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学分制情景下独立学院大学生选课行为偏好分析

2016-01-14何祥荣张哲刘伟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独立学院对策

何祥荣 张哲 刘伟兰

摘要:论文以笔者所在单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代表性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获取选课行为偏好数据,并利用SPSS软件,采用分层面个别进行因素分析法依次对课程、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数据分析表明,完全学分制情景下该独立学院大学生具有显著的行为偏好。论文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独立学院;选课;偏好;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65-03

一、引言

完全学分制教学改革一直是当前国内高等教育改革探索的热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给高校管理决策、教育资源供给等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引起了高校教育者、管理者的极大关注。近年来,独立学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正朝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方向转型,并探索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极大挑战。当前,国内独立学院普遍存在专职师资缺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等特征,给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阻力。独立学院在实施完全学分制过程中能否充分、有效地发挥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尽可能地减少投入,同时提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等,需要全面、透彻地分析学生的选课行为偏好,实施事前控制,为顺利实施完全学分制提供较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笔者所在高校自2012年开始采取小范围试点、逐步推广的方式实行完全学分制,至今已在2012级、2013级、2014级学生中全面展开,虽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挑战,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二、完全学分制概念

完全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打破了专业的限制和修业年限的限制,突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框架,在学习灵活性和自由度上得到创新。完全学分制体现了市场性与灵活性,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理性”、“自主”的文化观念,有利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完全学分制情景下,大学生以“自主选课”为核心,高校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年限,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与职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以供学生选择。完全学分制打破学年制在高校固有模式,同时面临高校课程、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师资建设等多重挑战。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12级、2013级、2014级中共抽取样本360人,发放问卷360份,回收问卷355份,有效问卷345份,回收率为98.6%,有效率为97.2%。

(二)研究工具

本文采取Likert五点量表,围绕课程、教师、学生三个维度设计“完全学分制情景下大学生选课认知与偏好”问卷题项,题项问题答案为“非常同意”、“很同意”、“一般”、“很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得分依次为:5、4、3、2、1,共设计20个题项。问卷信度与效度值分别为0.854、0.822,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分布为2777.022,自由度为222,显著性概率值p=0.000<0.05,达到显著水平,拒绝原假设,数据文件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四、数据分析及结果

(一)数据分析工具与方法

本文采取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采集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方法。本文在对大学生选课行为进行分析时,问卷设计了多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包括多个观测变量,采用分层面个别进行因素分析法依次对课程、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剔除不相关或相关性较小的变量,最终确定影响因素。

完全学分制的有效实施与充足的课程资源分不开,本文根据课程具有的多方面属性设计了“开课时间”、“开课地点”、“与专业的相关性”、“易学性”、“是否可跨专业选课”、“规定开课人数”等6个观测变量,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如表1所示,最后剔除“开课地点”、“规定开课人数”等变量,剩余的4个题项共萃取一个因素,解释变异量为48.89%。

(三)教师维度因子分析

教师开课的质量与数量与完全学分制的顺利实施紧密相关,教师具有多重属性,本文设计了“教师职称”、“教师学历”、“教师科研能力”、“教师学问严谨性”、“教师对课程要求宽松性”、“教师授课幽默性”、“教师给分松紧性”等7个观测变量,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如表2所示,最后剔除“教师职称”、“教师学历”等变量,剩余3个题项共萃取一个因素,解释变异量为65.89%。

(四)学生维度因子分析

在完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在选课前应事先对专业有深入的了解,并根据社会及职场需求确定需要学习的课程,每学期在选课之前对开设课程及教师应有全面的了解,并有明确的选课动机。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选取了“课程规划”、“课程了解”、“对课程感兴趣”、“教师了解”、“对选课的期望”、“选课的目的”、“学习态度”等8个观测变量,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如表3所示,最后剔除“课程规划”、“课程了解”、“教师了解”等变量,剩余4个题项共萃取一个因素,解释变异量为50.239%。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在完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样本所代表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偏好,具体体现在开课课程、开课教师及学生三个维度,具体情况如下。

1.在课程方面。在选课时,由于摆在面前的课程很多,但受学费、学习精力、业余兼职等影响,学生需要做出选择。数据分析表明,学生比较关注学校所开设的课程是否可以跨专业选修,会做出优先考虑与专业相关的课程的选择,会选择上课时间安排合理一些的课程,同时会选择那些易学能拿高分的课程。学生对课程开设的地点没有多大的关注,占样本57.1%的学生回答“无所谓”。

2.在教师方面。本文研究虽然设计了很多观测变量,但学生较关注的是任课教师的科研能力、学问严谨性及教师上课的幽默风趣程度。学生对教师的职称与学历没有太大的关注,在所选取样本中,52.8%的学生对“选高职称老师的课程”回答“无所谓”,4.9%的学生回答“很不同意”及“非常不同意”;50.9%的学生对“选高学历老师的课程”回答“无所谓”,6.3%的学生回答“很不同意”及“非常不同意”。

