中国开设东南亚语种本科专业最齐全的高校之一。2001年1月广西民族大学与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一同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广西高校仍然需要综合提升学科专业实力。
三、广西高校加强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性
1.能够提高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化办学的知名度。提高教育质量是增强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3]。对广西而言,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办学中的教育质量保障,能够提高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化办学的知名度,并扩大影响力。例如,2006年桂林理工大学与英国伯明瀚城市大学合作开办市场营销专业的中英合作办学,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提高了学生素质。
2.能够提升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化办学的层次。加强教学质量保障,通过在本科层次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能够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并在办学中扩大专业,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为在研究生等高层次开展国际化办学打下基础。可见,提高教学质量是国际合作办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开展研究生层面的国际化办学,能够提高广西高校人才培养层次。
3.能够扩大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化办学的影响力。广西具有面向东盟非常明显的区位优势,通过为东盟国家培养大批本科生,发挥了国际合作办学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扩大了地区影响力。在质量保障基础上,广西高校进一步坚持“高起点、高层次、国际化”的国际办学理念,打造别具一格的办学特色,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办学的水平,将影响力扩大至全世界。
4.能够提升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化办学的竞争力。广西高校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不强,开展国际化办学的重要思路在于依托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开展非通用语言教育、经贸等领域的国际化办学是其重要对象。因此,保障教育质量是提升广西国际化办学竞争力的前提。同时,依靠强大的师资力量,保障教育质量,使得广西高校在面向东盟国家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四、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
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需要不断推进[4]。然而,当前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仍然存在众多问题,因而需要建立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保障教育质量。
1.建立管理机制,保障教学质量。广西高校国际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的下降,与学校的管理机制密切相关。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构建从学校职能部门管理,到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再到教师管理的三重管理体制。只有建立全面的管理机制,保障教学质量,才能有助于促进国际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监控机制,保障教学质量。建立监控机制,组建一支监控教学力量。可以通过组建由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处长、二级学院院长、退休老督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共同构成的监控教学力量。此外,建立教学评价体系,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将学生评教的结果有效地反馈到有关教师,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5]。对出现重大教学事故的教师,需要进行教学事故处理。
3.建立预警机制,保障教学质量。建立教学预警机制,需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教学预警机制,实现学校与学生及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教学预警机制,警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效果,认真讲授每一堂课,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此外,可以发现学生学业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防止出现由于所修学分不足或者挂科而出现无法毕业的现象。
4.建立激励机制,保障教学质量。“让优秀成为动力”、“让先进成为习惯”已经成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通过建立科学、公正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從而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并通过创造性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建立激励机制有助于高校教师主动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重视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更加能够保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立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哲学视野[J].兰州学刊,2007,(01):197-199.
[2]颜黎光.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3,(13):58-60.
[3]刘利民.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性[DB/OL].腾讯教育,http://edu.qq.com/a/20131126/012968.htm,2013-11-26.
[4]刘志雄,张凌生.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实践——基于改进的三重螺旋模式的分析[J].江苏商论,2015,(05):84-88.
[5]樊超,樊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反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0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