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校修读学分的研究与实践
2016-01-14纪常鲲冯文艳纪常虹
纪常鲲 冯文艳 纪常虹
摘要:2014年9月,辽宁省教育厅首次启动普通高校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开展省内高校跨校修读学分互认,成为推进辽宁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辽宁省实施跨校修读学分的背景与意义,分析了跨校修读的优点以及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创新性地提出了完善跨校修读学分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辽宁省跨校修学分的成功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跨校修读学分;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98-02
一、实施跨校修读学分的背景与意义
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兴起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的背景下,国内也相继开展了开放课程的开发建设工作。2012年,教育部组织了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共享工作。其中,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要是以科学及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以及学术讲座为主,侧重点是在大众中普及和传播知识;而精品资源共享课则以打造高校课程为重点,具体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重点为高校师生服务,同时也面向广大社会学习者开放。截止2014年6月,在“爱课程”网站上线的课程已经达到1038门,课程资源总数达到近30万,已有394所学校的课程成功上线。
2015年教育部在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的组织与管理,促进课程的应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跨校修读学分,是指高校间以第三方教学管理平台为依托,在前期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基础上,在校学生可以根据高校间的协议选择修读非本校开设的课程并获得相应学分,且所获学分须由本校审核后给予认可的一种新型教学管理模式。2005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学生可以根据校际间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由本校审核后予以承认。”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这些规定的出台为实现跨校修读学分提供了理论与政策依据,同时也充分说明了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促进高校间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教学观念转变、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近几年,国内高校以地域范围或以联盟的方式,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跨校修读学分的实践与探索。从操作层面来说,区域间尤其是省内实施跨校修读学分更容易实现。2011年8月,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2011年度辽宁省高等学校本科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选题遴选”工作,批准60个选题开始启动建设,并以此为契机逐步探索跨校修读学分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辽宁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网(www.upln.cn)上相继开放了辽宁省大学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目前已上线的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已达到300门。2014年9月,辽宁省教育厅首次启动普通高校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开展省内高校跨校修读学分互认,成为推进辽宁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省内各高校可结合各自实际需要自愿申请参加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并在辽宁省精品开放课程平台上线的课程范围内选择跨校修读课程,包括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24所高校的5,130名学生通过已经开发完成并通过测试的辽宁省“大学生在线学习平台”选修了精品开放课程平台的49门课程,实现了跨校修读学分。2015年1月,辽宁省在认真总结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了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跨校修读学分工作,省内20余所高校的5,000余名学生通过辽宁省“大学生在线学习平台”修读了75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
二、实施跨校修读学分的优点
试行省内高校之间学分互认是辽宁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落实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实施跨校修读学分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解决高校课程资源不足的矛盾。近年来,伴随高校的持续扩招所带来的学生人数增长,高等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面临巨大的压力,而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管理模式打破了校际壁垒,在降低学校办学成本的同时,也有效地缓解了高校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的现状。
2.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更大满足。跨校修读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便利性和灵活性,学生修读课程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本校就可以选修其他学校的优质课程,既可以领略其他院校高水平授课教师的风采,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消化水平量身制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跨校修读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得到极大满足,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之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教师可借助在线教育,更好地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授课,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模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采用传统课堂讲授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教学,这一新形式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能够拓展学生思路,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促进高校间的交流合作以及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建课教师和用课教师需要共同商定与课程有关的具体内容,因此会保持密切的沟通与交流,这将大大促进两校之间教师的交流合作。实施跨校修读学分,通过学生的流动,进而带动高校间的合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其他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三、实施跨校修读学分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在跨校修读学分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执行力欠缺。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能力有差别,有部分学生未按照教学要求观看视频,个别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点,影响课程整体进度,并且存在一定的作业互抄现象。
2.翻转课堂效果有待提高。学生尚未完全适应在线学习这一新的模式,不善于提问、主动性不强,这两点直接影响了翻转课堂的效果。在翻转课堂中,要求老师能够通过设问、学生之间的讨论以及学生完成作业、测试等相关情况综合衡量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而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
3.课程内容滞后于社会的发展需求。部分课程内容陈旧,存在建课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的现象。
4.在线学习平台建设有待提高。学生观看视频经常出现卡机现象,有些课程使用方没有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实施效果。
5.跨校修读学分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实践应用中,跨校修读学分在教学管理、期末考核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辽宁省针对这一新兴的教学管理模式尚未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校修读学分的实施效果。
四、实施跨校修读学分的建议与对策
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尚处在改革与实验阶段,建议今后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视频、在线练习、在线测验、在线作业、在线讨论等,积极推行问题式、发现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做到慕课式的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2.课程建设方要根据教学需要充实和丰富线上教学资源。线上教学资源平台的更新和完善需要花费教学团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建议建立对教师的保护与激励机制:保护主要体现在对建课教师知识产权的尊重,通过技术手段对建课教师的授课视频等知识产权加以保护;激励主要体现在对建课教师在职称评定、业绩考核、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从而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投入到跨校修读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中来。
3.加强在线学习平台建设。技术支持是完成跨校修读学分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高校选用第三方资源共享课平台较为常见,这样往往造成平台使用方与平台开发方的脱节。建议由跨校修读的双方高校直接参与到教学平台的制作过程中,同时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使平台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4.制定跨校修读学分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实施跨校修读学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规范教学管理环节,解决各高校之间学分互认的差异,从而保证跨校修读学分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爱课程”网站[EB/OL].http://www.icourses.cn/gjpkc/sy/yw/20140626/t_10241.htm1.
[2]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网[EB/OL]www.upln.cn.
[3]罗菲.对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项目的思考——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196.
[4]吴爽.高校资源共享背景下的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J].理论观察,2015,(2):136.
[5]吴海娜.大学物理课程跨校修读学分的实践与研究[J].物理与工程,201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