3.在学生方面。学生选课时,喜欢与爱学习的同学在一起上课,在所选取样本中,74.4%的学生有这种意愿;选课常以感兴趣与否为判断标准,占样本的86.6%;希望以较短的学习年限修满学分,占样本的86.6%;选修某门课程较关注能否提升专业知识,占样本的74.5%。不过,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在选课前在课程规划、教师了解、课程了解等方面较欠缺。

五、相关启示与对策

(一)充足的课程资源是完全学分制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

完全学分制与以往的学年学分制有很大的不同,在完全学分制情景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自主选课、选教师,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上课的时间等。数据分析表明,样本所代表的独立学院学生希望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业,同时还十分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在选课时对课程进行判断,了解所需要学习的课程与专业相关与否。为充分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校方应根据学生的选课需求,创新管理机制,研究性地开展服务工作,深入探索学生、教师、供选课程的关系。一方面,结合独立学院实际情况,发挥所依托母体的优质师资作用,鼓励教师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以往一位教师只开设1~2门课的状况需要发生改变,尽可能多地开设课程,以供学生选课;另一方面,校方应打破一味依靠传统课程满足完全学分制需求的教学思路,加大教学资源建设投入,购买优质网络课程使用权,或自身录制网络课程,以克服传统课程数量与质量上的不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既可以完成学分,又能注重专业学习质量。

(二)需要加强引导学生提升选课前的课程规划能力

学生自主性是完全学分制最大的特征之一,选什么课,如何选课,均由学生自己做决定。然而,由于学生较为缺乏选课经验,且对自己所在的专业现阶段及将来的发展与需求无法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故学生不能较好地完成专业课程规划。数据分析表明,仍有30%左右的样本学生对选课前需要做课程规划不重视,这意味着该部分学生面对完全学分制时存在很大的风险,需要校方引起重视。笔者认为,校方有义务告知该部分学生对课程规划的重视,并通过讲座或课程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宣传课程规划的重要性、科学规划方法。至于如何科学规划,需要各校方管理人员、专业老师、学生导师及企业资深人士为学生提供协同服务,讲解专业所在行业的状况、产业发展、岗位需求、求职学历要求、理论知识及技能要求,相应岗位要求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要求可从哪些课程中可以习得及课程学习的前后顺序等内容。此外,课程规划应在选课之前完成,课程规划还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加以调整等。鉴于此,课程规划是一个较复杂事情,涉及到专业的规划方法及较多的参与人员,最终由选课的学生自己做决策,值得校方重视。

(三)教师面临知识结构与能力提升的考验

与传统的学年学分制不同,完全学分制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由于可供学生挑选的课程较多,故不仅教学水平不高的教师可能会受到冷遇,而且当教师所开设课程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时,该教师也可能会遭遇冷落。与此同时,数据分析表明,选课学生对高学历及高职称教师关注度不够,说明在学生意识里,学历与职称高低不一定与教学能力高低呈正相关,学生真正关注的是有学问的、科研能力强及上课幽默风趣的老师。当今是网络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通畅,学生对某门课程的学习不再只满足于书本上及网络上的理论知识(显性知识),而更多地关注任课老师能否传授的隐性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课堂上,高职称与高学历的教师通常为知识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代表,而本文研究中出现的学生并不是十分关注学历高、职称高教师的课程现象,需要引起学校管理方的注意。学校需要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出对策,尤其是要求教师在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提升上下功夫,并为教师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提升提供学习平台与充足的资源。

(四)校方应完善教学评价体制

数据分析表明,82.4%的学生表示较关注易学的课程,80.1%的学生表示较关注给分高的教师开的课程,管理方需要对这种现象加以关注。本文研究所选取的独立学院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与省内外一本、二本高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学业评价上却基本一致。在完全学分制情景下,学生希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学费及较少的精力完成某专业修读所需要的学分,这是经济人的正常行为。然而,这种想法可能会给学生学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譬如市场营销专业某位学生,由于《网络经济学》课程可能比《组织行为学》课程难学,即选修前者得分可能较后者低,做为经济人的考虑,学生往往会放弃前者而选后者。但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说,《网络经济学》的确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却被学生忽略了,从而影响了该学生专业学习的质量。此外,若部分学生选课时偏向于选修给分高的老师开的同一门课程,则会给教学质量高却要求严格、给分数相对较低的教师带来不公平,同时也将会导致教学上歪风邪气的产生,降低学生专业修读的质量。

笔者认为,分数至今仍是大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手段,在完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是关键,对学生学业及高等教育教学水平都有极大的影响。笔者所在单位的学分绩点评价机制可能并不是完全适应完全学分制的发展需求,需要加以完善;同时,需要完善学生的评教机制,避免教师特意给高分去迎合学生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晶晶,陈龙根.韩国学分银行制及其对我国构建完全学分制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0,(8):88-92.

[2]侯爱荣.完全学分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14,(6):90-92.

[3]朱雪波.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13-118.

[4]李小胜,陈珍珍.如何正确应用SPSS软件做主成分分析[J].统计研究,2010,(8):105-108.

猜你喜欢

完全学分制独立学院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