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跨文化价值,加强高校学生的对外传播力量
2016-01-13于妍鞠丽
于妍 鞠丽
【摘要】我国在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中明确了目前全球面临的复杂局势,并且对此做出了明确指导,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目前我国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同样受到世界各国其他文化的影响。此次研究以大连市高校外语教学为例,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跨文化价值、加强高校学生的对外传播力量为主要目的,以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手段,以期优化外语教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学生中的维护与加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外传播 大连高校
【基金项目】大连市社科联(社科院)2014—2015年度课题最终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21-02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我国在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中明确了目前全球面临的复杂局势,并且对此做出了明确指导,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可以明确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多样化基本成为各国的文化发展背景,目前我国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同样受到世界各国其他文化的影响,我国学生在感受到国家的开放的同时,也不断地与全球各族人民进行着交流,以此开阔眼界,并且逐步感受大民族的独立意识以及创新思想。文化的多样化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积极乐观影响的同时,同样在挑战着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的意识形态体系。
1.1.2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改革教育方案,而此时各校间又存在相应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得理论作用于实践,则需要对外语课程做一个合理的调整,使我国能够尽快实现核心竞争力的上升。本文以文化多样化以及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时代背景,立足于大学生高校的外语课程体系改革,以此做出深入方向的研究,因此拥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的意义。
1.2研究依据与主要内容
1.2.1研究依据
首先,要从文化的角度来进行相关方面的探索,应当何种方式使得高校生能够得以更好地接受并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本文需要了解好目前的时代背景是否能够支持外语课程体系的顺利改革,目前的文化资源、设备是否能够支持现有的改革计划,如何在如今广阔的文化市场中提高本身的竞争能力,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并且综合多方面因素的问题。
1.2.2研究主要内容
(1)如何改革高校目前的外语课程设置内容及形式,融入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加强其对外交流能力,使得外语教学能够有针对性?除了高校生外,引导的教师也需要拥有较强的意识以及能力,能够在课堂中融合中西方相同的文化观念,并且强调我国目前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对于目前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思考与感悟,并且有针对性的唤起学生的民族激情,可以适当的组织活动,利用现实文化的交流于讨论,让学生逐步培养文化交流的意识以及能力。
(2)如何利用好信息化时代,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宣扬和传播?目前处于信息化时代,更易实现资源的交流及共享,因此校方应当搭建一定的信息化交流平台,使得学生能够利用网络信息与外国文化进行交流,进而使得中国文化得以传播。
(3)如何促进跨学科、跨校体系,实现高校间的资源共享?目前文化及经济全球化,社会越来越需要的是综合性的人才,因此高校间进行跨学科、跨校的交流,能够使得当代人才更好的享受到教育资源,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单一型人才。
第二章 研究内容概述
2.1研究对象选取
本次调查的调查表主要发放在大连市的10所本科的高校生,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主,参与问卷的填写人数为360人,均为在校大学生,问卷内容主要针对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程度、大连市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外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建议、对目前设置的外语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2.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2.2.1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有所弱化
依照调查结果所示,目前的高校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并不足。有65.78%的被调查表明不信仰马克思主义,其中,有31.62%的人没有信仰;另外有34.22%的被调查者觉得马克思主义思想已不再顺应时代发展。因此总体而言,马克思主义在目前的高校内其指导思想的地位有所弱化,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理论无实际的用处、不自信等使得其被弱化。
2.2.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功利化、形式化倾向突出
由调查结果可知,目前有64.98%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自己所在的校园内的文化建设过于强调形式性,并且其目的也过多的带有功利色彩。而这些正是切实的反应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其问题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因此形成了极为恶劣的消极影响。
2.2.3外语教学课程体系欠缺思想性和创新性
由调查结果可知,目前有52.76%的被调查者对于目前外语课程的内容及设置表示并不满意,其中主要问题集中在:缺乏足够的思想性以及教育模式过于传统。有75.88%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校内的相关学术活动以及研究不足,并且外语课程的上课模式过于僵化,急需寻找新的突破口。
第三章 问题原因分析
3.1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
目前处于新信息化的网络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意识的以各种媒介来宣传其资本主义思想,以此来实现其目的。而高校内及其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大学生思想又相对单纯,因此西方国家选择高校作为阵地,以各种方式不断将资本主义思想渗透于我国的目前的文化建设基地中。很多大学生深受西方所崇尚的自由思想影响。
3.2社会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高校外语课程尚在改革期,新的策划以及计划并不能得以完全实施,而旧的模式又急需打破。因此如何把握好其中间的力度,使得高校外语课程的改革能够顺利地逐步进行。倘若无法做到这一点,则会使得不利的文化思想在校园内蔓延,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做好外语课程的正式改革十分不利。
3.3高校外语课程规划不科学
