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职业技能竞赛热点问题研究

2016-01-14万捷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教育问题

万捷

摘要:近年来,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的教改和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技能大赛公平性面临考验,商业化和功利化问题抬头明显,如不及时加以调整,将使大赛背离初衷。

本文针对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辩证分析,指出表象背后的原因及危害,提出建设性意见。这些建议期望能有益于大赛机制、体制完善,促使技能大赛回归本义、良性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问题;对策;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185-02

近年来,在教育主管部门倡导下,全国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声势浩大地开展起来,形成一种“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新局面。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引领了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加速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进程,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极大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肯定技能大赛功效的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制度和实施中的疏漏以及认识上的局限,大赛存在公平性缺失、商业化和功利化等偏差,且日渐影响到大赛声誉和自身良性发展,因此有必要正视偏差并找出应对之策,以期完善大赛的体制与机制建设。

一、关于大赛的公平性问题

在一些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承办院校参赛的公平性问题已引起参赛院校普遍质疑。经统计发现,从2012—2014年某市数届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参赛院校中,承办院校连续三年获一等奖的比例高达100%,远高于非承办院校。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固然与承办院校的总体水平较高、自上而下比较重视有关,但不可否认,承办院校所具有的资源优势也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资源优势体现在场地和设备优势、命题优势以及裁判优势等方面。一是承办院校的备赛场地和设备就是比赛场地和设备,承办院校参赛师生可优先于其他参赛院校的师生熟悉场地和设备,提前做到心中有数,这对其他参赛院校有失公允。二是省级技能竞赛的命题权通常下放给承办院校,由承办院校委托大赛设备提供商或赞助商命题,由此承办院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充分做好赛前准备。三是省级技能竞赛裁判的选聘权也下放给承办院校,本着利益本位的思想,承办院校通常选聘本校教师担当裁判长职务,同时也将利益相关方的教师、企业人员聘为裁判,这就摈除了大多数参赛院校的教师进入裁判组的权利,也消解了他们今后继续参赛的积极性。

解决承办院校参赛公平性问题的关键是要打破其对资源的垄断。笔者认为,可有以下几种解决路径:

第一,使用第三方场地,最大限度地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当然,这样做会加大承办单位的经济付出,但相较于技能大赛的客观、公平及示范引领作用,一定的资金投入是完全必要的,政府财政也应给予承办单位适当的经费补贴。

第二,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改变现有命题难度和深度。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的命题环节中,应把保密工作放在首位。一是在组建命题组时,应专门从外省市聘请专家进行封闭式命题,以保证试题命题的保密性,避免在命题环节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技能竞赛的客观公正性。二是应根据国家保密法要求,加强对涉密人员的管理,制定相关的约束惩罚措施,使涉密人员不能也不敢泄密。除了加强命题的保密工作外,还应正确把握命题的难度与深度。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拔功能,要求大赛的命题难度和深度应高于一般考试和竞赛命题。笔者认为,对于省级技能大赛暨全国技能大赛选拔赛中,应以20%~30%参赛选手完成比赛为难度标准,以便选出代表本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优秀选手。

第三,建立严格的裁判选聘和评判工作监督机制。裁判的选聘与大赛的公正性直接相关,为确保大赛的客观公正,在选聘裁判时应建立严格的制度,裁判选聘制度应包含:(1)考察制度。广开渠道,广泛借力业内人士,了解拟聘裁判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秉公办事的品行、素质及口碑,将表现优良的人员聘为裁判员;(2)回避制度。在选聘制度中应规定,有选手参赛的院校,其教师不得参加裁判队伍。(3)选人制度。为使竞赛具有高水平,在组建裁判队伍时,应注重裁判的权威性、专业性、广泛性和代表性,使裁判队伍具有全国一流水平。(4)公开制度。为方便监督裁判的选聘工作,裁判人员名单应对外公布。除选聘裁判外,评判工作也影响着技能大赛的客观公正。因此,为保证公平公正,最终实现阳光评审,需要发挥监督机制的效力,从制度建设方面对评委的工作实行监督。建议在技能大赛的制度建设中设立“监审委员会”,负责监督各项目评委的工作,并对技能大赛的整体评审、评判工作进行监督。另外,还应建立约束惩罚机制,制定相关约束措施,一旦发现评委有不正当行为,就要取消其评委资格,并给予严重警告。

