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语种时代来了

2016-01-13杨舟王文乐

神州学人 2016年1期
关键词:语种外语一带

杨舟 王文乐

外语非通用语种专业点布局应直接服务于国家大战略,尤其需要考虑以与我国长期以来有着稳定友好关系的国家及相关语种作为战略支点。

——北京大学教授刘曙雄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28个本科专业中,落实就业去向率达100%的专业有23个,其中不乏保加利亚语、波兰语、芬兰语、僧伽罗语等小语种专业。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就业质量报告》

2015年是“一带一路”扎实推进之年,2016年是全面开发之年,各项工作必须以语言通为基础。为此需要培养外语能力和国情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并将人才培养与智库建设相结合。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

成为战略支点

2015年12月19日,中泰铁路合作项目在泰国大城府正式启动,而半个多月之前,中老铁路磨丁至老挝首都万象段刚刚奠基。这两段铁路建成后将与中国境内铁路组成昆明到曼谷的铁路大动脉,连接“一带一路”沿线上的老挝、泰国。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在中老、中泰铁路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与中国的合作项目中,都不乏相关小语种专业毕业生的身影。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数家外语院校都在推动沿线国家所用语言的教学与研究,有些填补了多个语种的国内教学空白。

2013年11月9日,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教师亚姆斯拉奇·阿亚莱乌站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讲台上,首次向20余名中国学生教授埃塞俄比亚官方语言阿姆哈拉语。这也是中国学生第一次在大学课堂上学习阿姆哈拉语。

统计显示,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埃塞俄比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和工程承包方,截至2014年底,中国对埃塞俄比亚直接投资存量达9.1亿美元,2014年双边贸易额达34亿美元,同比增长55%。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塔斯法耶·伊尔马·萨博日前曾说,中国学生现在可以学到阿姆哈拉语,“虽然人数不多,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正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所言,我国已经不再只是将“一带一路”建设视为简单的商贸网络拓展,而是赋予其更长远的战略谋划,非通用语的战略支点作用由此凸显。

支点作用还体现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还原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在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胡振华看来,就“一带一路”建设而言,中亚作为能源基地、重要市场、反恐合作前沿有着特殊意义,在中亚建设“一带一路”也有助于我们在更大区域推进建设。我国与中亚各国在油气等领域合作的经验证明,建设“一带一路”离不开长期交流积累的民心相通,目前我国中亚语种学科建设还比较薄弱。

在非通用语种学科建设领域,美国以国际形势研判、语言资源调查和分析为基础制订关键语言策略的经验值得借鉴。据了解,设立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目前正结合国家需要,建设人才数据库,开展需求调查。调查显示,我国现存问题主要包括语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跨境语言资源利用程度低等问题,应当在语种开设、师资建设、招生培养、人才互通等方面积极创新,提高非通用语人才实力。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语言差异大,一些外语院校根据自身能力与特色建设国家语言能力。在2015年12月19日举行的“第二届非通用语战略发展高端论坛”上,北外宣布成立“一带一路”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心,统筹教研。该中心由北外亚非学院牵头,邀请各界语言教学与研究方面的专家组成委员会,将围绕语言人才培养、语言服务体系的建构等方面展开工作,以满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让小语种的支点作用越来越明显。

成为就业保障

近年来,不少小语种专业成了广大考生和家长追捧的“香饽饽”。据统计,每年仅全国本科院校的小语种专业招生人数就超过5000人,各地专科层次的招生更是数以万计,而且报考的学生生源质量普遍较高,其中不乏来自各省市的高分考生。

小语种的火热,离不开“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的推动。

以地处边境省份的云南民族大学为例,历届非通用语毕业生就业于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铁集团、葛洲坝集团、南方电网、昆明海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云南省社科院、西安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一批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高校科研机构及其他单位。

据《云南日报》报道,与越南山水相连、独具地域优势的红河学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与当地政府合作,培养了一批边境口岸、贸易急需的小语种人才。如今,这批毕业生早已成为当地口岸边检一线的骨干。2007年后,该校培养的越南语毕业生,也以独具的优势进入省级、州级政府管理部门。该校越南语专业每年招生都要突破计划,并成为在校生转专业的热门首选。泰语也是如此,很多尚在学习的泰语专业学生,就已被泰国电视台接收为试用节目主持人。

国家机关、高等院校、新闻传媒机构、外企及合资企业、大型企业的涉外机构、外贸公司、旅游公司等单位,均是小语种毕业生的就业主渠道,人才需求有增无减。2013年,仅澳门终审法院就一口气从北外录用了6名葡萄牙语毕业生。

成为育人重点

当前,沿线各国对“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巨大,中国又有充沛的能量和意愿作出贡献。目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了解沿线各国想法,从而真正做到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保障。语言能力是推进这些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

在外交学院副院长孙吉胜看来,“一带一路”外语能力建设影响到国家利益、国家形象和“一带一路”整体实施,需要认真、严肃地规划。现在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英语专业,152所高校开设翻译专业,但是一些用人单位依然在抱怨招不到好的翻译,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

根据2015年3月公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中的“互联互通”中涉及交通运输、建筑、装备制造、石油管道、电站建设、商贸、旅游等行业,“如果用传统的方式培养人才,是否能在这些行业领域中游刃有余,需要我们仔细考虑。”孙吉胜说。

有问题就会有解决办法。孙吉胜建议,各个院校加强合作,为外语专业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基础专业知识培训课程或讲座,同时注重培养非通用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能有效地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等领域用所学语言发声,减少或避免这些国家民众对中国的误解与误读,促进“民心相通”。

派遣学生到对象国留学,正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高素质非通用语人才的重要环节。当前,通过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采取校际交流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形式,派遣学生到对象国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学习,在本科阶段采取“3+1”“3.5+0.5”等合作培养模式,几乎成为国内外语院校培养非通用语人才的“标配”。据统计,90%以上学习非通用语的学生有机会到对象国留学。

国家留学基金委副秘书长曹士海在出席“第二届中国非通用语战略发展高端论坛”时表示,国家留学基金委全力支持非通用语学科建设,按需选派相关专业师生出国进修学习、攻读学位,支持外交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外文局等部门培育外语人才,积极支持国别区域问题研究方向师生赴海外学习研究。基金委已经制订了2016年选派计划,将进一步支持非通用语种师生到海外研修,满足学校人才培养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人直面世界地图思考问题。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重新思考外语教学模式变得十分重要,例如探索初高等教育联动多语种教学、灵活使用留学生资源、提升“一带一路”建设一线工作者外语能力等。

小语种的时代来了,你准备好了么?你找到机会了么?(本文部分专家观点由北外亚非学院提供,观点整理张煜)

“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2015-2017留学工作行动计划》……层出不穷的战略和举措,正释放着一个强烈的信号:小语种的时代来了!

猜你喜欢

语种外语一带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的外语语种规划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一个笑话可能要经过几秒钟才会听见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