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2016-01-14王浩
王浩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高等教育格局。以“数字化校园”为核心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成为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辟专门章节提出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并深刻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字化校园;高校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9-0027-02
1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
目前很多学校也认识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性,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支持数字化校园建设。但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需要学校自身根据自发展的需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潮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盲目的复制和照搬别的学校的建设方案和方法,并不利于数字化校园顺利进行。
我公司在最近承接了很多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项目,通过建设信息标准与规范、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共享数据中心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数据清洗与整合平台,实现校内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共用,梳理学校的业务流程,突破信息孤岛。全校师生将通过信息门户在角色权限范围内个性化的获取一站式信息服务。通过搭建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全校用户身份信息的集中管理、统一授权、集中认证,最终实现单点登录。通过对应用系统的深度整合,实现学生由新生入学、在校学习、毕业离校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服务;实现老师办公协同的高效便捷,生活服务的细心周到;实现领导决策的统计分析支持;实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资产等信息的资源共享。而在这些项目中总结了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思考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下文就对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系统的分析。
2目前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理解和认识不够全面
数字化校园这个口号大家一直都在说,所有学校的领导和用户都知道这个词,但是这个词在每个人心中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口中的数字化校园更接近与一个智慧校园,是一个长远的建设目标,有些人口中的数字化校园可能是一些业务系统,是一个基于部门的短期需求。不同用户角色的认知不同,直接导致了建设目标的不确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沟通会存在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最终信息化建设效果。
目前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的厂商众多,不同厂商对平台的理解和最终解决方案都不尽相同,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用户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到基础平台的选型,从而对后面系统数据的整合和建设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例如数据交换与共享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以共享为主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即建立中央公共数据库,所有共享数据都存储在中央数据库中,然后提供给其他应用系统访问。一种方式是以交换为主共享为辅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与共享,即应用系统之间直接通过交换平台进行数据的交换,交换过程的数据一般不集中存储,只有一些基础数据(如基础代码)存储在交换平台上,以共享的方式进行访问。两种数据共享的方式各有优缺点,只不过是适用不同的应用情况,因此不能简单认为一种方式强于另一种方式。应根据学校自身的业务系统建设情况和自身建设水平,结合厂商的产品、技术实力综合考虑选择。
2.2领导的意识不足
当前高校普遍采用的(副)校长分块管理的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大学的管理,机构重叠、队伍臃肿、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困境和体制性的障碍在大学内部管理中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这种分管体制非常不适应信息时代大学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很多学校都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学校的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处长任小组成员,信息中心主任一般任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虽然有这样的组织架构中,但由于组织松散,常常会出现人浮于事或职能空置的现象。往往信息中心主任没有什么话语权,很难在建设过程中协调各部门资源。比如找人事处调研人员信息数据,如果人事处不配合,人事基础数据搜集不到,那么就相当于盖楼房没有水泥钢筋,让数字化校园这栋“大楼”建设停滞不前,甚至有的学校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但是一次信息化相关的会议都没有开过。
而学校的一把手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学校的一把手大多是行政管理或者教学出生,对于信息化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往往比较陈旧,意识不强,权威不够,协调不到位,导致数字化校园建设很难落实到实处。
2.3缺少顶层设计,整体规划
数字校园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很多高校由于理解和认识的问题,缺乏合理的长远目标和整体规划,无法明确对各个阶段的建设目标和效果。导致盲目性的建设,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后看不到应有的建设效果。
数字化校园建设会涉及底层的硬件支撑平台,软件基础平台,业务系统等多个方面。但大多数学校对于校园网的建设更关注硬件的建设,但是在硬件平台建设的时候并没有结合软件需求去考虑设计硬件平台,比如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做了虚拟化平台,但往往在后期业务系统增加时发现,原有的虚拟化平台在存储层面存在单点故障,虽然有备份系统,但是在大规模备份数据存在的情况下,较长的数据恢复窗口没有办法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往往在后期软件建设的时候对之前的硬件平台方案重新设计建设,考虑建设双活数据中心,这样既增加了项目整体投入,也影响整体项目进度建设。有的学校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都采用自己部门采购硬件服务器、软件在部门内部搭建架设,这样既不利于学校整个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也不利于后期业务系统数据的整合和管理。
2.4对接准备不充分