二、关于大赛的商业化趋势

近几年来,大赛的商业化氛围愈演愈烈,比赛设备由企业“赞助”,但是学校并未因此少花了钱,可以说“劳民伤财”。在有些赛项中,由于要规避裁判打分因素,比赛往往采用软件或系统判定为主,于是一些软件公司开发出了竞赛软件,千方百计赞助国赛、省赛。一旦被选为“御用软件”,价格也就变得异常昂贵,“以赛促销”成为软件公司的主要销售手段。有的软件中标后,只能使用2~3年,逼迫学校到期之后,再次花钱重新采购。各校不多的办学经费,都被动辄十几万、几十万元的采购费吞噬,真正能落实到专业和课程建设上的投资被大为压缩。硬件也存在类似的状况,由于有些大赛赞助商的设备型号不具兼容性,导致今年刚刚花钱购买的设备,到下一届比赛时,无法发挥作用,必须重新购买新型号设备,再一次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以上问题的出现,直接原因在于技能大赛的主办方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个别设备企业钻了空子。因此,建立相关制度成为当务之急。

1.大赛的各个赛项应使用开放式免费软件。该软件由主办方开发,或者由赞助企业提供教学版软件,供相关院校免费使用。

2.主办方应设立大赛专项基金用于购买大赛设备,在备赛时,供参赛院校采用租、借等方式使用,断绝企业与学校的经济联系,切实减轻学校的经济负担。

三、关于大赛的功利化问题

1.“精英教育”倾向。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优质生源、解决学生就业难等关键问题,因此,培养技能精英,在大赛中多获奖、获高级别奖,已然成为一些职业院校每年的重点工作。这些院校不惜举全校之力抓大赛,全力以赴促竞赛,将有望获奖的学生挑选出来组成大赛训练组,再由学校认可的优秀教师个别辅导,长时间封闭训练,以期获得好成绩。这种做法,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大赛获得技能提升的正当要求,背离了技能大赛的设计初衷。

2.“应赛教育”倾向。一些学校把教学和实训完全纳入与技能大赛对口的系列训练,为赛而学、以赛代学,只重视大赛项目技能的传授与学习,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技能,忽视素质教育;只重视实际操作,忽略赖以支撑实践的理论知识及相关人文素养学习。学生一进校就“死训硬练”,完全成了大赛的预备选手,教学和实训走向注重技能而忽略理论的另一个极端。这种应赛教育倾向下的教学模式,不可能造就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也有违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3.“为赛而赛”倾向。为了名利双收,一些学校表现出对技能竞赛的特殊嗜好,每年都密切关注新的竞赛项目,只要新项目一出现就组织教师参加,甚至不惜让教师停课来保证训练时间,这样,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也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出现了大赛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

针对技能大赛出现的某些功利化倾向,我们应清醒认识,并积极寻找对策加以解决。

第一,建立科学公正的教育质量评估和竞赛评判制度。技能大赛既是选手的竞技舞台,也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检验平台。技能大赛的每一个环节及细节,都是参赛选手和院校关注的焦点。确保技能竞赛的评判质量,也就确保了大赛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引领,进而有助于消解技能“精英教育”的非良倾向。因此,我们应坚持以用人企业和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教育部、人社部颁布的技能训练教学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和竞赛评判标准,并逐步形成公平、公正的评估与评判制度及文化环境。

第二,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的督导制度。国务院颁布的《教育督导条例》再次明确,教育督导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它通过对所辖学校进行监督、检查,并向社会公布督导报告,有效保证国家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的的实现。但是,目前我国教育督导的主要对象是普通中小学教育、幼儿教育。将教育督导制度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在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管理方面形成面向社会的监督、检查制度文化,将有力钳制部分职业院校在教学和实训方面表现出的“应赛教育”倾向。

第三,树立正确的参赛观念。职业院校参加技能大赛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奖牌而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职业院校应把技能大赛作为了解企业最新用工需求的窗口,作为接触实际生产过程的手段,作为学习其他先进学校的平台。只有让技能大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生产一线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邹吉权.我国职业技能竞赛公平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19).

[2]史文生.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3]池峰.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制度亟待改革[N].人民政协报,2014-8-4(06).

[4]李媛媛.我国职业技能竞赛的问题与建议[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11.

[5]任凯.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功利化倾向的文化归因[EB/OL].http://wenku.baidu.com/link?url.

[6]赵平.高职院校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功利性表现与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9).

猜你喜欢

技能大赛职业教育问题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