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初探
2016-01-13佘惠利
佘惠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04-02
国外自上世纪80年代末由司德菲、休伯曼等关注教师个体的生涯发展模式和职业发展阶段论研究,开始转向90年代以来戴依、费斯勒“教师专业社群”或“科组”的研究。不少学者提出了专业社群支持系统框架主要包括:共享标准和价值,反思性对话,活动的公共化,合作,以及对学生学习的集体关注等五个方面,所强调的内容倾向于合作、反思、共享的领导等方面。
佐藤学从事课程论、教学论、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一同研究教学,倡导创建“学习共同体”。
学科教研组是中国教育体制的特色,主要功能是研究教材教法。传统的教研组研究对组织功能的研究偏重于经验总结、理论思辨和宏观研究。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引导课程文化转型并提出“教研重心下移”的战略设想。陈兴中、余文森等探索以校为本的教研基本类型及其方式,倡导自主发展和同伴互助相结合的教研方式,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顾泠元建议校本教研组制度建设实现“四个转向”,全面关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行为,鲜明提出了“文化再造”观点。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发展的论断和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理论,吸纳国内外专家关于教研组研究的成果,以校为本研究课程文化转型中教研共同体建设,创新新课程教研活动的内容、策略和机制,建设教研共同体文化,创新学科教研资料库,高位、均衡、整体培养教学能力较强、教研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专业群体,有效提高教师开发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形成可操作的小学各学科教研共同体建设的中介理论和策略。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的平台,成为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逐渐进入信息化社会,其所带来的新思潮和新实践对于人们重新认识自己的知识、学习和社会关系都产生了全新的视角与启示。在教育领域也给我们带来了如何重新认识学校与教师,重新认识教师的知识、教育和学习的新要求,如何提高整个教研组织的学习能力是当务之急。
物理教学中的共同体的提出,旨在找出当前形势下,教研组织的一种新途径。其意义在于把科研作为一个载体,实行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教研策略,走出原来教研行政化的老套路,给教研组织注入新的活力,纠正教育行政化引起的价值观错位。某种程度上改垂直管理为扁平化管理,还原教研组本来面目,把已行政化的教研组这个工作群体还原为业务性组织,即形成或某种程度形成学习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将更有助于个人自我超越和组织学习,使集体智商大于每个人的智商,为学校教育质量提高提供强劲的动力。
物理教育共同体是从事物理教育活动的群体,物理教育共同体属于科学共同体的子共同体,这一群体在共同的物理观、方法论的指导下从事物理教育活动。在现代社会中,物理教育工作者显然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物理教育共同体)。这个群体是专业化的群体,它不同于以其他信仰组合的团体。
学习共同体是在共享性的、协作性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交流,教学设计者要尽量选择一些开放的、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性的任务,以便:(1)使学习者感到问题的意义及挑战性,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2)不同学习者可能会对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思路,从而具有讨论交流的必要;(3)可以将任务分成若干侧面,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4)作为活动的结果,各个学习小组能够提交一份“产品”或“作品”,进行相互交流。以课题或问题为基础的探索性学习在网络环境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教学设计者要对所设计的各种任务进行分析,确定其中所涉及到的具体侧面和变量,决定评价学习结果的标准。
另外,围绕所确定的学习主题和任务,我们还需要设计、开发相应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应尽量避免采用简单信息传递的模式,而应以超媒体的形式提供各种开放的相关资源,从而鼓励学习者对信息的搜索、选择、评价和综合,鼓励沉浸式的合作交流。这种学习资源包括课程材料、相关知识库、原始数据库(内容或其超链接)等,还可以将学习者所积累下来的与本任务有关的作品、个人主页、反思日记等连接到网站上。
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所有成员就学校的愿景达成共识,并形成行为。综观我国优秀学校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有以一贯之的优良传统,而这些优良传统被作为学校赖以生存的根。
1.教师共同体
(1)建立合理、可行、规范的物理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合理可行的制度是有效开展各项教研工作的基本保障。物理组在工作计划总结、集体备课、阶段性教学质量分析等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严格的制度,努力使教研组达到规范、有效管理。如学期初,教研组、各备课组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不等、不靠、不拖,并定期检查落实;期中、期末考后,组长必须召集全组老师,进行阶段性教学质量分析,寻找并提出改正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并写成2000字以上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等。
A.具体化
将教研内容条条细化、具体化,是物理组教研的一惯作风。每次教研或集体备课,都预先通知主讲人,按组内设计的表格上的具体要求作好准备。比如,在高一期末复习中,一是备课组一起共同研究新课标要求、研究高考考纲,做到“依据课标要求、依据考纲,重建知识点,联想链接点,寻求探究点”;二是研究重点,做到“配合范例,分类解说”;三要研究异点,注意“新观点、争议问题”;四要印发“必修一期末复习题”,做到“内容无差错、选题符合课标要求”等。五是加强与周边学校的练习,印发“咸阳、宝鸡等周边地区往年统考题”等。
B.校本化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我组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实际中充分发挥本校本组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行动并持续地反思其效果;在学生学习资料的选择和编写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如《物理解题技巧》、《走进物理学》、《物理探究学习》、《生活处处皆物理》、《物理趣味探究》……
C.文本化
物理组每次教研活动,将设专人负责记录,及时上交,并将讨论内容进行整理,撰写体会文章,图文并茂地发表在校园网上,在全校教师中产生强烈反响。
