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2016-01-14钟欣
钟欣
【摘 要】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与运营而言,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为关键性分析工具,是实现工程建设准备期、正式建设期、使用期和维护期成本最小化的重要保障。目前,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管理制度规范化缺失、专业人才紧缺等问题。在本文中,笔者针对我国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进行讨论,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自我提升建议,旨在为行业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措施
伴随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作用日益凸显。对于建筑工程行业而言,主要采用的是以全生命周期为基础的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建设期、运营期、维护及拆除期管理等阶段,并始终在预算、计算及核算中扮演重要角色,为工程执行方案的选择和制定提供参考,促进工程项目利益的最大化实现。
一、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为将工程项目建设准备期、正式建设期、使用期和维护期作为整体,通过综合运用科学计算方法及构建数学模型,从整体角度进行造价、成本考虑和控制,从而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的最小化管理。在整个过程中,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实现依赖于对于材料、工艺和技术的改善和投资成本的降低。首先,从投资决策角度来分析,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具有科学性,在指导人们全面性、自发地投入从多种可行性方案中按照成本最小化原则,来进行最佳投资方案的选择十分关键。其次,从设计方案角度来看,对于引导设计者按照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科学规律,进行建筑设计及建材的合理选择,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目的非常重要。最后,从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角度来看,由于施工组织者是在对于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考虑,因此对于施工方案的选择、安排及策划将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二、当前存在的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由于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在我国的推行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各项工作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因此存在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其一,在我国开展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缺乏科学的制度保障。我国建筑行业企业在过去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下发展已久,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形成了一种相对适应的假象。尽管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相对于传统模式,更加有利于对建筑工程工作者日常行为的规范,并旨在对所有相关人员、环节进行协调控制,但由于从传统模式到新型工程造价模式的过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科学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因此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显示出一定不适应性。
其二,开展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技术人才做支撑。在整个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技术人才为核心,是保障科学的市场分析、财务运算统计和协调管理的主体。然而,我国目前呈现出一种高素质核心技术人才紧缺的形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也不例外。这种局面与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密不可分,不仅严重制约了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且使得很多技术人员眼高手低、缺乏必要的实践性。这对于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进度的开展及质量的保障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三、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改善措施
第一,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离不开统一计算。这一过程的实施需要在收集、整理、分析及整合大量工程造价数据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展开。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做好统一计算,促进职工化系统的完善构建和标准化、划一化计算规则、计量单位的形成,以此实现对于工程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考量和控制。统一计算具有自身优势,即将各行业建设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统一管理,具有计算方式统一性,造价信息全面性、权威性等优点,能够有效克服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板块的错误分割而带来的误差性。
第二,完善建立制度保障。鉴于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建设前、建设中及建设后各个环节,而完善的制度因其强大的隐形力量,能够起到良好规范、统筹作用。因此,要针对每一环节、细节制定出具体制度。如,在建筑工程建设前期,要借助于制度对设计者日常工作进行规范,明确要求其形成了对于市场需求的全面把握、有效理解后,进行外形、实用性和质量的科学设计;在任何生命周期阶段一旦发现恶意偷工减料问题,严格按照制度进行规范和出发,及时、尽可能挽回损失;另外,在后期维护和拆除过程中,以制度对工作人员的翻新和拆除行为进行规范,从而促进安全性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第三,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为了做好技术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工作人员在进行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要围绕技术核心需求,正视存在于当前工作中的重难点,即以自身情况为人才计划制定依据,实现科学的人才挖掘和招揽,从而为工程造价工作提供技术人才保障。尽管企业需要为技术人才支付的报酬薪金相对较高,但工程耐用性、实用性及美观性的提升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另一方面,企业需根据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训,不仅强化员工的专业技能素养,而且要强化其拥有强烈的责任心,拥有视企业为家的荣辱感。为了保障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和责任感、荣辱感的增强,企业应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福利待遇制度及晋升机制,引导员工合理安排职业规划,保障其舒心工作、全身心服务工程建设。
四、总结
在新时代下,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于工程建设而言是效益和质量提升的需要,与传统模式相比更有利于建筑工程企业健康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概述、我国现阶段全生命周期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情况及相关工作改善措施三方面展开论述。现代建筑工程企业,唯有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中解脱出来,寻求全面良性发展道路,才能求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钱闪光,李云. 全过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对比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2010(06).
[2]王永萍,曹雪娇.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对建筑节能的影响研究[J]. 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6).
[3]竹隰生,彭金平. 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及制度保障体系[J]. 工程管理学报. 2015(02).
[4]彭德艳. 浅论基于BIM的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5]董士波,周慧,周家栓. 工程造价管理跨越式发展应重点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J].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