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诗经》看词的构成

2016-01-14姚晴晴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构成诗经词语

摘  要:古汉语词汇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诗经》创造了成千上万个新的词语,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表达能力。这些新词的构成有凝固、紧缩、组合、倒叙、仿造、概括等多种方式。

关键词:《诗经》  词语  构成

词是表达概念的,是语言最基本的运用单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事物的涌现,就会有相应的词语来表现。新词或者另造,或者在旧词的基础上派生而成。古汉语词汇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

一、双音节词的形成与发展概述

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是由同义词临时组合而来的。最初只是两个同义词的并列,还没有凝固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单词。这从两方面可以说明:一是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几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互换位置。例如“颠”和“倒”是同义词,在上古一般单用,但又可以互相组合。《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下文凡属引用《诗经》里的篇章时,均省略《诗经》)中既有“倒之颠之,自公令之”“颠之倒之,自公召之”,又有“东方未明,颠倒衣裳”。后两句“颠”和“倒”虽然连在一起,但显然还是两个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上句而抑下,中辞而出外,回互不常”“颠”和“倒”组合得更紧密些。同时我们还看到,宋欧阳修《送荥阳魏主簿》诗:“子足未及阈,我衣惊倒颠。”这说明这两个同义词组合时,各自的独立性还很强,没有组成新的单一的词,还是有自由组合的情况。第二,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例如“家室”很早就成为复音词,《周南·桃夭》二章:“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毛传》:“家室,犹室家也。”但孔颖达《正义》:“《左传》曰:‘男有室,女有家。室家,谓夫妇也。”朱熹《集传》:“室为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那么今天,我们阅读古书的时候,应当把这些词当作复音词来理解,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概念。

王力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多由文言单音词发展而来,其发展途径有三:加、换、附。第一种情况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例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第二种情况是加上词尾词头,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石”变成“石头”;第三种情况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例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复音词“儿子”。

二、《诗经》词汇特点简述

《诗经》词汇,以单音词占多,现代汉语词汇,以复音词占多。但古之单音词与今之双音词,并不是互不相关的两个系统,往往是拿一个老的核心词再加以一个近义词(或区别词)而构成的。以《周南》为例:

古单音词:河 洲 求 乐 汉 广 泳

今双音词:黄河 沙洲 追求 欢乐 汉水 宽广 游泳

《诗经》三百零五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诗经》记录的基本词汇,有很多一直延用到今天。如“天地日月星山川江河风雨草木”“人身手足口耳面目”“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赤青黄绿蓝黑白”“美丑吉凶远近新旧贫富”“撷采伤悲喜乐哭泣有无生死”“淑女窈窕切磋琢磨饮食”“上下左右东西南北朝夕春夏秋冬”“虎豹狐狸鼠牛羊鱼雁鹿鹊鸡”“桃李桑梓杨柳麻黍麦稻粱”“钟鼓琴瑟衣服舟车”“父母兄弟子孙姊妹儿童伯叔”“邂逅、翱翔、逍遥、绸缪、颠倒、婆娑、语言、辗转、漂摇”。

三、《诗经》新词构成方式

《诗经》创造了成千上万个新的词语,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表达能力。在笔者看来,这些新词的构成有凝固、紧缩、组合、倒叙、仿造、概括等多种方式。

1.凝固。同一诗句中相近的两个字在长期应用中逐渐凝固成复音词,表示某一特定的意义。

有的原是联合词组。《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朱熹《集传》:“琴五弦或七弦,瑟二十五弦,皆丝属,乐之小者也。”“琴瑟”凝固为词,后比喻夫妇间感情和谐。宋苏轼《答求亲启》:“许敦兄弟之好,永结琴瑟之欢。”这样的复音词有很多,“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齐风·东方未明》)中的“颠倒”一词;“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郑风·野有蔓草》)中的“邂逅”一词;“河上乎逍遥”(《郑风·清人》)中的“逍遥”一词。

有的原是偏正词组。《周南·关雎》:“优哉游哉,辗转反侧。”《郑笺》:“卧而不周曰辗。”朱熹《集传》:“辗者辗之周,反者辗之过,侧者辗之留,皆卧不安席之意。”“辗转”凝固为词,意指翻来覆去的样子。

有的原是动宾词组。《大雅·桑柔》:“惟彼忍心,是顾是复。”朱熹《集传》:“忍,残忍也。”“忍心”凝固为词,意指“狠心,昧着良心”。清李渔《奈何天·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赋役久逋,奉催征者,忍心不顾。”

有的原是谓语词组。《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毛传》:“不能如鸟奋翼而飞去。”“奋飞”凝固为词,意指振翅飞翔,比喻人奋发有为。唐韩愈《赠崔立之评事》:“东、马、严、徐已奋飞,枚皋即召穷且忍。”

有的原是普通名词后借用为专有名词,如“小康”。《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郑笺》:“康,安也。今周民罢劳矣,王几可以小安之乎?” 唐白居易《老病相仍以诗自解》:“昨因风发甘长往,今遇阳和又小康。”“小康”今指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在特定时期所要求达到的目标。《瞭望》1985年第37期:“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样搞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第一步,规定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

这类词语由于使用的普遍性,现在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难,但如果我们了解了它的出处,将更加有利于我们正确地应用它。

2.紧缩。同一诗句里的字并不相连接,后世紧缩成一个词,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有的词义、词性与原单音词相同,有的不同。

