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改革
2016-01-14刘丽亚河北省唐县第五中学072350
刘丽亚 (河北省唐县第五中学 072350)
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Sarah Phillips.少年儿童英语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露茜·卡尔金斯.如何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M],海天出版社,2002.
[6]龚亚夫,郝建平主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责编张亚欣)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改革
刘丽亚(河北省唐县第五中学072350)
摘要: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的推广与应用,迫使我们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而且,语文教学长期的“高耗低效”现象,需要我们寻找解决的方案与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
王陈斌,工作单位: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岩溪中心小学,职称: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教研成果:从教多年来,一直植根课堂,潜心研究英语教学。目前已有多篇论文获奖。
[4]惠幼莲,洪子锐,新课程教学法:小学英语[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鲁子问.小学英语教育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117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者,古今之通理也。”当传统教育走向“精英”和“败劣”的两极,当家长们发出孩子厌学的无奈叹息,当我们安身立命的学校因升学率低而陷入撤并的窘地,我们不得不想到一个词——改革。确实,我们的课堂需要改革。
思想决定行为。坚定的课改思想,使我们南下江苏,北上承德。青苑张登中学留下过我们学习的脚步,唐县迷城中学见证过我们请教的身影。一路走来,一路收获,关于课改,我感觉自己已从“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羞答答,到了“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潇潇洒洒。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在课改中的尝试。
一、划分小组明目的
我把全班学生按能力高低分成ABC三等,编排学习小组,达到A帮B,B帮C,生帮生“一对红”继而“全班红”的目的。
王明伟是七年级一班第五组的一名学生。他成绩差,懒于动手,每天都不写作业。更让人头疼不已的是他“金口难开”,任凭教师怎么提问,他一律不开口说话。当然绝大部分情况是他根本不会。但对于简单问题,他也拒绝回答。有一次,我在提问到他第五遍之后,他仍一声不吭地站着。我压住火气问班里其他学生:“王明伟课间跟你们说话吗?”学生大声回答:“说。有时还骂人呢!”了解情况后,我把王明伟叫到办公室,没有半句怨言、批评、责备,而是鼓励他上课勤动手,敢开口,勇抬头,和同学多交往,还把班里有名的“快嘴”李韦调到他对面做邻桌帮助他,并叮嘱对李韦利用课间、自习课多提问他,让他背一首诗,读几个词语,念几段课文,给他创造开口说话的机会。经过两天观察,我发现王明伟有了起色,赶紧趁热打铁,让他事先准备好,翻译《口技》中一句话。上课我提问他时,果然,王明伟翻译的很准确,只是声音还“细若蚊足”。我对李韦和王明伟分别进行了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加油。
就这样李韦帮王明伟,董锐萌帮彭文,王艺霖帮刘云峰……这些学生都在互帮互助中快乐了自己,提高了自己。说实话,对于王明伟、彭文、刘云峰等学困生,若是由我来帮助他们,那将是一个多么费时费神、费劲的大难题啊,但是李韦、董锐萌、王艺霖这些优秀的小组长们把这些难题圆满解决了。
二、培养“师傅”激兴趣
依据学生争强好胜、好为人师的特点,我明确小组中成绩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师傅”的地位,激发该生帮助学困生的兴趣和信心。同时,鼓励被帮助的学生:如果努力,自己也能当上“师傅”,并倡导“师傅”走上讲台,充当老师。
杜双双是一位聪明、漂亮、热情、活泼的小姑娘,我让她做了第三组的“师傅”,这位“师傅”果然名不虚传。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把学习内容编成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内容是《记叙文文的阅读技巧》。在导学案上,我设计了记叙文的定义,记叙的要素、顺序、线索,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概括,环境描写的作用,语言的赏析等几个问题,并明确指出,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能在人手一册的《渔夫阅读》中找到,难点是我要学生自己给出每个问题的实例,且不能是《渔夫阅读》这本书上的。根据学情,我感觉在举“环境描写的作用”的例子时,学生会有困难,因为这是个最难的“难点”。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公开课上学习内容进展到这一步时,杜双双表现非常好。只见她拿着写有答案的小黑板信步走上讲台,同时上讲台的还有她的助手安天凤。到了讲台,天凤扶稳小黑板,双双从容讲解。讲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之一,“点明时间,推动下文情节发展”时,双双举了七年级上册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一句话:“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讲到了作用之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时,双双举了刚刚过去的期中考试,记叙文《每一缕阳光都该照耀到新生命》阅读中的一句话:“在极为寂静的井下500米处,头上的矿灯照射出隐约灯光,周围异常安静,只有近处岩层渗出的地下水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掺杂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掘煤的爆破声。”她讲得清楚异常,准确无误,比我这个老师有过之而无不及。课后,听课教师们纷纷赞叹:“你的学生真棒!”“还能联系到上册学过的知识,还能想到考卷上的考题,挺厉害!”这就是课改中走出的学生。
三、当堂检测出效果
所有课改的策略,都是为了打造高效率课堂,划分小组,培养“师傅”,当然也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当堂检测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环节。所以,一节课当堂检测必不可少。只有有了教师的检测和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学起来才有劲头,才有奔头,而我们才明知道这一课的教学效果如何。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带有我们教师红笔批注的作文,学生会很珍惜,会仔细看批语,会真的在下次写作中引起注意。而我们只写一个简单的“阅”字,或只打一个对勾的作文,学生会哀叹着、无奈着快速地收进书包里。同样做过学生的我们又何尝没有过这种心境啊!偶然翻出自己学生时代的日记本,看着上面老师的红色笔迹,看着上面恍如昨天的遥远日期,我们怎么可能不心有所动?
学生渴求教师的认可,盼望同学的肯定,一个满意的分数,几句夸赞的话语,几十双羡慕的眼神,会让一个学生受用好几天。可见,当堂检测多么重要,这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课前课上辛苦工作的有效检测,何乐而不为呢?
因为需要,我们改革着,因为改革,我们收获着。风雨无悔课改路,喜看桃李满天涯!
参考文献:
[1]管建刚.不做教书匠[M],福建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新课程标准[S],2011.
(责编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