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方法、习惯——我的教学之路

2016-01-13田晓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35期
关键词:自学识字课文

田晓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65-01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变得聪明。

一、激发学习兴趣。

1.激活课堂。

上课铃响,教师往讲台上一站,必须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学生的心。讲个故事、背首古诗、猜个谜语、出个脑筋急转弯、唱几句歌、做个动作、提个问题,无论什么形式、什么内容必须让学生一下子投到学习中去,尽管这只是一两分钟的事,教师却要提前精心设计。幽默诙谐的语言、丰富多变的词汇,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夸张的面部表情,适当的肢体语言,加上富于启发性的提问,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调动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全体学生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之中,课堂气氛自然就活跃起来,课堂效果不言而喻。

我在教学的时候,经常把例题中的问题转变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同学们帮忙的形式出示,例:一个妈妈生了三胞胎“己”“已”“巳”这哥仨长的太相像了,请同学们帮老师辨认。这样的问题出示以后,学生怀着一种帮老师解决问题的心情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效果想当然的好。值得注意的是激趣内容要与当堂学习内容关系密切,不能为了激趣只顾形式不顾内容,反而分散了学生注意力。

2.参与活动。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要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教师就要根据所教学科与教学内容设计一些适合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体验、用心思考,把知识学实记牢。

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时,我放手让学生准备上好汇报课。我首先和孩子们一起搜集背诵我国的古文经典、对联、名人名言、名家美文、谚语、歇后语、流行语等,然后一起运用各样的语言编小品、相声、情景剧、朗诵、设计广告语、提示语、评书等,主持人自己写主持词,孩子们在快乐中记忆了经典,鉴赏实践了各样的语言,真是收获多多。

3.延伸课堂。

课堂学习只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其实生活中知识无处不在。例如:新教材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识字量非常大,很多字只认不写,而且还有课外阅读的任务,也就是说学生认识的字越多越有利于课内外阅读,于是,我引导学生到生活中识字——买商品认标签、认包装袋,上大街认路标、牌匾、标语、对联、看电视认字幕、看片名……为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我在班级开展识字擂台,识字大比拼、阅读课外书活动比谁认字多,比谁认字快,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大多数学生在课下认识的字比在课上认识的字还要多。

二、指导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做教师时间越长,对这句话认识越深,一个老师无论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知识教给学生,但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却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我认为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没有年级高低之分,从孩子入学那天开始,我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学习汉语拼音之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识字、读文,对于拼读准确快速的同学,我就让他们领读,当小组长教别人读。别看领读和教别人读是个累活计,可小孩子却不这么认为,他们会因为自己领先而自豪。为了能够多次领读、教别人读,他们会更加提前预习,更加熟练地认读,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开始了自学。

良性循环到了中、高年级,我布置学生课前完成的任务也越来越多。拿语文课来说,我要求学生必须课前把课文读熟,自己学会生字、生词、标自然段、思考课后问题。当然如果教师没有什么奖励政策,学生中的一部分就会坚持不住,于是我发挥自己的特长——讲故事。我提前向学生许诺,如果他们课前预习的好,课文没有读不熟练的,听写没有不会的,我就会给学生讲故事(当然我的故事必须是精彩的、有时是连续的),可爱的孩子们为了听那些上了瘾的故事,特别愿意提前自学课文,如果班级中有个别懒汉不自学,他的同桌、组长、班长就会帮助他,有时甚至是全班同学群起而攻之。在强大的压力下很少有敢于以身试法的,就因为自学到位,讲课顺利,所以我有时间讲故事,有时还允许学生做个小活动、小游戏。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前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技能。“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进行生动的再创造。”因此每次学习课文之前,我都要提前2至3天把课文学习的内容留出来,孩子们带着对新课文的好奇按部就班的自学。如查找资料,看哪些方面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掌握住,而在哪些方面还有疑问,自己解决不了,把这些疑问都记录下来,我也在这节新课之前查看他们的学习记录,以备心中有数。一段时间后学生就养成了每次讲新课之前,先自己充分学习的习惯。

2.小组合作学习。

每次学生自己学习完后,我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小组内学习交流自己的收获和疑问,他们可以在小组内谈谈自己通过自学都掌握了哪些知识,还存在哪些问题,看这些问题小组成员能否讨论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可以问老师,也可以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合作学习了。也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3.课外阅读习惯。

“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今的名言警句一直在提醒学习者学习贵在积累。尤其作文一直是学生的老大难,是老师教学中的“硬石头”,搬不下来,挪不下去。怎么教也是空洞干巴,没有色彩。其实想一想,不怨学生,我们的孩子每天只在教室里写呀、算呀,没有真实的经历,只是闭门空想,哪来作文的泉源和真情实感。为此我让孩子们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广阔的人文,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动手尝试亲身实践,打开了学生学习大门,学生敢于走进生活,敢于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周围事物,会感受身边的人和事,让他们有了写作素材,这样我们的课堂就轻省多了。

在读书中我还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最初只是摘记一些好词好句、百科小知识、奇闻轶事等,当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有所提高时,我就激发他们在笔记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对书中人物的评价,对事件的看法,对问题的质疑等等。这样书读的越多,学生分析能力越高,对问题的认识程度越深,收获也就越大。

一个教师抽时间读一本好书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也有读书的兴趣,并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此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每想到一本好书、一个好的习惯能够让学生终生受用,我也就无怨无悔,并且乐此不疲。

猜你喜欢

自学识字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背课文的小偷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识字
识字儿歌
背课文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