数据的抽取和整合是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由于学校的应用系统是各部门早期根据各自需求采购建设的,在与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对接的时候会涉及跟不同品牌厂商的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和身份对接,那么就需要厂商提供所需的数据接口和身份认证接口。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会经常碰到系统厂商不配合,接口费用漫天要价,故意拖延接口的交付时间,导致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度拖延。
遇到这样的问题往往是学校对数据整合的难度和潜在的问题准备不够充分,没有充分的了解各厂商的接口预算和开发周期,从而影响后期的项目整体进度。
2.5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推广
针对新上系统的使用,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导致新上的业务系统不会用、不熟练、用不好,发挥不出数字化校园的应用价值。大部分的老师和用户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技术能力上都法适应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出现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老师的接受能力不相适应的情况,影响数字化校园的推进。
许多教师也缺乏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动力,学校也没有制定出有关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应条例和奖惩办法,显然,如果没有教师的积极配合和充分推广,那么教学方面的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而有的学校做了很好的培训,但是没有大力的推广使用。比如有的学校上了新的业务系统,但是并没有在全校推广使用,导致有系统,没数据,也直接影响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效。
2.6缺乏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
数字化校园不光光是各个厂商解决方案的堆砌,还需要有专门的信息化运维团队进行整合维护,而大部分的运维工作是由信息中心承担。在大部分学校的组织架构中,信息中心扮演的是教辅角色,人员编制少,没有上升空间,导致信息中心招不到人,就算招到合适的人才也很难留住。
传统的网络维护人员,所涉及的维护内容较为简单,无法胜任后期的数据整合和数据呈现需求,没有高素质信息化建设维护人员,会导致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及时解决,这个时候学校就会过分地依赖平台厂商,处于非常被动的处境。
3解决数字化校园建设问题的对策
3.1“走出去、请进来”的普及思路
闭门造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带领相关的部门领导和老师去信息化建设发达地区参观考察,了解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比较好的高校是如何建设、实现了哪些效果,实际感受数字化校园对学校发展带来的巨大帮助,提高学校整体对数字化校园的理解和认知。
同时可以不定期的举办校内的数字化校园的学习会议,邀请相关高校的信息化负责人和数字化校园厂商来做交流,了解学习其他成功高校的建设经验和思路,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实际需求,让领导和老师了解什么是数字化校园,对自己的办公或者教学有哪些实质性的帮助。让全校上下统一建设目标和思路,主动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3.2制定高效权威组织和领导机构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持续、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全校资源,做到协调有序、统筹兼顾。而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和运行已经不是一个单独的“信息管理中心”、“网络中心”甚或“计算中心”所能胜任的,需要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站在校级领导的高度进行统筹协调,实行自上而下的推动实施策略。发挥信息化领导小组应有的智能,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推动各类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实现高校信息化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3.3建立合理的顶层设计机制
在当前阶段,顶层设计是建设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顶层设计,全面了解信息化中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并对相关的业务、技术、环境进行分析和规划,为相关软件系统的建设做好准备。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整合、流程整合等过程,为广大校园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其中建设的经验,将反馈给IT管理思想和建设理论,改进其中的不足,使理论和思想更加成熟,并进而指导新一轮的信息资源规划和新的需求建设,从而达到螺旋上升发展的目的。
学校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需求人口,详细的统计、分析各部门的信息化需求,由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各部门的需求做更加准确的定位,明确建设目的和目标,避免建设项目的盲目性,降低建设的风险与成本。
3.4细致分析,详细计划
学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初期,结合前期考察调研中遇到各个高校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合学校自身系统建设情况,在数字化校园平台项目建设前期与各系统厂商协调,做到未雨绸缪,不能等到建设过程中再去协调接口和费用,这样才不会拖慢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度。
3.5通过行政手段加强培训和推广
系统使用培训的好坏,直接影响用户对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的第一印象,好的培训会让使用者更加清楚的了解系统具有的功能,能给自己带来哪些便利,为后期系统的大规模推广打下比较好的基础。因此在培训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可以针对小规模的用户做小范围的培训和试用,根据培训和使用的效果,了解大家的关注点,调整培训内容和计划,提高培训治疗。
通过行政手段制定详细的系统上线时间、使用要求,帮助大家快速从原有的工作模式和习惯中摆脱出来,享受数字化校园带来的好处和成果。
3.6引进高素质信息化建设人才
针对信息维护部门缺少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与领导和人事部门沟通,提高领导与人事部门的重视程度,扩大部门人员数量。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完善培训来提高现有管理人员素质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针对维护工作中较为难度较低但较为消耗精力的终端、接入网络维护工作可以采用外包的方式外包给服务公司,从繁重的低级维护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学习新的知识,加强数据整合能力,提高信息化建设运维团队的整体水平。
4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浩大工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重新认识,现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慢慢开始向智慧校园转变。但是无论如何改变,都需要科学合理的结合自身的情况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最终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和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