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X大学周边商家为例探究高校周边商家流动影响因素
2016-01-14李宏
李宏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源、生产要素会更集中在某些地区,经济社会环境也在不停变化,劳动力进行流动可以改善生活。而对于高校周边的小型商铺来讲,店面的替换率极高。可见高校的建立不仅促使了商家流动可能性的增大,更能促进商家替换率的提升。本文以位于四川成都的X大学为例,探究高校周边商家流动影响的可能因素。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影响因素;高校周边商铺
一、商家流动现象
在高校附近会集聚很多商家,有的依托店面,有的凭靠摊位,鳞次栉比地排列开来,等待大学生的光顾。虽说高校附近学生人流量很大,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部分商家生命周期很短,甚至有的商家学期伊始大兴开业,但学期未止就门可罗雀了。然而,即使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后继的商家还是络绎不绝重新入驻。高校附近商家流动现象频繁地发生在兴衰之间。
二、劳动力流动因素预测
商家流动是劳动力流动的一种表现。对此,当劳动力流入时,一般会预测到经济机会这一因素。因此,可预测净收益现值是影响商家流入高校市场的主要因素。且净收益现值=,其中是在t年时因为换工作而获得的效用增加值、T是一个人与其在新工作中持续的工作长度(年限表示)、r为折现率、C为流动本身产生的效用损失(直接成本和心理成本)、∑表示从第1年到第T年这一时期中,每一年的净收益现值总和。净收益现值越大,流入趋向越强。而当“与劳动相联系的收益现值超过了与之有关的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的总和”i时,劳动力便会再次流出。因此,经济机会可能是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
三、X大学周边商家流动因素分析
X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在学校周围分布各类商铺,根据实地调查数据可得出X大学周边商家流动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经济机会
1.收入
影响商家决策开店的最重要原因确实是收入因素,大多数人因为收入开始了流动。但是,数据显示只有30%的店铺与流动前比较取得盈利,40%的店铺与流动前收入水平差不多。同学们络绎不绝地光顾餐馆和水吧可知相关店铺收入较高,获利比较多;其次是离学校越近,光顾的同学就越多,收入也会较高。
2.房租
虽说有些商家收入高,但是他们面临的房租也不可小觑。从调查数据来看,商家的年租从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且部分商家反映房租太高,很可能入不敷出。因此租金这一直接成本可能会促使商家流动离开高校的重要因素。
(二)个人特征与心理成本
个人特征在此可以分为年龄、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偏好,而心理成本表现的方面则可分为离开朋友、失去与原来社区的联系以及失去因熟悉原有的工作而具有的一些好处。而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是紧密相关的,具体分析如下:
1.年龄
从抽样数据可以看出,青年人最多(80%),因青年人的心理成本比较低,虽说离开一些朋友、离开与原来社区的联系,但因年轻,工作优势并没有积累很多,如果加以良好的教育,他们更愿意流动,且创业后收益时间也较长。占比第二的是老年人(15%),老年人颐养天年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仍有老年人继续开店,继续实现人生价值,同时还能获得较理想的收入。而相比之下中年人最少(5%),相比之下他们的流动成本较高,已经用岁月积累的人脉,以及家庭居住地的深根蒂固,让他们的心理成本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年龄较经济因素同时是影响商家流动的重要因素。
2.家庭因素
以上说到中年人因家庭会降低自身流动性,因为“家庭根据预期收入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原则,决定其成员的迁移”ii;但还有一种家庭因素的表现形式——婚姻和子女学习,会促进流动。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商家从外地嫁到成都,便索性将原有店铺一同迁移过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家长,由于孩子在此地上学,便举家迁移,在学校附近开店继续生活。因此,家庭因素复杂,劳动力流动。
3.个人偏好
调查数据反映,不乏部分年轻商家是为了体验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开店来满足自己对人生的探索。另外,部分商家十分喜欢成都地区,在不同高校附近都有店铺。因此,个人偏好对某些商家流动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
(三)信息搜索成本
按照劳动力流动理论,信息成本对流动距离具有不小的影响。对于商家如何了解到现阶段市场情况,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亲友推荐,他们在成都居住,或者是在X大学或其所在地求过学;二是商家自己熟悉成都,或在此上过学,知晓这里的市场环境。总的来说,这些商家的信息搜集成本较低,且信息效用较高。
(四)宜居度与公共政策
宜居度可以从环境和物价来反映。而通过调查结果来看,商家并没有对此太过关注,并且也没有受到这些影响。而对于公共政策来讲,较普遍的只是对大学生创业有一些政策优惠。因此,宜居度与公共政策可能并不是商家考虑流动的主要原因,甚至都不归为流动因素。
四、提升高校周边商家流动效用
X大学周边商家流动首要因素是收入以及年龄,但对不同劳动力来说影响因素并不一样且程度也不同,因此他们的流动未必就是成功的。高校商家流动是好事,可以增强市场的良性竞争,但较多都是小本经营,且“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流动最显著的特征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iii,因此他们对目标市场、消费信息的掌握与解读并不专业,频繁的流动会致自身效益受损,资源配置效率也降低。“看不见的手”将商家从全国各地引导过来,那么也可以借用“看得见的手”进行经营帮扶,当地政府可以加强市场规划并提供经营指导,帮助商家有效经营。
【参考文献】
[1](美)罗纳德·G·伊兰伯格,(美)罗伯特·S·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M].刘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姚枝仲,周素芳.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J].世界经济,2003(4).
[3]潘静,陈广汉.家庭决策、社会互动与劳动力流动[J].经济评论,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