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发中专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2016-01-13程悦
程悦
【摘要】本文从感情投入,激发兴趣;精心设疑,诱发兴趣;联系实际,提高兴趣;选好材料,引发兴趣;运用实验,增加兴趣等方面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使中专政治课真正发挥智育和德育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兴趣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47-01
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它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对政治课教学产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就会变得活跃,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高;反之,则把学习看成是精神负担,降低学习效果。
当前,中专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个别教师教学方法陈旧,部分学生潜意识中认为政治课没有专业课重要,听不听无所谓。因此,要想使政治课真正发挥作用,受到学生欢迎,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本文就激发中专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出几点浅见。
1.感情投入,激发兴趣
教师热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心和鼓励,这样做不仅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而且还能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之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职业的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关爱、信任、尊重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宽严有度,不随意训斥学生,对犯错误的学生讲求批评教育的艺术和方法。既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注意了解每个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如果教师做到了这些,学生就会感到心情舒畅,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发言,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愉快、生动、活泼,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点,设障置疑,让学生带着渴求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进入学习境界。教师适时、巧妙地设置“悬念”,使学生急于探知其中的奥妙、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静止是相对的”这个教学知识点时,我列举了一例:一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寻常的事(初设悬念)。这位飞行员在二千米的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有一个小玩意在动着,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便敏捷地将它抓在手里,打开手一看,他大吃一惊,这时我提出问题:“同学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呢?”(又设悬念)。当学生抢着回答不同答案,不约而同地问:老师,到底是什么呢?我揭晓答案:“原来是一颗子弹!”,“同学们,为什么这颗飞弹对他没造成伤害,反而会被他轻而易举地抓到手中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相对静止的哲学道理。飞机与子弹都是沿着相同的方向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和子弹之间就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所以,飞行员能毫不费力地抓住子弹。我接着提出疑问:子弹从枪膛发出,与空气磨擦会产生近100度的高温,飞行员的手烫着了吗?”(再设悬念)。在学生议论纷纷、猜想答案时,我说:“没有,因为飞行员戴着特制的皮手套。”此时,同学们发出了会心而欢畅的笑声,在轻松愉快中接受了知识。由此可见,巧妙地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达到了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3.联系实际,提高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研究教材知识、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并把握三者的最佳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其理论的实际效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政治课教材中,书上有的例子陈旧,学生不喜欢听。我注重列举学生身边的话题,如讲解“新事物”这个教学内容时,以手机、电脑为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周边发生的事例更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如学习“公民人身权”这个教学内容时,列举发生在某校的人身伤害案件、超市保安搜身等事件;学习“价值规律”这个教学内容时,让学生分析西瓜在冬季与夏季价格差异较大的原因,以此来说明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学习“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时,要求学生调查父母所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发言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同学已养成关心时事、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起到了感化、教育的效果。
4.选好材料,引发兴趣
有教育家曾说,学习中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恰当地引入教材。
如学习“创新思维”这一问题时,列举了一则故事:据说有一位智者,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和洞悉事物前因后果的能力。他答复任何问题从来不会答错。有一个调皮的男孩对其他人说:“我想到一个问题,一定可以难倒那位智者。我抓一只小鸟藏在手中,然后问他,这只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他回答是活的,我就立即将手中的小鸟捏死;如果他说小鸟是死的,我就放开手让小鸟飞走。不论怎样回答,他都是错的”。于是调皮的男孩找到那位智者。问他:“聪明的人,请你告诉我,我手中的小鸟是死的还是活的?”。这时我反问学生:“假如你是智者,应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学生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当同学们猜测答案议论纷纷时,教师告诉学生,智者的回答是:“亲爱的孩子,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掌握在你的手中!”学生轻松地获得知识,提高了学习的乐趣。
5.运用实验,增加兴趣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实验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假象”这个知识点时,仅学习概念,学生理解不深刻。我做了类似物理学的实验:在盛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中放一根竹筷,学生明显地看到筷子弯折了,我问学生:“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是弯的,实际上筷子真的弯折了吗?”,这时我将筷子拿出并让学生观察,“实际上筷子是直的”学生们答到。我解释到:“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是一种假象”。运用实验,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假象这一哲学观点,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智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就可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课智育和德育双重作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M].商务印书馆,1979(1):144.
[2]靳丽敬.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4):4-5.
[3]王新才.让课堂彰显生成的活力[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12):33.
[4]安海.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