目前现有的高校外语课程的设置相对单一,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体现出其局限性,过多重视基础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口语化的教学,使得学生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外语课程的学习后,在利用外语进行交流时,仍存在了不少的问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度不高;大班级授课使得教师无法针对性的对学生给出建议;教学工具以及配套教学相对死板。
第四章 对策与反思
4.1研究对策
4.1.1更新目前的师资力量及队伍
教学的过程是由“教”与“学”共同构成的,倘若能够增强教师的教学实力,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渗透给学生新的思想以及观念,做好新外语课程的改革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将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接收和吸收新的知识。因此,倘若要进行彻底外语课程设置改革,则需要更新目前的师资力量,以壮大其队伍。
4.1.2高校领导要对于高校的外语课程做好上下一体的管理
高校课程最重要的便是教师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因此高校上级领导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从教师的思想做起,从引导教师的教学导真正作用于学习,这是关键性的成败。
4.1.3对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变革
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工作者实地进行了大量的数据考察,希望能够借此来完成对于外语课程设置的改革和创新,以求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摸索,能够使高效外语课程的现状有所改变,创造出一种我国独特的外语课程管理形式。改革的主要方向为:做好考教分离,强调公平,使得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的课程有更充分认识,并且做好阶段性的测验,不断地对其方法进行改革,还有施行相对应的教学分离。创造“四固定一流动”的教学循环模式,使得教师、教学层次、时间、地点固定,而学生能够在此四固定中相应的流动,以此达到资源共享,共赢的目的。
4.1.4组织跨学科的组织与讨论
不局限于单科的外语教学,能够适当的价格政治、经济、文化等使得学生对此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且利用好文学、艺术等,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感染,才能够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研究反思
本次的研究主要是以目前的国际以及国内形势作为立足点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的,因此具有其一定的民主性、民族性以及其相应的社会研究以及价值,并且通过分小组进行,使得在各阶段均有一定的文字展示形势,拥有后期研究的基础。倘若进行相关的后续研究,则应当拓宽研究范围,使得课堂教学与课后、课外活动相结合,以此才能全面性的使得高校生的对外交流能力有所提高。
本次的试验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对于新型的教学模式不太适应的情况,因此未能顺利的达到提高个人成绩、对外文化交流能力的效果。并且也出现了班级上课过程中,学生群体表现出的较弱的集体意识及观念,使得所研究的内容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第五章 研究的后续作用与价值
5.1学生方面
(1)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而在经过本次的实验后,部分学生的上课热情被带动起来,而课堂也因此显得更为活泼且生动。
(2)培养了学生的部分的政治意识以及素养。通过本次的研究后,适当的对外语课程进行改革和设置,增添相应的政治学习内容,使得学生能够了解的如何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及价值观,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3)学生的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在相应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了自身的学习和对外交流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中,并且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4)学生明显树立了更为简单的爱国主义理念。若对于外语课程能够适当的改革和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5.2教师方面
(1)教师的外语教学的技能及思想有所提高。本次研究成果能够顺利地得到教师的支持和理解,且在实践中边进行调整和创新,因此学生的成绩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教师对于教学工作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2)教师业务水平提升。本次由于对于教师的“教”方面也有了足够的重视和实施,因此教师能够在本次研究中提高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且善于运用多媒体的辅助工具和手段。
(3)教师的视野更为国际化。在本次研究中,教师需要了解当今的文化多样化背景,并且了解到中西方国家的政治理念和思想,才能以导师的身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关的引导,因此其自身的视野也得到了相应的扩宽和发展。
5.3教学方法方面
基于本次所研究的课题,笔者和研究小组一同探寻外语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式以及手段,以此来增进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外语相关的课程学习,并且践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从而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成为国家需要的对外交流型人才。
第六章 成果推广
由于本次研究后,本小组取得一定性的实验成果,为了使得后续的相关研究能够顺利进行,也为了本次实验成果能够得以发挥其相应的社会效益,因此本小组决定对本次实验做出推广行动:
(1)以大连作为实验中心,以本次实验的要求作为范本,在高校间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说明,并且听取社会以及校内专业人士的意见,及时反思;
(2)选取高校的外语专业进行推广,以此来实现教师教学技能的提示,也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更多文化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进而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研发了一套相关的外语教学软件及电子教材,重点为文化交际英语,并可以投入到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
(4)若资源充足,与邻省高校加大联系和交流,将所得经验进行分享,并且利用地区优势进行更为广泛的成果推广,在不同的试验中使得实验成果更为丰富。
参考文献:
[1]成长春.赢得未来——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陈利民.多办学理念与大学发展——哈佛大学办学理念的历史探析[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厚丰.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4]陈侠.课程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康志青.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与提升[J].现代传播,2014(1).
[7]王洪凯,和婧.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2).
[8]王欣.新时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2(15).
[9]梁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10]李培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