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带动作用研究
2016-01-13林锋
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带动作用研究
林锋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0)
摘要:通过分析福建省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研究了福建省文化产业的产业依存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产业波及效应等内容,为“将文化产业建成福建省支柱性产业”提供更为科学的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包括: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依赖自身产业部门的发展,产业价值创造能力增强;福建省文化产业仍处于“文化产品制造业为主、文化服务业为辅”的发展格局,带动力强而感应力弱,但只要提供足够的最终需求,通过文化产品制造业发展即可对国民经济形成较强的需求拉动作用。
关键词:文化产业;产业关联;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5)01-0030-03
收稿日期:2014-11-15
作者简介:林锋(1978— ),男,福建漳州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Abstract:With the help of 2002 and 2007 provincial input-output tables,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rrelative effect, dependent effect and spread effect among cultural industries in Fujian province. This analysis may provide a more scientific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policy “to build the cultural industry into a pillar industry ”.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Fujian’s cultural development mainly depends on its industrial sector, and the ability of value creation is increased; Fujian’s cultural industries now still appear “mainly based on cultural products manufacturing, and supplemented by cultural services ” , which has a strong driving force but a weak induction; However, as long as adequate final demand provided, the pull function to a strong demand on the national economy can be forme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products manufacturing.
在全球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的宏观背景下,2011~2016年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3.1万亿元,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文化产业发展在丰富社会公众精神生活的同时,还可能通过产业扩散与渗透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产业波及效应等途径,发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等带动作用。中国政府也日益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国策[2]。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作为“文化强国”战略重要实施载体的文化产业,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福建省也制定了《福建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努力将文化产业推向福建经济支柱产业的新目标。而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地位不仅要看其总产值占GDP比重,同时还需考虑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与辐射效应。因此,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福建省投入产出表的基础数据,分析福建省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发挥作用的关联效应、波及效应等内容,帮助掌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柱地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数据说明与整理
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目前国内学者在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带动作用、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作实证研究时,郑仕华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浙江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艺术业、教育业、软件业新闻出版业、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娱乐业、旅游业等12个部门,包含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细分行业[3];韩顺法则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产生的投入产出表,文化产业分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教育业作为文化产业统计指标,未包含第二产业[4];边璐等利用《中国文化统计年鉴》的文化产业统计口径包括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馆、图书馆、群众文化、文物业、出版业、文化艺术经济及代理业、娱乐业以及其他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5];郑世林和葛珺沂利用《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直接给出的“全国及各地区的文化产业增加值等统计数据”进行研究[6]。
根据以上文献回顾可知,目前国内学者在研究文化产业的相关问题时,其文化产业范畴的确定主要根据数据来源渠道而定,以确保数据可获得性以及研究目标的可执行度。基于研究目标的相似性,本文借鉴郑仕华[7]和韩顺法[8]的研究,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以及福建省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给出的统计数据,确定本研究文化产业的细分产业。(注:2002年的文化产业包括: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化用品制造业、玩具体育娱乐用品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工艺美术品制造业、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旅游业、教育事业、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体育事业、娱乐业。2007年的文化产业包括: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旅游业、教育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体育事业、娱乐业。)
二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福建省文化体制改革吹响冲锋号,在多项政策文件的鼓动下以及强劲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文化产业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2009年到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平均每年29.5%的速度递增,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02.36亿元,比2011年增长2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5.1%,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3%,5.9万家文化产业单位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757.72亿元,资产总计3114.82亿元,吸纳就业人员95.74万人[9];而2013年上半年,福建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84.13亿元,按现价同比增长20.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5%。
以上福建省文化产业自身的企业事业单位数量、生产总值、增加值、资产总额以及就业带动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产业正逐渐成长为福建省的支柱性产业。但是,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地位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的产业规模,同时还体现在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因此,有必要借助福建省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的统计数据,定量化分析福建省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及其部门的具体带动作用情况,为“将文化产业建成福建省支柱性产业”提供更为科学的实践依据。
