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2016-01-13郑晓龙
郑晓龙
摘 要 在高中地理微课中最主要的传播载体就是网络,微课同时又具备了多媒体的优势,应用微课学习对学生来说也需要一个过渡期,想要完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微课教学模式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和不断探索。如何让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本文针对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微课 地理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2.065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icro Lesson in High
School Grade Three Geography Teaching
ZHENG Xiaolong
(Zhongshan Young Sen Yit Middle School,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0)
Abstract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lesson in micro propagation vector is the network's main micro-lesson but also have the advantage of multimedia, application of micro-lesson learning for students also need a transition period, we want to complete the micro teaching of a complete system mode requires educators to continue to practice and continue to explore. How to make high school geography classroom teaching more interesting, this paper several factors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re analyzed, and then propos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micro lesson; geograph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1 微课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高中地理微课中最主要的传播载体就是网络,微课同时又具备了多媒体的优势,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利用多种教学资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借助的是课本等纸质类学习资料,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也多数都是书写在板面上的内容。而在网络媒介基础上的微课则摆脱了这些局限,以多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所学习,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手段超越了地区、国家之间的界限,可以实现彼此互通共享,让学生在网络媒体中学习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源。(2)在网络帮助下实现新教育方法,使学生可以不再受上课时间或者固定地点的约束,能够更加灵活便捷的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随时查看过去已有的优秀教育资源,这样一来既可以巩固学习资料,也可以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3)更高效的交互性网络,将距离变得不再是问题,使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可以随时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了教育传播范围,使更多的学生可以与优秀学者进行沟通。
2 微课应用的基础条件与过程
2.1 硬件环境
在教学中应用微课需要一定的硬件环境,首先,微课设计过程需要计算机设备,如果所在学校有自动录播教室,可以以录像形式制作微课,或者使用摄像机录制微课,后期再进行编辑。如果是录屏型微课则需要较先进的计算机录屏软件和高质量的录音设备。其次,在微课演示阶段不可缺少的是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电子白板等,利用硬件工具演示微课。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制作者应该通过观看视频仔细检查所拍摄的课程的步骤,把握好课程的整体性,修改检查出来的错误,保证微课质量。不可忽视的还有对硬件设备要加以检查,保证能顺利播放。①
2.2 软件条件
由于微课的操作过程与我们普通的课堂课程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一些问题:
(1)时间长短得当。微课的意义在于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集中学生注意力,基于这个特点微课一定要设计得简练清晰、高度概括知识点,而且时间上要控制好,不能超出10分钟,否则就难以保证学生的兴趣。
(2)内容精准有趣。微课内容设计上要抓住自身优势,突出主题,知识点具体单一,不要片面追求大而全,这就对微课设计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掌握单一主题的内在联系及逻辑推演,科学的教学内容划分原则,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3)微课设计专业完整。微课的制作在设计方面要表现出专业化,选择恰当的设计工具软件,内容上要全面具体,多媒体技术可以起到适当的修饰作用,包括习题、反馈、评价方法在内的相关配套资源要完整。微课的导入形式是以复习的方式来探究问题,并以具体的情况分析得出结论。微课内容讲授之后以一个具有共通性的例题检测学习情况,同时也能总结本课的知识内容,教师首先给出例题及选择答案,文字颜色都设置为白色,然后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例题中的图示,教会学生分析看图并分解图,高三地理考试题目经过分解很容易看出问题答案。②
(4)画面语言表达准确。微课设计者要学会使用画面语言,遵守摄影原则和景别规律,需要表达重点的地方要使用特写,在一些细节的教学环节中要以特写为主,给学生一个重点突出的感觉。
2.3 微课的应用过程
第一,课前。为学生梳理明确计划,对课前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概括和说明,为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授课者对本堂课所研究的内容做充分的准备,包括知识背景、历史对比、现实生活和模拟道具等等,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达到烘托课堂气氛的效果。授课者在课前要提前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对学生详细列出知识的条理,让学生提前领会到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要领,将难理解的要点进行重点预习,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详尽讲解。③
第二,课中。授课者依据新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微课是对课堂内容的抛砖引玉,学生带着兴趣去浏览微课视频再回到课堂学习中,授课者以有代表性的知识点为学生们详细解答,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并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将微课内容与教科书相结合,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授课者要制定好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在课前用微课作为预习资源的效果。
第三,重点加强学生复习、练习要点、混淆点、难点、出错点,拓展学习范围,学以致用,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可将微课安排在课后作业、课下自主学习的体活课或练习课中。
3微课应用于高三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3.1.1 学生听课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生普遍认为微课很有趣,可是对内容却记不牢,不写一遍或背一遍记忆效果并不好。第二,图片和动画很吸引注意力,同时也会分心,只关注色彩鲜艳的图片而没有注意知识点。④第三,在微课制作方面,有些观察力较强的学生发现,微课中使用的图片太多,微课播放的速度太快,从而错失了重点。尤其是对于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只有将文字信息用声音读出来,才能加深印象。第四,有些学生喜欢图片较多的微课,觉得更生动形象,像看动漫一样有趣。而有些同学却喜欢文字化的微课。总体来说,男同学比女同学的注意力更容易分散,男同学比女同学对微课的兴趣更浓。
3.1.2 教师授课方面的问题
第一,应用微课丰富了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而且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更多元化,改变了单一的教学形式,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有些学校的设备资源不足,而且微课的制作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以及拥有相应的技术能力,有的老师不具备这些条件。第二,微课需要学生自己去预习。可是没有教师的督促,有些学生在观看微课时会不认真。第三,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观看微课,由于对微课的理解出现偏差导致理解错误,可能会导致错误观点的产生。
3.2 微课应用于高三地理教学中的经验对策
3.2.1 发挥集体作用,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微课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可通过集体备课充分体现出来。在开学前,备课组长可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将不同的课题分配给相应的教师,然后通过讨论,让教师发现彼此微课中的优缺点,通过备课组内公开实践的方式,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其他教师使用,保证教学效果。一方面可以保证设计的时代性,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凸显出对微课的钻研与研究。除此以外,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还要主动关注最新的新闻要点,同时也要确保微课覆盖了教学内容的重要知识点,以防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当备课组长将某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给不同的组员之后,一个原本复杂而且庞大的教学任务就被分解成为了一个个的子系统,最后分配给每一个教师的课题就不会那么复杂了,这不但可以集教师集体的力量解决一个复杂的课题,还能为教师节省很多宝贵时间。
3.2.2 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微课资源库
微课发展到今天,仍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近两年关于微课的比赛层出不穷,得到的成果也非常显著,但是这些优秀的资源没有统一规划,应该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微课资源库,将全国的优秀微课视频集中起来,不仅让教师之间可以交流经验,使自身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教师可以在微课资源库中合理利用他人微课视频,节省时间,使优秀微课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3.2.3 正确应用微课,摒弃生搬硬套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设计微课的类型,以此考察教师的基本功情况,而且还能让更多的教师了解微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根据以往经验,应用微课要注意选择教学内容的范围,不同的内容对应不同的微课类型,不能生搬硬套,有些教师对微课产生依赖心理,没有切实考虑到教学内容是否匹配微课,以免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注释
① 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
② 唐军,李金钊.中小学微课程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3(9).
③ 龙丽嫦.何为微课程——三类“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中小学电教,2013(9).
④ 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