结构上有联合式。《邶风·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陆德明《释文》:“敖,本亦作遨。”《毛传》:“敖,游也。”马瑞辰《通释》:“《尔雅》:‘敖,意舒也。凡人乐则意舒,是知敖有乐意。”“敖游”紧缩成词,意为“游乐”。《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尔雅·释器》:“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闻一多《风诗类钞》:“切、磋、琢,都是磨光的意思。”“切磋”与“琢磨”均紧缩成词,“切磋”表示加工骨器,“琢磨”表示加工玉器。如清汪懋麟《唐官屯阻雨舟中寄怀》诗:“惜阴在分寸,攻石须切磋。

有偏正式。《召男·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后悔”紧缩为词,意指事后懊悔。《史记·张仪列传》:“怀王后悔,赦张仪,厚礼之如故。”《邶风·绿衣》:“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毛传》:“凄,寒风也。”孔颖达《正义》:“凄,寒凉之名也。”“凄风”紧缩为词,表示寒风。如唐柳宗元《笼鹰词》:“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有支配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瓦,纺锤,古代妇女纺织所用,后因称生女曰“弄瓦”;“载弄之璋”意指所生男子成长后为王侯,执圭璧,后因称生男为“弄璋”。

3.组合。就是不同诗句中的字组合成复音词。绝大多数是联合式。

有不同两句中的两个字组合成词的。自古以来以“飞燕”入诗的名句不胜其数,最早应见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如南朝江淹《杂体诗·效李陵<从军>》:“袖中有短书,愿寄双飞燕。”唐李白《清平调》词:“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如宋曾巩《南湖行》之二:“蒲芽荇蔓自相依,踯躅夭桃开满枝。”《大雅·烝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取意为“合乎天道自然之制度规则”,组合成“天则”一词,谓天地间凡事物皆有其法则、规律。如唐杨炯《浑天赋》:“俯察人事,仰观天则。”

有不同章中的两个字组合成词的。《邶风·终风》二章:“终风且霾,惠然肯来。”三章:“终风且曀,不日有曀。”《毛传》:“霾,雨土也。阴而风曰曀。” 宋张载《正蒙·参两》:“(阴阳)和而散,则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则为戾气、曀霾。”“曀霾”组合成词,指天气阴晦、昏暗。如宋苏辙《遗老斋绝句》之九:“昔我过嵩麓,云移见诸峯;重游未有日,想象曀霾中。”

4.倒序。《诗经》中已有某个词,颠倒它的词素,就构成新词。意思大抵与原词近似。

《大雅·生民》:“后稷肇祀,庶无罪悔。”《郑笺》:“无有罪过也。”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下》:“家大人曰:‘悔与罪义相近。”倒序为“悔罪”,意为悔恨自己的罪过。唐欧阳詹《南涧寺上方石像诗》:“可以礼足而悔罪,寄影以安乐。”《邶风·谷风》:“宴尔新婚,如兄如弟。”倒序为“新婚燕(宴)尔”,陆德明《释文》:“宴尔,本又作燕。”如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以谓凡对明月与听霖雨,必须用此悲感,方可领略,则适当良友乍逢及新婚宴尔之人,必不信矣。

5.仿造。仿照《诗经》原词的结构,改变其中的某一词素以造成新词。

如“笑敖”谓戏谑不敬。《邶风·终风》:“谑浪笑敖,中心是悼。”《毛传》:“谑浪笑敖,戏谑也。”仿造“笑傲”一词,指戏谑不敬。如宋苏辙《次韵孙户曹朴柳湖》:“犹有曲湖容笑傲,谁言与物苦参差。”《邶风·燕燕》:“瞻泪弗及,泣涕如雨。”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仿造“泪如雨下”“泣下如雨”。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十一娘困述病源,封泣下如雨。”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眼盻盻看着他人去了,自己不能奋飞,万箭攒心,不觉泪如雨下。”

6.概括。概括诗意,并在《诗经》原有的意义上生出比喻义,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成语。

《国风·召南》:“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概括为成语“鸠占鹊巢”,意指斑鸠不会做窠,常强占喜鹊的窠,后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处或占据别人的位置。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又刘景南尝僦一寓,迁入之夕,大为狐扰。景南诃之曰:‘我自出钱租宅,汝何得鸠占鹊巢?”《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如清程麟《此中人语·死秃》:“上海冯观察处书记某,与寺院某僧相善,投桃报李,不啻忘形。”《大雅·荡之什》:“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孔颖达《正义》:“既能明晓善恶,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择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祸败。”概括为“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后多指生怕有损于自己,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唐白居易《杜佑致仕制》:“尽悴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宋欧阳修《晏元献公挽辞》之三:“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概括出成语“未雨绸缪”。后以“未雨绸缪”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

四、结语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但它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诗教”的范围。包含于大量各具特色、富含韵味的词汇,是《诗经》语言上的一大特色,故孔子说学《诗》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经》的广泛传播,增强了某些词语的活力,丰富了词汇的文化内涵。据不完全统计,《诗经》衍生出了上千个新的复音词和500多条成语。这些新的复音词和成语,有多种多样的构成方式。它们的使用适用范围有宽有窄,有的至今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鲜活地保留在现代汉语词汇中。《诗经》对汉语词汇的影响可以说是经久不息。

参考文献:

[1]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3]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4][汉]毛公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宋]朱熹集注.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1.

[6]向熹.诗经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2014.

[7]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

[8]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姚晴晴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416000)

猜你喜欢

构成诗经词语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巧用《诗经》解难题
词语积累
《诗经》掇药等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