表1 福建省2007年4×4部门投入产出表(单位:亿元)
三福建省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分析结果
(一)文化产业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
中间需求率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有多少作为中间需求为其他产业所需求与消耗。中间需求率越高,表明该产业越带有原材料性质,其前向产业关联性越强。而中间投入率反映某一产业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值的产品需从其他产业购进的原料在其总投入中的比重,产业附加价值率=1-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率越高,表明该产业的产品附加价值越低,该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越弱。由表2可知,2002年和2007年间,文化产业的中间需求率分别为0.4521、0.4254,表明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原材料性质均较弱,文化产业的前向关联度较弱、后向关联度较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可带动其上游产业的发展。而文化产业的中间投入率由2002年的0.6162降至0.5738,相应地附加价值率由0.3838上升至0.4262,提高约11个百分点,表明文化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化产业生产效率、原料利用效率与经营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表2 文化产业的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
(二)文化产业的产业依存效应
直接(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一产业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出所直接消耗(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各产业部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量,反映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的强弱。直接(完全)消耗系数消耗系数越大,说明文化产业对该部门的依赖性越强。而直接分配系数则反映文化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流向及比重,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和制约程度。直接分配系数越大,表明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越大。由表3可知,第一,从直接消耗系数角度看,2007年对福建省文化产业投入比率最大的是第二产业,直接消耗系数为0.2848,其次是文化产业本身;第二,从完全需求系数角度看,文化产业对自身的依赖性最强,需求系数为1.2423,其次是第二产业的0.8947;第三,从直接分配系数看,2007年文化产业对自身的中间需求最强,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文化产业的需求力度很小。以上数据表明综合消耗系数和分配系数情况,而文化产业对各产业部门的完全需求系数普遍大于直接消耗系数,则表明文化产业对各产业部门的间接依赖强于直接依赖,也表明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自身产业部门的发展,当然还得益于电子通讯设备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工具性生产资料支撑。
表3 2002年和2007年文化产业的消耗系数与分配系数
(三)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
本文主要利用直接前向关联效应和直接后向关联效应来测度福建省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且用直接感应度系数和直接影响力系数来度量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表4可知,第一,2002年和2007年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前向关联效应分别为0.4496、0.4586,表明文化产业发展对下游产业投入的辐射作用未出现显著提升,文化产业作为供应者为其他产业提供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增长甚微,在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尚未显现;第二,2002年和2007年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分别为1.0846、1.0960,表明文化产业对上游产业的需求拉动作用很强,福建省文化产业仍处在快速发展期和投入期;第三,2002年和2007年,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均大于前向关联效应,文化产业对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大于对下游产业投入的辐射作用。以上研究表明,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尚未发生转变,仍处在文化产品制造业为主、文化服务业为辅的发展格局。
表4 2002年和2007年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
(四)文化产业的产业波及效应
本文通过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测度福建省文化产业的产业波及效应。影响力系数是指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或服务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感应度系数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越大,表示某一部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需求感应程度)越大。由表5可知,第一,影响力系数而言,2007年福建省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比2002年仅呈甚微提升,影响力系数由1.0418上升至1.0598;但两个年度的影响力系数均大于1,表明福建文化产业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全社会的平均影响水平;2007年文化产业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的增加值,就推动国民经济增加1.0598个单位增加值的总产出。第二,感应度系数而言,2007年福建省文化产业感应度系数为0.6171,小于1,表示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感应程度低于全社会平均感应水平。
表5 2002年和2007年文化产业的产业波及效应
以上研究结论与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结论相似,福建省文化产业仍以文化产品制造业为主、文化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带动力强而感应力弱,经济发展未形成文化产品或服务的强劲需求,但只要提供足够的最终需求,通过文化产品制造业发展即可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形成显著的需求拉动作用。
四研究结论
本文借助福建省投入产出表的统计数据,定量化分析福建省文化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产业依存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产业波及效应,为“将文化产业建成福建省支柱性产业”提供更为科学的实践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包括:①福建省文化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增强,表明其生产效率、要素利用效率与管理效率的提升;②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自身产业部门的发展;③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商业模式尚未发生转变,仍处在文化产品制造业为主、文化服务业为辅的发展格局;④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带动力强而感应力弱,经济发展未形成文化产品或服务的强劲需求,但只要提供足够的最终需求,通过文化产品制造业发展即可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形成显著的需求拉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成学真,李玉.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3,(3).
[2]李思屈,李涛.文化产业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7]郑仕华.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4).
[4][8]韩顺法.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7).
[5]边璐,张璞, 张江朋.我国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9).
[6]郑世林,葛珺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中国软科学,2012,(10).
[9]章文秀.福建开动文化发展新引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8-09.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Effec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
LIN Feng
(Fuzhou 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 and Trade, Fuzhou Fujian 350200, China)
Key Words:cultural industries; industrial correlation; Fujian province
(责任编校:陈婷)