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播迁史对大学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的探究
2016-01-13辛毅蒋佳门满洲陈曦
辛毅 蒋佳 门满洲 陈曦
摘要:大学的办学历史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与血脉,而大学的播迁史又是大学办学史中极具特色的闪光点,也是大学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和特征。在大学的播迁中,始终坚守办学理念,在师生的知与行的统一中,传承大学理念,内化大学精神,为地方教育做出相应贡献,形成极具特色的大学品牌和影响力。
关键词:播迁史 西南交通大学 发展
大学的播迁历史不仅是对自身发展的一种选择,更是对特定时期的形势和政策的折射。为适应中国新兴铁路事业发展对人才的渴求,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应运而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铁路高等学府。一路走来,拥有119年办学历史的西南交大在不断的搬迁中,奋发图强,其中,1939年1月至1944年12月期间在贵州平越办学六年,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欢迎,学校虽多次搬迁但初心不改,始终坚守“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为交大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西南交大在平越的播迁史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一、特殊时期,坚持教育为抗战服务的主张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了教育要为抗战服务的主张,把国难教育、国防教育转变为抗战教育。中共中央1937年8月25日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明确提出了“抗日的教育政策”。
在中国,包括西南交通大学在内的众多高校都经历了抗战这一特殊时期,在抗战时期,学校开展一系列抗战教育,不仅提高了民众对抗战的认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而且使得广大青年经过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意识的洗礼,深刻的认识到家是大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局面。此外,为支持抗战,众多高校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搬迁和转移,在搬迁的途中,不断播撒文化的种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闪闪发光,这种历程对高校学子的爱国情怀和学校精神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高校后来的发展变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二、以史为鉴,不忘初心,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平越,今称福泉,是黔桂、湘黔的重要交通枢纽。校史研究专家杨永琪记得,正是福泉的这种特殊地理位置,抗日战争期间,历史让西南交大和福泉选择了彼此,走到了一起。平越,是交大百年办学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驻点。既充当了交大人在山河摇曳、战火纷飞时局下奋发图强的港湾,还成就了学校自创办以来规模最大、教学成果最丰硕的时期。
1939年1月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前身)师生在茅以升院长的领导下分批次前往贵州平越,全体师生历经七十多天,形成两千多公里,长途跋涉,在28日下午,第一批师生到达平越县城,平越人民在街道两旁粘贴欢迎标语并夹道欢迎,当地人民的热情使师生倍感温暖。
目前,由国立唐山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兼办的平越中山中学高中班发展起来的福泉中学已经成为了是福泉市唯一的一所独立高级中学,是贵州省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而从福泉走出来的西南交通大学也已经成为了轨道交通领域综合实力最优、影响力最强的大学。
三、艰苦奋斗,竢实扬华,培养学生爱国荣校情怀
1938年10月武汉陷落,11月初日寇进攻湘北,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惊慌失措,在弃城逃跑前焚烧了长沙城。进过反复商议,学校决定迁往贵州平越。初到平越,因无校舍,占用了当时平越初中的教室,宿舍则借用城厢小学所在地的考棚等处。
在学校数次的搬迁历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强烈的爱国荣校情怀,外界的事情是很难改变的,但自身的锻炼和提升确是自己能决定的。不断地搬迁,使得唐院师生对战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使得交大学子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竢实而扬我中华!每一个交大学子心中都会牢记当年的艰辛,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竢实扬华的精神作为内在精神支柱和奋斗的动力源泉。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建设,学校身为铁路院校,积极拓展发展方式方法,与众多机构取得合作,在国家高铁走出去战略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全校师生牢记历史使命,不断强化大学的品牌。
每一段高校播迁历史都会带来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西南交通大学在平越的六年办学中艰苦奋斗,给交大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师生一起创造了多项交大历史上的好成绩。学校依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发展,牢记历史,不忘使命,依托国家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不断进取,加快推进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的建设,努力提升和彰显百年高等学府的科技创造力、学术竞争力和思想影响力,为实现“大师云集、英才辈出、贡献卓著、事业常青”的交大梦而矢志奋斗。
参考文献
[1]王润霖.八千里路云和月——西南交通大学百十年迁校建校的曲折历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李万青.竢实扬华,自强不息——从上海关北洋铁官学堂到西南交通大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王杰.校史编研:当代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