(2)教师共同体可以强化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除了来自教师对学科、学生的认识外,更大的困惑来自对教师自我的认识:教师对自我的认识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认为他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的主观感受。教师对自我的认识离不开作为教师经历的、有意义的“过程与“状态”的支撑。教师不了解自我,就无法了解学生,更无法从自己的角度来吃透学科。而教师自我的力量如果没有起作用,外部力量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困惑,离不开教师对自我的认识实践。
我们组的路老师的经历很能说明这一问题,路老师担任班主任,与学生一起经历了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喜悦、成长的烦恼。在学生的身上,他倾注了许多的心血,也从学生的身上学到了许多。他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更像朋友一样亲切。在与教师交流他的经历和感受时,他说“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了身为教师的精神满足感和职业认同感,这是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但觉得很美妙”。
(3)教师共同体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
在教师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可以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心得、困惑进行坦诚的交流,在贡献自己经验、思考与智慧的同时,不断引发起思维的碰撞,分享彼此用心经历的实践、思考与智慧,从而实现用心经历的实践、思考与智慧的重组。这种调动起教师内在力量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者重构教师对教育问题的理解的过程,能让教师个体不间断地进行自我教育。
(4)教师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学习共同体在一共同备课,将每个人的教师的优点发挥到极致来备好一节课,这个过程中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教师自我教育生成与发展的过程。它可以及时地强化教师自我教育意识,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凸显教师作为自我教育主体的作用。教师个体在教师共同体中备课中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是把自我的职业生存过程、状态与教师学习共同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外在表现。这种表现对教师理解自我教育有着促进作用。其原因在于这种外在的表现具有开放性,可以使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解开自我的心结,体验并传承自我教育的功效,同时提高了教师在课堂的发挥,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2.师生共同体
师生共同体,核心是课堂,还反映在平时的辅导、作业、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中,一个班学生人很多,教师往往兼顾不到位,教师个人的力量有限。因此每个班找6到7个学科小组长,教师对小组组长进行辅导,同时小组组长可以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反映到老师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备课就更有目的性、针对性,不仅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也使辅导更有针对性。
3.生生共同体
学生个人学习的能力是有限的。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之间只有精诚合作,凝聚集体智慧,才能达到个人与整体的全面发展。在学生之间创造竞争机制很好,但学生的合力决定教师的实力和竞争力,只有全体学生学习整体发展才能真正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所以,学生激烈竞争的同时,还应加强团队建设,努力创建合作型小组、学习型团队,因此在每个班里按AA、BB、CC等三个层次建立六人学习共同体,使其共同学习,互帮互助。每组设立一个学科小组长。
生生共同体建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生生共同体建设可提高个体自我控制能力,务实的学习能力并来确保凝聚力。我们在生生共同体建设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共同体建设制度,学习目标、组织形式及激励措施,把个人发展与荣誉捆绑在一起,做到“你损我损,你荣我荣”,推动生生共同体整体水平的提高。因为个体在追求自身发展最大化的过程中,最终追求的是共同体的合力、凝聚力和最佳整体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共同体意识,全局观念,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到团队的总体目标中去,思想上高度整合,行动上优势互补,最终达到个人与集体的同步发展。
4.创新之处
(1)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课程文化转型”与“师师共同体建设”的关联研究,将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教师教研能力的研究、师师共同体文化建设的研究和学校特色发展的研究四位一体有机整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谐发展。
(2)师生共同体建设以学生学习能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一起相互讨论,答疑解惑相结合、集体疑难研讨与个体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又好又快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和学生物理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3)师生共同体建设以学生学习能力、团队共同成长为目标,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和一起相互讨论,一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将基础知识落实到位,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层面上提高创新,教师解决生生共同体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共同体研讨相结合。
(4)成果丰富教研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并提供了鲜活的校本案例。
(5)尝试微视频下的翻转课堂模式与共同体教学的有效结合。
总之,建设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共同体,提高了物理教学过程的实效性,使教研组发展规划有了方向,教师自我超越的理想得以体现,学生个体的自身得到了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创设合作氛围,培育共同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